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曾有一个闯荡江湖的武侠梦,或是追求超越俗世的空灵精神世界,或是追求为家为国的英雄气概……
赵博航也有。
只不过他的武侠梦是在小说里,而非影视剧中,因为前者的想象空间更为广阔,后者的表现力过于有限。
但是禁不住“姜吹”们的大肆宣传,把说得天花乱坠,好奇心就这样被激发了。
而赵博航觉得,来都来了,就索性多花一点钱,买了荧屏比普通2d厅更大、声效比普通2d厅更好的Imax2d厅的票。
取票、检票、入场。
他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伸长脖子看了一圈,略感惊讶,370个座位,除了边边角角外,几乎坐满了,上座率高达90%。
“真有那么好看吗?”
其实……
这部于1990年诞生的电影,本身就是一部江湖纷争了,颇有争做五岳剑派掌门的味道。
拍了一大堆成功商业片的徐克和好朋友动作指导程小东,请来了邵氏电影时代的武侠片宗师级导演胡金铨、香江第一代歌神许冠杰,决定拍一部空前绝后的大片——根据金庸小说改编的电影。
可是电影拍了一半,徐克与胡金铨闹掰了,其中原因大概是创作上的分歧,徐克是监制,又拿着投资方的钱,时不时的将自己的创意注入到影片中去,胡金铨本来对这部电影的定位是“用古朴的浪漫风格,以诗意的影像展现中国的儒学和道学”,两人互不相让,最终胡金铨憾然告退,由徐克和程小东接手拍摄。
而徐克和程小东把原来的设定推倒了重拍,胡金铨拍摄的镜头就只留下十几个,结果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就是,既有、、这些不入流的桥段,又有大段大段毫无节制的武打戏。
且从部分简陋的场景和粗糙的服饰可以看出,是一部赶工之作,成了一流的框架,不入流的细节。
姜戈个人认为,剧情结构是没有问题的,甚至最得原著精髓,、、等,都和原著十分一致。
他也赞同胡金铨对这部电影的定位,“江湖”一词就出自,而所谓“笑傲”就是道家洒脱超然、自在无为的人生态度,原著中的风清扬、曲洋、刘正风等人就是此间的代表。
所以,他在修改剧本的时候,更多的是用静的、超然、大气的态度来表现“江湖”和“笑傲”。
此时,影厅灯光暗去,开始播放正片。
赵博航打了个哈欠,将目光投向屏幕。
就只是短短的一个片段,使得赵博航坐正了身子。
镜头切换。
背景音乐是经典的伴奏,听得人心潮澎湃。
在原版中,古今福是由有“千面如来”的刘洵饰演,欧阳全是由“四大天王”之一的张学友饰演。
姜戈考虑剧情和角色之后,古今福找了太监专业户季昌明来演,欧阳全则是交给了自家艺人林宇。
“这两人有点奸诈相啊!”
赵博航小声嘀咕着。
而这个片头,太监刺绣的镜头,布景十分精良,以及东厂太监、侍卫的服饰和武器都很考究,也很精致。
他开始感受到影视剧与小说的不同了,后者虽然想象空间广阔,但不能具化,就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已,前者却可以具化到像是服饰布料,甚至上面的图案。
“点题了。”
“怪不得的第一页上写着‘欲练此功,必先自宫’,原来是出自太监之手。”
“既然是前传,那偷秘籍的那个人,会不会是教主?”
……
这时,周围几个观众小声的讨论着。
这些谈话,让赵博航摸不着头脑,毕竟没看过上一部,可因此也产生了一丝兴趣。
“动作很潇洒啊!”
赵博航下意识的舔舔嘴唇,而眼睛仿佛钉在了屏幕上。
这种以演员的表演作基础,同时又并不完全依赖表演,而是运用种种电影化手段将演员的打斗表演进行对细节的夸大、对瞬间的延时放大、对空间高度的拉大,打造出了一种“超乎故事情节层面”的美感。
这就是武侠搬到大银幕上的真正魅力吗?
“原来朝廷对付日月神教是这个原因。”
“不过这个时候的教主应该还是任我行,东方不败还未习得葵花宝典。”
“不是江湖险恶,而是人心险恶。”
……
又有人在谈论上一部的剧情。
赵博航对的好奇越来越强,且不知道前情提要,甚至感觉有一点点的难受。
而他也终于明白,不是影视剧展现不出“江湖”,是那些只有、、等等烂俗情节的烂片烂剧不行。
不知不觉中,这部电影正在慢慢改变他对于武侠影视剧的看法。
三个男人,保持着微笑大声唱着,略显粗糙的嗓音让歌曲中的沧桑犹如过眼云烟般明朗起来,一种身在高处、心却坦然的强大气场扑面而来,将三人惺惺相惜的那份情谊表现得淋漓尽致。
“咦,竟然是粤语版!”
“与一样呀,歌词不变,用粤语和普通话来唱,同样合乎音调,也同样那么好听!”
“比起秦诗玥的独唱版本,他们的合唱使歌曲更加具有气势,恩恩怨怨,一切爱恨都在那一声笑中消散。”
……
还有国语版本?
赵博航有点欲哭无泪的感觉,我这是错过了什么神片啊!
然而平静只有一首歌的时间,左冷禅带人追上来,一番交战过后,刘正风、曲洋终是死在了江湖之中。
“我擦嘞,这两个逼是‘真影帝’。”
“错,是两个‘老阴逼’才对。”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尔虞我诈!”
……
观众们很喜欢这样的武侠诠释,比那些儿女情长、家长里短好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