第九章 第五节 塞人余影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通书什和军马场的马队来到了鲜弥部。这个斯基泰部落的头人和壮年们恭敬地来到部落的门口,排成两排,准备欢迎在前几天的上贡大会上帮助过他们的长安人。乐正绫认出了站在最前面的——那个前几日甩脱閼稹人来向自己报告隐情的中年斯基泰男子。

  “又见面了。”乐正绫向他招手。

  那个中年男人握着鞭子,骑在马上,向自己拱揖。他的面色冷白,瞳光浅蓝,和坐在自己马后的毋奴韦一样。

  乐正绫向面前的部落居民点扫了一眼。光从聚落的面积来看,这个部落要比之前的苏卜部要小很多,可能居住的塞人总数不过三百。这种聚落,如果光靠他们自己,显然是无法在草原上立足的。他们也只能依附附近的苏卜部。

  聚集到栅门外的,基本上就是部落的大部分劳力了。这个体量还不是最小的,在《后汉书西域传》中,西域还有一个小国,名曰单桓国,总人口仅一百九十四人,而所谓的“胜兵”,亦即可以参加战斗的青年劳力,也不过四十五人。但是,就算人口体量如此小,也是在西域上正式立足,被汉朝的使者记入典册的一个国家。

  “在营门外排着的这些人,就是鲜弥部的‘胜兵’了。”乐正绫同天依说,“这么看,之前的一个上贡马队,就占了他们可战之人的一半。不过我想其他小部落的情况也是类似的。”

  “还好。要是这个人口体量,我们把这么多盐交给鲜弥部的人,这里在我们走后就会充满危险。”天依道,“我们把盐留给苏卜部,还避免了我们同这里人的物质上的关系。如果我们每天在这里,食品不需要当地人提供,他们应该会非常乐意配合我们的工作。”

  “我的天依想事情是越来越周密了!”乐正绫脸上笑盈盈的。

  从人群中出来两骑。毋奴韦等几位被他们送出去当女奴的塞人少女纷纷下了马,准备充当译人——被苏卜都匈牢牢盯着的祁索则不在此列。

  塞人的首领向他们致礼,说了许多面貌有点像印欧语的话。这个言谈的风格便像是中亚以西的人了。乐正绫从刚才那个塞人首领的话里听出来一些印欧语系的基本词,如和英语“you”、古英语“thou”很像的第二人称代词“yes”,以及和英语的“we”很像的“wes”。

  毋奴韦将他的话转成汉语,读给乐正绫们。

  “你们远道来到我们部落,真是让我们这里生光。”毋奴韦很庄重而卑微地将手把在身前,“在上一次向苏卜部进贡的现场,是您依靠您丰富的智慧辨识出了嫌疑,明断了是非,使我们被抢的贡品顺利地交到了苏卜氏那里。您和您的部队要亲自来我们部落,我们倍感荣幸。”

  塞人的首领和部落的男人们都紧张地盯着毋奴韦。他们在把这个女孩送到苏卜部当奴隶时从来没想到过她会通过一些渠道和机会学汉语,而在现在发挥很大的用处。他们仍是有点担心,怕这个身份低贱的人会报复自己所出的部族,将自己诚恳的言语用粗鄙带刺的汉言说出来,激怒这群马上的介胄之人。

  还好,听了毋奴韦翻译的这些话,那个年轻的汉军女官长的脸上并没有愠色,而是带着微笑,用汉言向自己的部落说出了许多祝福的话。看来毋奴韦对他们并无怨恨。许多人的神情放松了下来。

  “您是这里的长老?”乐正绫问那名首领。

  首领非常恭敬地弯了个腰,向她答应。

  “鲜弥长老,你们从祖宗上就说这塞人言语么?”乐正绫问他。

  那名首领仍是做出了肯定的答复。

  “那我们这几日可不可以暂住到你们这边,问一问你们的言语?”乐正绫问他,“食物我们可以自己解决,不需要劳烦到部落上下。”

  鲜弥部的长老非常欢迎她们来部中小住——自然,这是苏卜部的骑手早就通知过本地人的,根本没有拒绝的选择,他们只是在礼貌地进行这个入营的仪式。不过,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他也并没有拒绝的打算。既然这队汉军食宿自理,每天只是放马吃外面的一点草而已,自己的部落一下子安全许多,邻近的部族不会来骚扰,那又何乐而不为呢?他甚至希望这支长安人能够久住下来。

  “我们需要帮你们准备傍晚的宴饮么?”长老问她。

  乐正绫看了看立在身后的士兵们,向他摆手说:

  “不用了,之前在苏卜部已经受用得够多。何况宴饮也耽误时间。我们到这里来是来做公事的,你们部中有没有四个比较闲的,说话又比较正宗地道的人,我们好以他们作为对象,听取他们的言语?”

  鲜弥长老想了一会儿,向这位什正抱歉道:

  “这方面我们还没有安排。你们远道来此,必然疲累了,不妨先扎营休息,我选一下人。”

  通书什和军马场的马队遂进驻到了鲜弥部当中。作为斯基泰人,这个部落的面貌还是和苏卜部有所不同的——比如人人都穿着宽袖的,带着腰带的袍服,头上戴着尖帽,而在有些有地位的塞人身上还有些许的金饰。乐正绫接近十天前接触过的那个塞人马队的头领,身上便戴着一枚金首饰。这些东西显然是他们在迁入这里之前,在河西时就一直继承下来的,只是在最近几十年中,由于离乱、掠夺、进贡,变得越来越少。

  更为悲惨的是,这些金器是他们部落唯一拿得出手的财富了。乐正绫一边走,一边看着部落民的生存状态。他们是乐正绫所见过的白种人当中最贫穷、饥饿、瘦削的一群。如果午时天依没有向她建议,她们将盐带来了这里,恐怕在鲜弥部享受到这些盐的好处之前,他们就先被供应自己这三十来人的要求给压垮了。

  在已有的历史知识下,天依并没有听说过这群塞人之后去了哪。在之后关山草原乃至整个陇西、关中的历史上,都没有出现他们的名字。毫无疑问,这个部落日后面临的只有更严苛的抢夺和索取,祖先的荣光化为了更多的屈辱和恐怖,他们和他们的血缘最终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一念及此,天依倒吸了一口凉气。

  马队的人们被安排在部落的西北角——那里有几个被临时腾退出来的牧民的帐篷,她们就在那里安顿。

  “这不影响么?”乐正绫指着这些帐篷,问鲜弥部的长老。

  “不影响,他们可以住到他们亲戚的地方去。”鲜弥长老回答道,“我们的穹庐大得很,不影响。”

  “最好把他们妥善安排安排,付些补偿。”乐正绫说,“不知道你们找到了四位既有闲且正宗的说话人了么?”

  “找到了。”长老笑着摩着手,“来,我来介绍给你们。”

  毋奴韦刚翻译完鲜弥长老的话,长老便已经将四位鲜弥部的部落民召集到了身边。毋奴韦看到他们,那四人也看到了毋奴韦,双方都惊讶起来。片刻之后,那些部落民对毋奴韦就投以不屑但畏惧的表情。

  “怎么了?”乐正绫察觉到了这种不一样的氛围。

  “什正,他们就是我的亲族……”毋奴韦委屈地说,“就是他们把我送出去的。”

  那些人愣愣地看着乐正绫。她也注视着他们,未几,一股情绪从她的胸膛里面迸发出来。她向毋奴韦道:

  “把我的话翻译给他们:我不管你原先是不是他们的亲族,当他们把你送出去那一刻,他们就不是你的亲人了。你现在身份是长安人的译人,他们是被请过来的说话人,他们说得好不好,部落在长安人的印象里就好不好。我们的公事办完以后,你们作为译人会跟随我们离开这个部落,去长安。到时候,这个部落怎么对你的,你尽可以说给长安的人听。”

  那四个人似乎看乐正绫在指点着他们发火。待她说完这一大串汉言以后,毋奴韦向他们将什正的这些话翻译了出来。那四个人连忙伏在地上,向这个凶狠的什正表示自己一定会配合调查,并恭敬地对待从苏卜部过来的译者。毋奴韦又将他们的话译回汉言。

  “好,这还差不多。”乐正绫舒了口气,“齐渊,祁索,你们这几天就调查这个人。”

  她将四个小组再次分配上不同的发音人和译人,随后,通书什开始在鲜弥部的驻扎地就地展开调查。分工仍然很明晰,只不过是跟在苏卜部时调了个个:齐渊和何存的两个小组负责调查塞语的词汇,而张原和魏功的小组则调查语法。这对四个小组的成员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在鲜弥部的第一天过得很快,没展开两个小时,太阳便接近地平线了。人们只能捡出最基础的几个问题来询问。比如调查语法的小组,就只询问了第一、二、三人称代词的一些变格的情况。

  傍晚,将三大车盐全装进口袋的苏卜部如约地送来了奶和肉,还有少量的粮食。通书什的众人在驻扎地上生起火,煮起饭来。

  “我感觉这群小伙子回长安以后是真要曾经沧海难为水。”天依说,“这二十来天下来,大肉大饭的。”

  “或许回去以后,骠骑将军给他们的伙食标准也会提高吧。”乐正绫看着忙碌着生灶的楼昫等人,“光是革书,就写了满满一摞了,回去我们整理成一个词库,给骠骑将军一看,稳得很。”

  “前提是他能看得懂。”

  那四个白日里被挑选出来的发音人,站在通书什和军马场的士卒们旁边,看他们将大块的肉放在架子上烤得焦烂,深陷的眼窝里投射出饥饿的光线。

  毋奴韦站在乐正绫身边,看着自己的那些曾经的亲眷,心中有所不忍。她转向乐正绫:

  “主人……”

  “我姓乐正。这里没有人是你的主人,你若称呼我的话,叫什正就行了。”

  “乐正什正,”毋奴韦说,“你也看到了,在这个地方,大家几乎都没什么吃的。”

  “所以呢?”乐正绫看了看她,又看了看下午的四个发音人。

  “他们是调查对象,我们当然要给他们吃的。但是在此之前,我得先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乐正绫说,“你不要向我请求,你先走到他们那,问他们要不要吃上这个羊肉,然后你再过来问我。”

  毋奴韦遂敛了敛衣袖,走到他们四人的跟前,用塞语同他们交谈了一会。乐正绫假装没有在关注他们,只是盯着士兵们准备烤肉的情况。过了一会,毋奴韦走到她面前:

  “他们确实很饿,希望通过我向什正建言建言。”

  “他们对你的态度怎么样?”

  “比前时温细很多了。”

  乐正绫又看了看那四人,装模作样地同毋奴韦聊了几句,随后道:

  “好了,现在你可以通知他们了。看在他们和你同族的面子上。”

  毋奴韦寻小步走回她的族亲们面前,向他们说,长安来的人看在他们和自己同族的面子上,可以分给他们一些这些食物。他们一开始不信,在这个当儿,乐正绫又亲自走过去,朝他们说了些汉言,指指毋奴韦,又指指他们,用手指来回画了几道线。做了身势语言,他们才非常感谢起毋奴韦来。

  过了一会儿,待天色更暗一些,众人的肉和奶便都加热好了。那下午受调查的三人也分得了一些肉,遂高兴地坐到一旁,大嚼起来。看起来他们的生存境遇和清代的蒙古平民有一点像,平时唯饮奶,只有在过年节的时候才杀一头羊开荤。

  “真是有点可怜。”乐正绫叹道,“自公元前两千年开始,在东欧和印度纵横驰骋的斯基泰人的余脉,到了现在竟是这幅模样。”

  “他们除了人种以外,基本上和这边的游牧民没有什么差别了。”天依说,“甚至他们的言语里面还多了很多匈奴语的借词。”

  “你同齐渊他们交流过了?”乐正绫问她。

  “交流过了。楼昫在这方面是个好手,前几日记录的匈奴语词汇,他记得特别清楚。今天他一下子就反应了过来。”

  “我们带了这个什,这么三个月下来,基本上进展最大,也最有天分的就是楼昫。”乐正绫看着不远处豪饮着热奶粥的楼昫,“就算我们两只把他一个人带大成材,也是我们重要的贡献了。他可能会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语言学家吧。”

  “如果他能在未来的河西之战中和我们幸存下来的话。”天依补充了一个条件,“如果能,他当然会是。”

  “再待个七天,我们回到长安一带的时候,基本上也就是一月底,过不了几天就二月初了——以夏历来算的话。骠骑将军要在三月出军,留给我们的还有一个月。毋奴韦等人肯定要带回去,作为长期的调查对象和翻译工作人员。她们留在这无依无靠的草原上毕竟也了无生趣。她儿子也应该出去见见世面。这些小后生也好,还是身有长技而无所用之的人,我们都要让他们发展起来。我们活到现在,独善其身已经是暂时无问题的,总得想想自己身外的东西。”

  “是。”天依靠在她的肩膀上,“无论做什么,我们都把它给做下去。”

  突然,一直端着粥碗的楼昫突然被粥中的米粒呛着了,他大咳了一声。火边的众人都转过来,看了他狼狈的模样,都嘿嘿地乐起来。那四个做通书什调查人的穷汉,不明就里,也连忙陪着士兵们笑了一通。

  ——第五节完——

  ——第九章完——

汉国往事第二部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78224/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