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马具(重写版)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一场大战,六十骑山戎打得三十辆战车,九十余楚丘甲兵毫无招架之力,一番清点,楚丘的折损人手超过了戎人战陨者的两倍。

  回到城中,陆陆续续传来妇孺的抽泣,听起来还相当不少。武功的妻子眼睛也是红红的,好像刚刚哭过一场。妻子告诉他,很多家属发现丈夫已经阵亡,妻哭其夫、子哭其父,武夫人许多熟识的闺蜜,都失去了家中的柱石。

  第二天,悲伤的情绪扩展到了全城。拂晓的时候,一小股宋人悄悄出城,收敛死者骸骨。见到亲人断臂残肢后,披麻戴孝、大放悲声者不在少数。

  城墙尚在,得胜归来的山戎不可能仗着骑兵攻城,他们大摇大摆地占领了城外几处野人的居所,尽数搜刮宋人来不及带走的粮食,屯聚一处,并在外圈构建起简易栅栏,以为警戒。

  ……

  战后的议事厅,气氛沉闷,人心惶惶,与会者无不忧心忡忡。

  “如今之际,为之奈何?”

  武功眉头深锁,山戎的新战术打碎了中原人对战车战术的绝对自信。中原人也有骑兵,士人们少时在学校也曾涉猎过骑术,但中原骑兵权作骑兵侦察之用。因为没有点上骑射的技能点,骑手们在马背上几乎没有攻击手段。

  以往车兵在战车平台之上,在精度上略胜于山戎的骑射,而山戎的青铜甲防御性能略优于楚丘皮甲,故而勉强稳住,不落下风。

  今时不同往日,戎骑的毙敌锋芒,回头切角的战术令楚丘车兵完全破防,野地浪战几无胜算。在想出破招的手段以前,三万野人只能避居城内。如果没有来自商丘的援手,武氏只能困守城中,坐等粮尽而死。

  想想都令人不寒而栗。六十骑不过是山戎的前锋部队,按照以往的经验,得胜的前锋一日之内,就会向戎山回信,只要获悉楚丘虚弱,三日之内,戎人的精锐部队就会动员完毕,带上粮草辎重,只需再三日,城外关键的道路就会被尽数截断。

  缄默。没有人能给出破局的答案。

  “戎人没有焚烧田垄。”武理工此话一出,众人愈发阴沉起来。

  看来此番入寇,山戎不是劫掠、破坏那么简单。明眼人都能推测出,他们是在打田里粮食的主意,郑庄公刈粮的典故即将在楚丘城再现。

  “好胆!”

  如此一来,山戎主力一到,再无粮草之虞。只要围上一冬……

  内无粮草,外无援兵。武理工咬咬牙,献策道:“为今之计,只有借公子卬、公子杵臼人头一用。”

  与会之人先是骇然,先后低下脑门。

  用两兄弟的性命,换取三万人的存活,电车难题撂给古人,古人也会犹豫彷徨。

  武功摆摆手,武理工仍不罢休。

  “家主,除此以外,别无他计。倘若七日之内,不下定决心,到时候戎人云集,即使想把首级送出,亦不能得志。”

  武氏核心的会议,公子卬一行并未参与,他与杵臼、庄墨戴聚在一处商议。

  不速之客意外闯入,定睛一看,正是昨日公子卬捉手的城投守卫。

  “二公子、三公子,家宰意图加害于二位,以博取南面的宽恕,解围城之急。望公子早早脱身。”

  “我等不走。”回答声斩钉截铁。

  守卫有些蒙圈,几个猜想从脑海掠过:“诸位放心,诸位从我把守的城门离去,家宰定无法察觉。”

  “足下误会矣。”墨点代众人回道:“我等所顾虑,非为此矣。我且问你,如若我等一走了之,你当奈何?”

  守卫不语。武氏查出哪里走漏了消息、谁放走了公子并不困难,追究起来,后果难料。

  “武氏奈何?”

  没有公子的“头”功,商丘出兵的可能性愈发渺茫。

  “工人奈何?”

  来自商丘的工人才逃脱了司寇的梦魇,难道又要落入山戎的爪牙么?

  “足下别无他计,但是我等怀藏良策,如果足下能稍稍援手。”

  守卫将信将疑地加入了他们的讨论。

  “什么!公等欲袭山戎?”守卫一蹦三尺。

  “不袭之,难道抚之?”庄遥一脸淡定地揶揄。

  “足下请看。”墨点取来三件物品,皆是昨日战后公子卬设计,墨点吩咐工人打造的。

  一件是高桥马鞍,先秦虽然部分地区已经普及了马鞍,有左右两块垫子,垫子的断面呈半月形,表面排列针眼状的小孔,通过腹带固定在马背上,但都是典型的软马鞍。

  而墨点手中的是高桥马鞍,最早出现于魏晋时期,除了能给人稳定的依托,还能减轻马匹的不适,性能非常优越,后世武人用了都说好。

  这是公子卬旅游时在衡水马文化博物馆所知。

  第二件是骑矛,是在周代步兵的长矛基础上改进而来。前细后粗的矛杆、手握处刻制的槽柄、矛头处附带的插槽、矛头后梢的开翼,无一不是十九个世纪以后的黑科技。由于矛杆前端比后面细许多,使长矛大部分重量移至手柄处,易于骑士控制和掌握平衡。槽柄则使骑士在冲刺时长矛不易脱手。插槽和翼型的设计为了防止刺进人体后无法拔出。

  奇奇怪怪的知识,拜某土耳其游戏所赐。

  第三件,马镫也。一般认为西晋永宁二年的陶俑足以证实汉族人在司马氏统御江山的时刻,发明出了这扭转乾坤的神器。但民间的质疑声也针锋相对,因为永宁的陶俑,其马镫只有单个而非成双,有理有据地推测,单马镫应该只是辅助上马的道具,而非沙场搏命的依仗。

  南京象山出土的东晋陶俑才能标志着马镫战场统治力时代的到来,象山陶俑左右皆具马镫,同时代的北燕贵族墓里也发掘出对应的双马镫。马镫的出现让骑兵的战斗力发生质的飞跃,本来人体的战争动能在百瓦级别,但是马镫让马的冲量附魔在了武器的身上,从而达到恐怖的五百瓦级别,即使是携带木矛的骑士,也能寻找甲胄的缝隙,刺入双甲贯体的敌手之躯体,夺人性命、取人首级犹如反掌观纹般轻松写意。

  这是公子卬浏览穿越小说所淘。

  “当真可行乎?”

  “当然。有此马镫马鞍,我等马速可飙至战车的两倍,乃至于三倍。戎骑速度,足下亲眼目睹,仅比战车高出五成,业已恐怖如斯矣。”

  当众人把奇思妙想灌入守卫的时候,后者只感到晕乎乎。

  “换而言之,得此装备,兼以铜甲,远则能射,戎人重箭十步之外无甚威胁,近则骑矛肉搏,远胜戎弓戎剑,人借马力,视世间一切铠甲于无物……”

  “然也。”

宋国崛起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98600/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