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参与朝政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此次大战,真是涨了朝廷的威风,自此之后,除了有倭寇,阿鲁台之外,周边国家再没有不尊朝廷的。凡是战场立功的都有封赏,加官进爵,这些将领在之后的战事中屡战屡胜,不愧为国家的脊梁。

  许是长期作战的缘故,精神上的高度紧张加疲惫,突然又放松下来了,五十五岁的朱棣这回是真的生病了,这就影响了朝政,本来就积压了很多政务,再不处理就不行了,自然而然的,太孙就接了这个任务了。

  不过说回来,让一个不满十六岁的孩童处理国家大事,能行吗,其实也就是皇帝的秘书而已,只是让他熟悉一下政务。

  朱瞻基走马上任,这个时候的政务还是有点乱,怎么说呢,各部各种公务汇报,事不分大小,再就是什么谢恩呀,地方出来什么祥瑞呀,军务等等一大扎堆,直到永乐二十二年,才分为题本和奏本。

  这也难为朱棣,光就军务就够他忙活的了,这个时候国家主要的军务还是海防(主要是常有倭寇进犯),云南的叛乱,交趾叛乱,和西北边防。哪怕是一个军官任用不当,都会出现大麻烦。

  这些个将领都是朱棣精挑细选的,都是立过战功的。还有一部分军官被他予以重任,去专门处理一些紧急的要务,等有战事了,再调回来。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一双眼睛”,锦衣卫和东厂就是他的眼睛,他不希望有哪个人去骗他。他做的这个皇帝也是操碎了心了。

  朱瞻基让人把军务的奏折放到一边,其他的按照各部分类放好,以后就按这种分类摆放。他准备上午送给重要的奏折给朱棣处理,下午就是一般的公务,晚上就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拿起第一本一看,说的是金州卫已经修好了好多个城堡,狼烟已经准备好了。

  朱瞻基一想,应该是辽东一带,具体哪里不知道,糊的一逼,下一本,这一本也是差不多内容,是大同的屯堡。下一本,是张辅上的一份捷报,元月骑兵进兵来到了政平州,安南军掉以轻心,结果张辅却步行前行,连破老挝三关,活捉陈季扩,设升、华、思、义四州,增加卫所。之后又找到一份沐晟写的奏报,说的是安南霍乱横行,希望朝廷增派医生前往医治。朱瞻基翻完了所有的奏本,果然有汇报说浙江一带的瘟疫就是安南传过来的。

  霍乱朱瞻基听说过,屠呦呦不是从一种野蒿里提取一种叫做青蒿素的嘛,但是仅此而已。这个世界果然很恐怖,别说派医生了,也要医生敢去呀。

  朱瞻基去跟朱棣汇报这个事情,他正在听太监王狗儿读奏报呢。派医生估计是指望不上了,国内的还没有平息呢,再说这么远,又是打仗的,那个愿意去呀。

  朱瞻基就建议几点卫生常识,先要隔离,霍乱应该可以由人,老鼠,蚊子这些传播的吧,应该先将发病的人隔离起来,再杀毒,防蚊,防鼠。最后就是关键的就是勤洗手,喝开水,煮熟食。朱棣想了一下,就同意了,让朱瞻基批复,用印。

  朱瞻基也是头疼的很,太伤脑细胞了。很多事情不想管,但一是不忍心,二是本为一体,不得不去尽力而为。他一想这样下去不行,又是看地图,又是查资料,还要问大臣的,慌的一逼,还是赶紧得把朱棣这个病给治好吧。

  朱瞻基找到盛寅,年纪轻轻的中年帅哥一枚。

  “殿下,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呢?皇上这只是正常的体虚之症而已。气不足,气血不畅,身体亏损,发虚。慢慢调理就会好起来的。心怀开放,畅快愉悦会对病情有帮助。还要多饮水,适度活动。”朱瞻基虽然不懂这个,但是也很感兴趣,不是有句话说“久病成医”吗?多多了解,对身体肯定有好处的。

  朱瞻基每天嘱咐太监给朱棣多喝水,晚上亲自给朱棣洗脚按摩,朱棣老怀大慰。

  不久后朱棣又收到了一封胡濙给他的奏折,说他母亲去世了,要请假回去守孝。

  这个胡濙就是朱棣登基后不久被派出去寻找张三丰的一个官员,当时还是兵部给事中。结果还真的让他给找到了一个和尚,自称有三百多岁,牛逼拉轰的,当然朝廷大臣好多都知道他是被派出去找建文帝的。

  现在都找了十四年了,还没有找到,朱棣把他招到行在,跟他说你先料理你母亲的后事,然后给我继续找,并且立马升为了礼部左侍郎,正三品。

  这时候从福建来了一个道士叫曾辰孙,给朱棣看了病,开了药,朱棣吃完不几天病就好了,道士就跟皇帝说,这个药不是白来的,是我求了“二徐真君”,神仙显灵,你的病才好的。朱棣听了之后,专门修了灵济宫来供奉“二徐真君”。

  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医生不灵神仙灵,朱瞻基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永乐十三年,正旦朝会之后,正月初八瓦剌三部派遣使者谢罪,上贡了一千匹好马,并且护送之前扣押的使者回京,请求归附。

  元宵节的前一天晚上,灯会发生起火,造成了严重的踩踏事件,连都指挥同知马旺都成了冤死鬼。朱棣自我检讨,让各衙门停止送供奉物品。

  二月二十六日,立马神庙。这个庙可能不是太受老百姓欢迎,说立了这个庙之后,马老爱糟蹋田地里的农作物。

  四月初十,朱棣要给朱瞻基选幼军作护卫,拟选三万人,设立府军前卫亲军指挥使司,置指挥使五员,指挥同知十员,指挥佥事十二员,卫镇抚十员,经历司经历五员,千户所正千户二十五员,副千户五十员,所镇抚五十员,百户二百五十员。

  朱瞻基一看,这不是假借我的名义办事吗?

  四月十七日,金忠病故,同年谢晋也死了。

  两个人地位差不多,但是结局却不同。

  就在去年,大军凯旋的时候,朱高煦密报说太子“引驾迟缓,奏书不当”,盼着陛下早死,朱棣大怒,要把东宫官属下狱问罪,金忠跑到朱棣面前求情,说太子忠厚质朴,从来没有做过失礼的事情,这个绝对是诬陷。

  金忠一生清贫为公,官至兵部尚书,五十多岁了还无儿无女,家里就一个下人,老夫人都要自己操持家务,生活很简陋,有余钱都拿来赈灾济贫。

  金忠想让他的军匠籍的侄子给他延续香火,请朱棣帮忙调籍。朱棣很感慨,命令金忠纳妾。金忠只好遵旨,找了个贤惠的赵氏做偏房。赵氏为他生了个儿子叫金达,六个月后金忠就去世了。

  谢晋虽然也是为太子出了死力,但是却得罪了皇帝,死的不明不白,家人也跟着遭罪。

  五月,宋礼上奏本说海运风险太大,每年都有船只损坏而沉没。修船又要时间,为了赶工,只能增加科敛,成为百姓的负担,而且船只也不坚固。提议废止海运,改为以水路为主。

  浙西、苏州、常州、松江的漕粮入淮安仓,镇江、庐州、凤阳、淮阳的漕粮入徐州仓,徐州、兖州的漕粮入济宁仓。让粮食通过会通河到达淮安,再用陆路转至济宁,然后又通过水路运送到济宁,再转至通州到达北京。浙江、直隶、湖广、江西等除了本地存留及供养南京的饷粮之外,总共有二百五十万石,运送到北京,军民各运一半。

  陈瑄上奏开凿清江浦,让物质直接过淮安而不用陆地转运,朱棣允准。五月,陈瑄发动民夫开动,引导湖水入淮河,同时修筑移风、清江、福兴、新庄四闸,又沿湖十里筑堤,方便牵引路过的船只。从此之后,船只就可以直达清江口,节省了人力物力。

  七月朱棣一行从北京出发,八月到达南京。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91947/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