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茶政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皇上的病情牵挂着大臣们的心,以往太孙来上课的时候,心不在焉,现在虽然有时候恍惚,但是眼神变了,变得锋利了,还经常问一些问题。

  “陈师,国穷民疲,如果才能够国富民强?”朱瞻基瞪着一双大眼睛无辜地问道。

  “这个吗,国民不增,田数不加,赋税就为定数,殿下令人在金州所作,应该是清楚的呀!”他敷着山羊胡子说道。

  “恩,有道理。”

  整个明朝的经济问题主要就是这个吧,财政税收是定数,粮食税占主要,每年大概五千万石上下。

  盐引,茶引都是定数,为什么盐茶也是定数?主要是盐户和茶户都是定死的,每年茶树就那么多,茶农只负责采茶,制茶,产量就只有那么多,国内销量也不是很大,毕竟都是低端产品,产量多了还会跌价,自然就没有人愿意增加产量。至于说高档次的茶叶,那都是贡茶,不允许买卖的。

  外贸的茶叶,也主要由官方控制,用茶叶换马,比如说上马一匹换茶叶120斤,中马换70斤,下马换50斤。

  官方主要以川茶和陕茶换马,川茶运输难,永乐七年,四川雅州碉门茶马司用八万多斤茶叶仅换得弱马七十匹,相当于一千多斤茶叶换一匹弱马,感觉不可思议。于是,朱棣命令户部申严边关茶禁,同时设立洮州,甘肃茶马司。

  宋朝政和二年的时候,施行《政和茶法》,跟盐法差不多,用的是茶引制度。

  《宋史·食货志》载:“自茶法更张至政和六年,收息一千万贯,茶增一千二百八十一万五千一百余斤”。这几乎相当于大明朝一年的农业税收了,而大明的茶税一年也只有几万贯到10几万贯,当然茶马交易除外。

  按照一年换得马匹五千来算的话,也只有五万贯左右,所以茶马制度好像没有什么意义。

  鉴于这么个情况,朱瞻基现在正忙着做登基后的第一个三年计划。

  首先要完成盐茶的改革计划,

  第二加快金州的开发,

  第三消除掉朵颜三卫的威胁,

  第四对京城进行规划,

  第五试行牌照制度,加强税收,

  第六货币改革,

  第七外交改革,

  第八加强水利交通工作,

  第九开女校,训练女兵,废除各地官办医院,集中力量在大城市建立大医院,培养女医,开办织造所。

  第十设立首批国家重点城市,并设置相应的等级。

  他写了一封信,主要将开女校,办织造所等相关的计划交给妙锦来做,让若微将信亲手送到她手上。

  这一日午饭后,他去看望朱棣,这一年来,皇上的气色差多了,病情也时好时坏,也去请了大国师释迦也失,但是一时半伙估计是联络不上,朱棣还是坚持躺在床上处理政务,病情稍微好一点就要去上朝。

  “最近读了那些书了?”

  “爷爷身体不安,孩儿都无心读书了,再加上天资愚笨,实在不是读书的材料啊。”

  “我看你是不屑于去读吧?罢了,罢了,今后你就跟着我学习处理政务吧。”

  “皇上英明。您老人家就应该多休息,四处走动一二,老是闷在屋子里对身体不利啊,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不能不慎重啊。”

  “难得你有这份心思。”

  “爷爷,到时候我叫人去做一个轮椅,你想去哪里,孙儿就推着你去。”

  “恩,好。”于是朱瞻基又开始亲政之旅。

  朱瞻基还是按照老规矩,将政务分明别类,不是重要的奏折就放一边,再将奏折通读一遍,然后再自己组织语言,向朱棣汇报,朱棣拿定注意,然后他在上面批示,再盖上印。

  有了他的帮助,朱棣轻松了很多,到了傍晚,就让他回去了,因为今天处理的奏折比之前的两倍还多,剩下的他自己慢慢处理。

  晚上回家吃饭,将这事跟善祥和若微说了,她们也觉得是好事,都希望皇上的病能好起来。

  年终了户部结算的奏折多了起来,搞得朱瞻基都直邹眉头,也有都察院和六课的审计奏折,朝廷和地方留存差不多三七开,朝廷占大头。再者朝廷的主要税收来自于江南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杭州、湖州、嘉兴七个府,而以苏州为最多,差不多占据百分之十。

  这种情况主要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当然可以用绢,布等代为缴纳税收的。比如云南就以金银等特产代折粮食。朱棣召集了夏原吉和内阁官员来讨论今年的税收情况。

  “今年的赋税完成的如何?”

  “回皇上,今年的情况还不错,除了受灾地区,朝廷补贴粮食外,其他各地基本上完成了预订的目标,平均下来,送到京城的快接近九成。金州完成赋税50万石,常盈库30万石,送到京城20万石,另有盐3万石,渔税等杂税800余两,节慎库存银六十二万两。”

  “恭喜陛下,今年的赋税优于往年,特别是金州一府之赋税甚至高出南方富裕州府。”

  “金州新迁移民,所需物质甚多,难得在如此短的时间就变成了膏粱之地。”

  “这都是太孙的功劳,太孙殿下高瞻远瞩,我等不及也。”

  “金州大多是官田,赋税过高,恐怕于往后不利。”

  “可有战事?”

  “自皇上歼灭阿鲁台以来,并未有敌军大规模行动迹象。”

  “连年征战,至今年才略有盈余,皆尔等之功劳也,但是鞑靼如草,割了一道,隔个几年有会长回来,故武备,粮草不得不懈。”

  众人散后,朱棣将朱瞻基夸奖了一番。

  “爷爷,我觉得朝廷的赋税并不足用。”

  “茶叶,矿税,河道关卡等等总共也只有一百余万两,加上盐税二百余万两,总共三百余万两,而朝廷开支甚多,如果不开源节流的话,后患无穷。”

  “浙江一带海潮来袭,致使田亩荒芜,田赋不收,再加上瘟疫导致浙江和福建人口锐减,北方黄河连年溃堤,而经年劳役,北方民众越来越贫穷,大不利北方学子和赋税。”朱瞻基想说得是,这样盘剥百姓真的不好。

  “就好比河水将要满堤而未满是不是很危险?”

  “你又有什么主意?”

  “一个是节流一个是开源。节流就是要整顿天下吏治,特别是盐政,茶政,每隔三年,主管官员必须要调离岗位,另外藩王日盛,就像硕鼠一样,而不限制,终究是一大祸害。开源就是增加茶税。”

  “为什么要增加茶税?”

  “宋朝的时候年产茶1000万斤,收茶税1000万贯,也没有听说老百姓喝不起茶,茶并不是必需品,增加茶税并不影响老百姓生活,茶有叶茶和芽茶,茶叶价格升高,成本升高,利润降低,不利于走私,则茶马获利。老百姓闲暇之余可以打打零工,发卖些鸡蛋,蔬菜,朝廷可以用增加的赋税来治理河道,迁移百姓都是可以的。

  另外酿酒需要消耗粮食,导致粮食短缺,也应该增加缴税,这些并不影响民生反而会让普通老百姓受益,损害的则是商人的利益,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这些是你想出来的?”

  “爷爷,你这都是当局者迷,总以为为老百姓着想,其实是害了老百姓,那些作威作福还骂你的大有人在。”

  “他们敢!岂有此理!”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91947/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