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促成这庙堂与江湖融合,通力合作的人,就是魏不居魏丞相。他出身仕族贵胄,从三岁读书之时,就被赐官太子正字。虽是个陪太子读书的闲官,没什么实权,官位也不算高。但地位却十足显赫。因为这官职非仕族,皇亲不能做的。后来一路平步青云,顺理成章的坐上丞相之位。虽然有家里长辈提携,和门下客卿的协助。但能坐上这个位置,其旷达,聪慧,审时度势的能力,文武百官皆无出其右。年轻时,西北平乱,东南赈灾,皆亲力亲为,做出过彪炳显赫的功绩。而且其心性也没有仕族大家的迂腐。懂的知人善用,任人唯贤。在看到士兵对抗妖怪艰难的时候,就不仅仅只是征召江湖侠士入伍从军。而是直接招安天下江湖门派。并单独设立斩妖司,令各派弟子有一个领俸,升官的渠道。被老皇帝赞颂有‘经邦纬国之才’,封‘经纬相’,掌天地人。后来先皇病丧,托孤魏丞相和大将军苗潮天。苗潮天祖辈行武,家族里战神辈出。最看不起做事犹豫不决,还更得宠的文官。其次看不起所谓的江湖侠士。而且同样作为仕族,苗潮天还看不惯魏不居任人唯贤的作派。他认为相较于条件艰苦,贫寒家庭出身的子弟。那些贵族的后辈,更能得到充足的教诲,用以治国。和有更充足的荣誉感,为家族荣耀而战斗。后来先皇托孤,苗潮天便几次上奏年幼的天子,升魏不居为异姓王,请调梁洲,镇守西苍。那西苍本是妖族之地,龙生之所。八百年前,被一队屠龙侠士横扫之后。便没有大妖产生。况且每年都有许多正派弟子,结队去西苍荡妖历练。西苍对徐国已经没有威胁。苗潮天还上奏天子,请调魏不居镇守西苍。显然是想欺天子年幼,把魏不居调离万安城,好独揽政事。魏不居也察觉出此点,当时便称病不能出远门。又以家族势力培养的官员在朝堂上与苗潮天军方一派斡旋。最终在江湖侠士的协助配合之下,才令苗潮天打消了这个念头。后来北境胡族重新崛起,进犯徐国边境。大将军苗潮天北伐胡族。此时他就想借此机会,整合天下大军,逼天子退位,然后把朝堂内的文臣全部杀了,再马踏江湖,屠尽所有门派。建立一个尚武抑文,以武治国的强大国家。之后出兵四野,将所有非我族类,全部杀了。成就一番真正一统天下,四海皆平的伟业。哪知他出兵刚到北境,就发现这次进犯边境的并非胡族这么简单。而是曾经的鬼道复辟,卷土重来。由于准备不足,还轻敌冒进,苗潮天的北伐大军,被轻易击溃。而且他本人也在第一时间就战死。没有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壮,倒有些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命运嘲弄。以后就是,在乱军之际,丞相魏不居临危受命。重金征调天下各派高手,奔赴战场。又重新收拢败军,以道法对战鬼道,士兵辅助的战术,稳住边境战事。虽然后续也发生了战场上正道之士叛变鬼道的事情。使如今的军队构架,很少启用江湖侠士为将。但当时的胜利,还是丞相实打实的功绩。如今没了苗潮天的制衡。朝堂内,百分之八十都是魏丞相的门生党羽。他也被天子敕封,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甚至天子都封他为相父,上朝不仅不用拜,还有专门的太师椅。如今天子二十三岁,朝堂大小事务,还是被魏丞相,以“天子尚幼”的名义,一手把控。……这一日,王炎又接到一个除妖任务。同行的是个半路出家的和尚,长的白白净净,瘦瘦弱弱。虽然年龄不大,但一脸慈祥,使人很是亲近。其法号显慧。俗家名字早记不得了。入的是东昭寺,修的是后天《菩提心法》。分‘发心,伏心,明心,出到,无上’五境。达明心之境,就可成世俗三品武师的修为。据说天赋浑厚的话,明心境界后期,就能入超品武师。这世界的和尚,脱胎于道教传承,没有什么《金刚经》,《易筋经》的锻体内劲,更没有龙爪手,鹰爪功的外功修为。只有佛法术术,兼以‘法,报,应’三种随身阵法进行对战的手段。而且不是用手,而是用以眼睛为施放佛法的工具,进行战斗。他这阵法,也不似青莲峰那种传承战场杀敌的‘门,阵,境,界’的杀伐阵法。而是单纯的‘攻击,防御和超度’即‘法身,般若,解脱’三种阵法。这《菩提心法》是后天佛法。那些入过红尘之人,因心里的一点执念看不开,而剃度入释之后,只能修炼这个佛法。其中奥义讲究的就是一个字,悟。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讲的就是后天佛法。作恶之人弃恶从善,就能成就佛法。而屠刀,也并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屠刀,更多的是指执念和妄想。剔除妄想,放下执念,就能成佛。可是纵观历史,自岁月有记忆以来,哪有一个人能真正放下心中的那份执念,成就‘菩提无上’之境。王炎不知道显慧和尚这么年轻,还是个长的眉清目秀的男子。未剃度之前,应是不缺女人缘。他能有什么执念,而选择剃度做了和尚?毕竟以王炎有限的人生阅历来说,一个男人只要有女人喜欢,就不应该有迷惘和执念才是。二人是在斩妖司,执事堂汇合。一见面,王炎还没寻到机会,寻问显慧。显慧就问了王炎一个哲学问题。“王兄。”“人,为何,而活。”他说这话时,清澈的眼睛真诚的望着王炎。丝毫没有咄咄逼问,和想要进行佛家辩论的意思。相反的,王炎从他眼睛清澈的湖底,看到了一丝丝闪烁的忧郁。很符合他所问的问题的气质。这特么,不是抑郁症吗?王炎怎么也没想到,这和尚还是个抑郁症患者。“这个问题,请恕兄弟愚钝,想不出答案。”“不过,天底下的疑惑和真理,都要自己去追求。”“也许你上战场打仗,就能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他眨眨眼,说的很真诚。对付矫情之人,就该痛之以拳脚。没想到,显慧比他还真诚,甚至更实在。“小僧只是不解人之生死何意。”“小僧不是想死。”
第六十七章 显赫的丞相 抑郁的和尚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