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雷雨夜话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这次的“多方会谈”持续的时间很长,等一切结束离开“光明小区”天已经黑透了。

  曹深也是挺佩服这帮大佬们,晚饭都不吃,一直情绪高涨地跟他“陪聊”。

  一切可谓十分顺利了,曹深获得了高层特开的“绿色通道”。

  以后跟NLP引擎、芯片设计、新能源车、自动驾驶、卫星网络相关的事情,他都有了“特事特办”的申请权利。

  对于东国的企业来说,这种规格的待遇还真是头一遭。

  后续当然国家还需要做大量的验证工作,比如卫星导航的地面RTK技术,比如低轨卫星移动通信实验性测试等等。

  但这点,曹深显然是很有信心,毕竟这些技术原世界已经是荡平的。

  自己敢提出来,自然是有绝对的把握。

  曹深这边,自然也需要时不时交代一些成绩。

  比如高精度地图的绘制,他还真得搞十辆车装模作样的在全国跑一跑。

  当然,研发费用神马的国家也将特地成立多个专项基金。

  比如“新能源汽车”大基金。

  比如“自动驾驶研发”扶持基金。

  比如“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基金。

  等等,这些国家层面的基金显然都是大手笔的投入。

  细账曹深还没来得及算,但粗算起来,自己应该有得赚。

  除了资金,当然国家还给地。

  在北畿市城郊就直接划拨了一块“国家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园”,曹深若是未来做车,可以在这里开厂。

  除了用地免费外,还有七年的免税政策以及研发补贴。

  这一趟可谓收获颇丰,连肖刚也笑着跟他道喜。

  今晚有雷雨且能见度低,航空塔台那边不建议肖刚晚上起飞。

  肖刚的私人飞机机长,来自俄地亚战斗种族的毛哥,眉毛一凝:

  能见度低?我闭着眼睛都能飞!

  打雷?打导弹我都能飞!

  但曹深基于安全考虑,还是劝肖刚不要走了。

  肖刚打趣道:

  他真能飞,以前开战斗机的呢。

  肖刚身边的“大壮”也难得插话:

  别人的飞机起飞降落都是斜起,斜降。

  自家飞机不是直升机,但每次都是直升直降,跟蹦极似的。

  说着似与有荣焉,感觉这保镖和机长感情还不错,是能喝一瓶二锅头的交情。

  俄地亚的机长,虽然飞机开得彪悍,但确实在技术上很给力。

  冷战结束后,俄地亚大量“军转民”,这些退役下来的飞机驾驶员和维修人员一时间成了各大航空公司和私人飞机运营商的“抢手货”。

  这个世界的格局跟原世界有点像,但又不完全一样。

  米国比原世界的美国更加强势,与东国的关系也更加暗流涌动。

  而东国这边,建国的时间比原世界的中国更晚。

  现在的高层当局者,基本算是“第三代”甚至还有“第二代”。

  所以东国实际上,更“莽”,因为有更强的“危机感”。

  从OcarCapital这家基金已经布局了二十年就能看出来一点端倪。

  这也是曹深这么早就提出“低轨道卫星通信网”计划的原因,东国高层虽然也各有各的小九九,但在最高使命面前,那是有倔强的执行力在。

  只要能达到“战略目的”,他们十分“头铁”,有着豁出一切的架势。

  所以,曹深很有信心,这个“低轨道卫星通信计划”会发展极快。

  至于现在东国因为部分换届,导致在“对外贸易”上有了一些策略的变化,其实那也是一种可以理解的“节奏”。

  前面几十年,东国为了发展科技,采用的是“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

  现在无论是用市场换,还是“乾坤小腾挪”,东国的整个科技水平显然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也具备了不少“核心技术”。

  那么接下来就应该是走“技术换市场”的路线,将已经有的技术做成产品,吃下外面的市场,提高自身的产品能力和国际市场份额。

  当然,这个底层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金融逻辑”在里面。

  让自身的货币体系能够在全世界构建框架。

  曹深的MIPS收购,之所以还没有落定,就是因为没能赶上上一班车。

  在新的节奏下,被新的“策略”牺牲掉了。

  这种涉及到高科技核心技术的收购,国际谈判是少不了的,这里面就有取舍。高层需要在新的策略下,对这些取舍做出平衡。

  不过好在现在有各部门一起“使力”,相信很快就能有结果。

  原世界的中国,显然也走过这样的节奏。

  在第二步的时候,确实也诞生了比如“华为”这样的企业,而且无论是电子还是轻工业的出口发展都是极为蓬勃,也带动了国内整个制造业水平的提升。

  只是,竞争对手反应也很快,看到了这个策略背后的逻辑。

  当要进入“第三阶段”节奏的时候,贸易战拉响了。

  导致还有不少核心技术没有能够掌握就被卡了脖子。

  但也没必要特别悲观,能走“第二阶段”,至少说明已经有一些“底气”了。更何况,在前面的各种“节奏”中,我们已经囤积了不少人才和有效的研发体系。

  肖刚听了曹深的建议,当晚并没有飞。

  而且虽然两人合作了很多次,其实主要是肖刚在帮忙,但是相处的时间却极少。

  于是肖刚留了下来,难得的跟曹深一起吃了个饭。

  还是在肖刚的“清青嘉园”顶层,那个大玻璃房里。

  透过玻璃,能清晰的看到外面风雨交加,电闪雷鸣。

  也当真是别样的体验。

  任你风动雷动,我喝着小酒,稳如泰山……

  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

  肖老板给曹深用钢镊加上六块冰又倒上半杯酒:

  “这回让你受累了。”

  “哪有,结果是好的。”曹深浅抿了一口。

  他不爱喝酒,但肖老板这酒味道忒醇。

  肖刚端着酒杯,低着头看着杯中挤在一起的冰块道:

  “我总想着,两代人的努力,能够让你们这代人能有更加自由的环境。”

  肖老板所指自然是曹深被“限制出境”,以及不得不将核心技术与国家“合作开发”这件事。

  这事儿,在曹深这里已经翻篇了。

  但,显然,在肖老板这里还耿耿于怀。

  在肖老板眼里,如果一个国家的“科技能力”足够强,像曹深这样的“技术人才”就能获得更广泛的自由。

  国家也不会对这样的人才诸多“防备”和“限制”。

  国家也能支撑起自己的研发体系,不用伸手向企业施展“拿来主义”。

  肖刚这辈子,可谓都是致力于提高国家的核心科技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

  为真正优秀的企业“保驾护航”。

  为东国的技术人才、企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而曹深这回的遭遇,对他来说,是自己做得还不够。

  东国在建国初,确实真心苦得一批。

  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国际环境还极为恶劣。

  可以说,肖刚这一代人,以及上一代人,内心深处最重要的使命感,就是让下一代人能够摆脱这种“历史阴影”。

  这大概就像老子要给儿子挣一份家业,让子辈能过上好日子,一个意思。

  但对曹深来说,一代人应该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

  东国的前两代人,说实话,已经做得很不错了。

  这也是曹深来到这个世界后,还愿意继续待在东国的原因。

  这个国家有魄力,有激情,拧着一股子劲在。

  这个国家的人,可能是苦日子过惯了,勤奋是荡在骨子里的。

  而且,自由本来就是相对的。

  完全的自由,也意味着完全的“无保障”。

  更何况,并不是国家科技实力鼎盛了,“高科技实力”就不受限制。

  在原世界的美国,顶级大牛在公共场合发布新技术的时候,下面不知道多少便衣FBI和CIA在听。

  而且被斯诺登曝光的监听计划,美国可不仅仅是监听专业人才,他们是所有人都想要监听!

  至于曹甚自己,呵呵,他直接被偷摸抓到眼皮子底下了好么。

  所以,对于曹深来说,肖老板这个想法是过于理想化了。

  只要竞争存在,这样的事情就会一直持续。

  无论这个国家是否科技能力已经最强,就算国家强,那还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呢。

  限制,一样会有。

  除非超越所有人,无敌,无竞争!

  成为全球独一无二的“极资者”,并与所有人和组织的实力差着“物种级”代数。

  曹深伸出手,按住肖刚的肩膀:

  “哥,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监管,并不是一个国家的政策问题。

  从根源上来说,这是科技进步与人文之间的矛盾。”

  肖刚抬起头,他头一次听到这个说法,很有兴致:

  “哦?怎么说?”

  曹深道: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整个信息产业发展太快了。

  大量的信息充斥在互联网上,这相当于给民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一方面,信息的数量和透明度显著增加。

  另一方面,信息的伪劣性,难辨认性和可被利用性也极大加强。

  这个时期,原有的行政管理方式已经很难跟上信息大爆炸的速度。

  所以,监管明显是落后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

  这就导致,现在的监管是问题出现后才想策略去打补丁。

  而不是像以前一样,都有提前的预设和框架。

  这种打补丁的方式,很容易让人陡然间感觉到‘被监管’了。

  产生一种,明明以前有,以前可以,怎么突然就‘一刀切’了的感觉。

  但事实上,本来就不应该有,只是监管滞后了导致明显的反差而已。

  但这个问题,其实是很难解决的。

  技术和信息发展的速度,已经很难让人预判。

  就拿创业来说,今年共享经济很火,明年火什么,后年又创新了什么,那是很难说得准的。

  这些创新会带来什么问题,怎么提前保障就更无从谈起。

  现在是技术在拉着监管跑,监管至少还能跟在后面跑。

  以后呢?技术本身,有的是线性的,还算能够预判。

  但有的技术不是线性发展的,况且即便是线性发展的技术也会有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将来,也许有一天。

  技术的发展就像脱缰的野马,监管如果不能一直紧跟,就再也拉不住了。

  技术的发展很难预判和管理。那么监管就只能走另外一条容易管理的路,管搞技术的企业,管搞技术的人。

  我们表面上看,这是监管。

  但监管说到底,本质上是一种人文保护。

  监管不仅是对技术应用的控制,也是对资本的一种限制。”

  技术本来就是一头猛兽,资本更是贪婪,若是这里面没有监管的缰绳,结果会是极其糟糕的。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最早,网络媒体发布新闻是需要许可证的,记者上岗需要有“记者证”。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报道的“基调”。

  但自从有“公众账号”自媒体这个东西以来,自媒体不受“网络新闻媒体”的约束,但却能制造“新闻媒体”的内容。

  有流量才能变现,才能赚钱。

  于是,大量的自媒体为了吸引流量开始炮制带有“震惊性”、“惊悚性”、“传播性”的文章。

  这些文章大多是断章取与,甚至不乏不实信息。

  中老年朋友是最为集中的受害者,父母有没有给你发过那种标题带有:

  “突发,可怕真相!”

  “大丑闻,惊呆了!”

  “据说越早看越好!赶紧打开看看!”

  “强烈建议收藏,否则就……”

  “一声叹息……”

  这类的文章,另外还有一些“群聊集合”转发。

  黄膻腥,负面丑闻,恐吓性医疗健康知识,是这类文章的主要“卖点”。

  用户也会因为猎奇心理,不明真相等原因,被这些文章吸引,带来大量的流量。

  对于平台来说,流量至关重要,所以他们也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甚至,在公众账号的内部评级上,流量作为评级的关键指标,进一步助长这种内容的成长。

  资本在金钱的驱动下,会“良心发现”做正确引导么?想多了。

  如果,这些内容没有监管。

  未来这种内容的占比会越来越高,而且其内容会越来越离谱。

  另外,还有个人隐私。

  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会被数据化,在线化。

  拥有这些数据的企业,都会对着资本讲大数据的故事。

  有没有接到过各种推销电话,让你买东西就算了,还有安利你借钱的,甚至有诈骗的。

  他们确切的知道你的经济状况,甚至知道你在什么平台买了什么东西。

  有没有想过,数据哪里来的?

  如果没有监管,阻止企业为了谋求利益滥用个人数据,这根本就是一发不可收拾的事情。

  而科技的发展能让数据更丰富,筛选更精确,甚至能让人按照它的“安排”行事。

  有没有体验过抖音刷着停不下来,按照各种“个性化”推荐买一些本来没想采购的东西,有没有发现自己阅读的文章口味一致性越来越高,有没有发现审美和消费好像被什么影响了?

  科技和资本两架马车,正在影响人类的消费观、喜好甚至是价值观。

  而这两架马车又很难拆开,没有钱很难发展技术,技术不放在市场上大规模应用很难验证和提高。

  人类技术发展的驱动力是“为爱发电”么?

  这种情况当然也有,但更多的是利益驱动!

  资本从来不在乎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它只关注,你有没有成为“它想要的样子”。

  监管,算是人文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

  这还仅仅是直接面向用户的“控制”。

  当这些技术和资本用在了机器上呢?那就不仅仅是人文的影响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

成为首富从吐槽开始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84580/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