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再度劝进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众人纷纷酒醒。

  不敢说话。

  刺史府此刻成了图书馆。

  李佑让人抬走徐婉婷的尸体。

  接着指着其中一位战战栗栗的官员,缓缓说道,“朱冠,齐州人,自幼便有神童之名,八岁时随父加入窦建德军中,后兵败,父母被杀,欧阳凯收养。从此便开始跟随欧阳凯造反。去岁我起兵后,被徐婉婷任命为荆州留守,是也不是?”

  朱冠点点头,“是,但我不知欧阳凯,只知元帅。”

  可李佑没有理会朱冠的辩解,继续说,“朱留守,你和胥家什么时候这么好了?”

  朱冠强做镇定,“元帅,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李佑也不想多说话。

  让亲卫开始罗列他的罪证。

  也没什么稀奇的。

  就是贪污受贿,给富人行方便之门之类的。

  以及纵容手下。

  最多也就强抢民女。

  众官员见了徐婉婷的死。

  又听见这些罪证。

  一个个吓的腿都发颤。

  然而李佑这样做,有几个敏感的人就知道没多大事。

  因为要是直接处死,犯不了这样做。

  李佑再度恐吓一番,这才慢吞吞地说,“我让徐婉婷管理后方,是我的失误。造成你们思维混乱,以致造成如此的后果。”

  “原本你们罪无可恕,然而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先前我也没说过。”

  “所以,这次饶你们一死,全部降三级使用,以前的事情我也不追究了。但是若是再违反的,就别怪我的刀剑锋利了。”

  说到最后,李佑猛的一声暴喝,将所有官员吓的浑身一抖。

  朱冠也吓傻了,他哪里知道这些。

  李佑也没有再说话,直接离开了刺史府。

  众人看着李佑离开,这才松了口气。

  李佑回去的路上也是一副心烦意燥。

  徐婉婷的死,对李佑打击太大了。

  虽然他并没有把徐婉婷放在心上。

  但是她死了还是有些伤感。

  毕竟是个女孩子啊。

  原本李佑把徐婉婷做后方的管理者。

  就是想给全天下的女人都看一看。

  谁说女子不如男?

  为李佑以后实行女性当官做铺垫。

  谁知道?

  徐婉婷贪污受贿勾结富户欺负同僚,压迫下属。

  和男性官员也大差不差。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

  确实是巾帼不让须眉。

  李佑只能感叹,权力让人扭曲,绝对权力让人绝对扭曲。

  李佑叹息了一口气,心情极度低落。

  处理了这些官员。

  原本是准备全杀了。

  然而悲哀的发现。

  尽管打败了李世民。

  然而还没多少人可以替代这些人。

  只能听之任之。

  故而只能杀鸡儆猴了。

  徐婉婷就是那只鸡。

  收拾完执行人。

  李佑又拿出五十万贯进行了退税工作。

  这一政策原本是李佑老实。

  然而千古以来,谁能想到收的税还能退?

  反而让李佑的支持度上了一个台阶。

  还没过几天安生日子。

  接着又开始被各级官员劝进了。

  当初在襄州城。

  李佑许下的诺言到了该兑现的时候了。

  第一次劝进是刚刚被吓过的那群人领头,说什么“众望所归”,劝李佑当皇帝。

  李佑封了劝进表,然后留中不发。

  也没有明确处理这群人。

  导致这些政客产生了一个错觉。

  李佑这是在和他们玩三辞三让的把戏。

  三辞三让是古代皇帝登基前一套制度。

  重要有三个阶段:首先,是由群臣挑破窗户纸,同时也是通过这样的劝进试探各方的反应;

  然后召集更多人来劝进。

  看看有多少人有异心。

  最后,三公九卿共同将人推向皇帝宝座。

  本质上,和过年小孩子推辞红包一样。

  第一次推辞,看看对方是不是真心给。

  第二次推辞,出于礼貌。

  第三次最后再确定一下,要是看到对面真心实意想给。

  就果断收下。

  是的。

  政治的基本原理就是这么幼稚。

  见李佑不接受。

  李佑手下的官员非但不收敛,反而开始动员各级府衙,远近百姓开始加大力度。

  这都怪古人做的太过了。

  西晋灭亡之后。

  好多人纷纷上劝进书给逃去了南边的晋王司马睿。

  说是请他当皇帝。

  司马睿从善如流。

  三辞三让。

  立刻建都改元。

  登基之后。

  司马睿所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赐诸吏投刺劝进者加位一等,百姓投刺者赐司徒吏”。

  好家伙,所有劝进过的人,甭管亲疏,人人都可以进位一等。

  就算你是平头百姓。

  也能成为司徒吏--这是一种低级散官。

  在晋代已沦为荣衔,但好歹算体制内,比白身强。

  可见“劝进”的收益有多大。

  所以荆州的交通都被从远处而来的人堵住了。

  六世纪堵车。

  真的离谱。

开局造了李二的反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204049/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