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人才的问题就此决议。
朱见济扫视群臣,
这是想熘了。
群臣:
虽然无语但已习惯,毕竟咱们广安帝陛下真不是偷懒,他在文华殿也忙的飞起,并不是把事情推给上皇后,他就在文华殿纵情声色之中。
此刻却忽然响起一道声音,却是登州造船厂主事李顺达入京了,
朱见济挥挥手,
李顺达作为地方官入京,需要上奏,所以朱见济知道李顺达来京畿了,并不意外,不过登州造船厂的事情,一般臣子也不懂,还是专人专项讨论。
就不在大朝会上耽误时间了。
又一位地方官入京了,嗯,是工部外遣出去主持官道修建的一位郎中,主要负责中南半岛广西——万象——金边——占城这一条官道项目。
叫郑阳。
朱见济道:
权力可以下放。
但也必须确保下面的臣子有上达天听的便利。
郑阳笑道:
朱见济眉头粗起,略有不爽的看向陈循,
陈循愣了一下,
朱见济心里一咯噔,来事了!
问郑阳,
郑阳道:
陈循心里也是一惊,看了一眼身旁的两位户部侍郎。
两位侍郎微微颔首,示意此事压不住。
赶紧把自身摘出来。
陈循立即道:
因为民夫征集,是万象承宣布政使司的事。
陈循此话一出,奉天殿顿时安静得落针可闻!
傻子都知道这里面的猫腻了!
万象承宣布政使司里,有人故意扩大民夫伤亡数额,来赚取这个抚恤金,说白了一点,就是借国家工程来贪污!
朱见济呵呵冷笑几声,眯缝起眼,杀意凛然,
南锦衣卫在中南半岛确实吃得油头满面。
但那是政治需要。
需要南锦衣卫在中南半岛拥有***,成为邪恶的化身,这样才能震慑乱民,同时由地方承宣布政使司施行明政。
简单的说,南锦衣卫是大棒,地方承宣布政使司是糖。
这样才能长久的通知中南半岛。
感受到广安帝陛下的杀意,群臣噤若寒蝉。
朱见济问郑阳,
郑阳道:
朱见济微微颔首。
这个价格——看起来很低,其实对中南半岛的土着居民而言,已经是天大的仁厚了。
一百两,相当于后世七万软妹币的购买力,而在这个时代,其实中南半岛的土着的一条命根本值不了这么多钱,完全是重恤了。
因为在大明开海之前,大明普通将士的阵亡抚恤金,都才几两白银而已——明朝的抚恤金低得可怜,没办法,国库没钱。
这个时代的士卒的月收入是一点五两白银。
辽东都司的士卒月收入要高一些,能达到2两白银。
开海、推广宝钞之后,大明逐渐富裕起来,也为了流通纸币,进一步夯实纸币体系,所以大明几乎是全方位提高了各行各业的工资,现在就连店小二也能有二三两的月收入。
当然也提高了将士的收入,现在大明将士的月收入普遍能达到五两左右,辽东、东北两大都司的士卒,月收入更是能达到七两左右。
抚恤金更是一路飙升。
如今大明普通将士的抚恤金,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五百两!
嗯,这是北伐漠北战事的赔偿标准。
中南半岛那边要低一些,只有两百多两——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北伐大明占据绝对优势,伤亡很小,而南征大明优势并不明显,伤亡比较大。
国库还是有点紧张。
但这个抚恤也是很大力了,所以不论是北伐还是南征,大明将士都对国家的政策感到满意,毕竟和之前的几两碎银的抚恤金比起来,根本不在一个层面。
【鉴于大环境如此,
关键是国家物资一直比较充裕,让大家到手的宝钞一直保持着它的价值,这就让大明老百姓对大明宝钞越发充满信任。
又问郑阳,
郑阳点头,
朱见济沉默了一阵,看向都察院李实,
李实出列,
朱见济嗯了一声,
打击蛀虫刻不容缓。
众臣差点没忍住笑。
薅羊毛?
陛下这个说辞有点意思,但别说,真的很贴切。
朱见济下旨,道:
钦差那一套还是要保持。
这是宣扬皇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