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上德不德(重写版)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事后,百思不得其解的少年武士,以武驰为首,向公子卬请教今日旁观之事。

  “我等已知,粮官犯忌。只是三公子如何要加利一分?”武驰拱手求教。

  少年郎果然求知欲旺盛,其心可嘉。公子卬很欣赏。

  孺子可教也。

  “庄染人先出其策,汝等可曾向其请教?”

  “既已问过。”武驰回道:“庄染人只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那么,阿驰可曾领会其中深意?”

  武驰摸摸脑勺:“太难懂太晦涩了。庄染人学问固然是有的,但是做派嘛…实在是…还是三公子平易近人些。”

  公子卬给庄遥开脱:“庄氏为人直率,不拘礼法,对于交友,也甚为苛刻。入其法眼之人,剖心剖腹,不知其人者,则冷言冷语,悭吝一词。别看他表面对你们高冷,从他能给你们发一言解惑可见,他其实挺欣赏你们的。”

  少年郎心思写在脸上,对庒遥的印象有所改观:“那庄染人有言何意呢?请三公子为我等解之。”

  “唔。不如我为汝等说个故事。”人类的思想总是偏好循循善诱,而非填鸭式灌输。

  把思想塞入别人的脑袋和把钱从别人口袋掏出是一样的难度。

  “从前鲁国有一条政令。如果鲁国商人在国外遇到被拐带为奴,贩卖于市的鲁国人,那么鲁国商人可以用钱将之赎回。

  鲁国奴隶回国后,国家会出钱给鲁国商人报销其赎人的费用,并表扬其为鲁人作出的善意之举。”

  “真是条善政。如此,不知多少鲁人回因之获救。”

  “然也。”公子卬微微颔首:“不过有一个端木氏的鲁国商人不如此。此人善于经营,从业不出五年,为鲁地第一巨富。平日里素好行善积德,灾年布施,人人称道。

  有一日,他为国赎回一人。当司寇报销赎人费用时,端木氏严词拒绝:“我为国家赎人,岂为区区铲币?”端木氏名声愈发大噪,然而,赎回的鲁国人却一年比一年少。”

  此时端木赐尚未降生,公子卬谅这群少年郎也没出过楚丘,只知道院子里四角的天空,虚构的故事遂张口就来,一如庄子的北冥有鱼。

  “何为其然也?”少年郎们大惑不解。

  “原本一个鲁商,只需把人带回国,在官府的补贴下,不费一金一银,即可行善积德,为人称颂。

  此事之后,鲁商再行赎人,也不会被他人认为是足够有德的,因为端木氏珠玉在前,德行的标准不知不觉被提高了。”

  武驰若有所悟:“原本动动手,就可以救一人,还能赢得官府、民间的称颂。后来,德行的标准不知不觉被拔高,再要赢得称颂,须搭上一大笔钱。家资不如端木氏的鲁商总不能令家小饥馑来换得口头的赞誉吧?如此,一项德政,自此荒废。

  果然是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三公子今日加利,出乎国人意料之外。不仅短时间内能赢取民众的物资补充,而且民众也能从中分利。秋冬之交,不仅不会有饥馑之虞,还会多一笔利息过个肥年。

  真是一举两得。唯一所虑者,是三个月后能否还上?”

  “阿驰多虑了,三公子这么有本事的人,怎么可能还不上?”少年郎们议论纷纷。

  ……

  次日,果然有为数不少的民众出现在辕门,战战兢兢地询问武峻,粟米、豆菽之类的,公家还愿意接受么?胆大的还问是否如昨日一般有利息么?

  武峻尽如前例。军中健儿结结实实地吃上了顿顿好饭。

  武驰把两个故事说与自己的寡母听,武母沉默良久,起身,入室取出一精致木盒,打开,是一只精美的瓀玟,绶以缊带。

  “我儿,把你腰间的玉璋取下,换上瓀玟。”

  “啊?”武驰哑然。此瓀玟乃武驰之父生前所系,只因沙场搏命而暂存家中。“驰年未弱冠,童子之身。按礼,童子系璋,冠者系玉。如何使得?”

  玉之用,不同之身份佩戴不同之玉。天子佩白玉,玉绶玄黑;公侯佩山玄玉,玉绶朱红;大夫佩水苍玉,玉绶纯黑;世子佩瑜玉,玉绶五彩;士人佩瓀玟,玉绶缊黄;童子佩玉璋,故而后世生男孩,称之为弄璋之喜。

  武母白了他一眼,不答,又取来武父生前所用青铜剑,仔细系玉龙于剑柄之上,命令儿子携剑腰间。

  穿戴完毕后,武母对着独子端详一阵,满意地点头。

  “痴儿,已有乃父七八分模样。明日,你便如此行头,寻那三公子,自请为陪臣。”

  “母亲,这如何使得?驰尚在年幼。如若有幸驱逐山戎,理当解甲,重回学堂。即使有为人门客的一日,也要学业有成,年至加冠。”

  “痴儿,痴儿。读书于学堂,目的何在?”

  “呃。。学文习武,以便他日有业,足以糊口。”

  “然也。既然学是为了有业,何不一步到位,先求为三公子门客?”

  “儿子年齿未熟,学艺未精。三公子岂会收我?”

  “哎,痴儿。我且问你。为将者,驱人以军法刑规,使人以皮鞭棍棒,缘何三公子从未对汝等少年郎施以肉刑?”

  “许是因为三公子宅心仁厚?”

  “大错特错!”武母言之凿凿:“妇人之仁,安能治军?公邑大夫又岂会将阖城兵马尽数托付一慈?”

  看着儿了满脸写着疑惑,武母恨铁不成钢:“榆木脑袋。难道你仍看不出来,三公子垂青尔等,意欲招揽门下?”

  “唔!”武驰仿佛醍醐灌顶:“母亲所言极是。难怪难怪。”往事细节,历历在目。“三公子曾亲握我手。二个故事既是面授,有心栽培,又是考验丶选拔。在我若有所悟时,温言勉励。这是在强烈暗示。若非母亲提点,我竟不能领会个中深意!”

  转念一想,武驰再次陷入踌躇:“三公子待罪之身,虽有才略,只怕日后,宋公不饶。我若轻率从之,怕有他日,招致牵连……”

  这就好比大学辍学,找到的工作是给私企老板打工,老板虽然待人接物不俗,但一查发现是有案在身的通缉犯……譬如彩票经营者,刘招华…

  还有一点,武驰未能宣之于口,好在知子莫若母,他腹中那点小九九,寡母焉能不了如指掌?

宋国崛起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98600/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