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陈渊特意让猴哥去寻找藏宝图上所记载的宝藏。
实际上一开始陈渊并没有抱太多希望。
因为宝藏是否真的存在,猴哥又能否真的找到,这本来就是一个不太确定的问题。
陈渊也只是想先让猴哥试一试,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了猴哥的消息。
当看到猴哥激动的跑过来时,正在发掘化石的专家们一时间停下了手上的工作,他们有些好奇地看了过来,只见陈渊摆了摆手,“各位先忙,我这边还有点事。”
陈渊其实也不想打搅到他们的工作,毕竟这件事情也没有下文,所以他没有必要直接说。
“好吧,那你先去忙。”
沈秋微微一笑,倒也没与在意陈渊的反应。
陈渊点了点头,便带着馒头和鼯鼠他们一起离开了。
这时无人机还留在考古专家们这边,网友们可以选着看他们考古,也可以选着去看陈渊的直播。
但是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跟着老陈比较好玩。
【老陈猴哥是发现了什么?】
【之前老陈不是让猴哥去找什么东西吗,难道找到了?】
直播间里网友们大多非常好奇。
毕竟他们真的从一开始就想知道老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只不过现在陈渊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他也不太清楚猴哥到底发现了什么。
所以陈渊只能先去看了才能下结论。
走出了冷暖洞,猴哥带着陈渊往山坡下走去,从这里,看起来已经远离了冷暖洞。
但是让陈渊有些意想不到的是,在山下方居然又发现了一个洞口。
这个洞口在来之前陈渊并没有发现,好像就一直没存在过。
“你是怎么发现的?”
陈渊好奇地看向猴哥,不过想了想,这问了也是白问,猴哥又能说些什么呢。
“进去看看吧。”
洞口内部非常漆黑,只是站在外面就感觉阴森森的,直播间里一些女网友都吓得有些不敢看了。
虽然说有些夸张,但也八九不离十就是这样。
主要这时不时吹进来的阴风,总是让人感觉怪怪的。
不过还好,陈渊也只觉得感觉上有些不太对劲,具体也没让他有什么不适应。
打开了强光手电筒,陈渊颇为小心地走了进去。
灯光打进去的那一刻,光线也将整个洞穴照亮,这一次看起来,似乎和其他地方也没什么不同,但是越往里走陈渊就越觉得不对劲了。
“虽然咱们现在是一直前进,但是在无形中是慢慢往下方走。”
“这意味着什么我想有些人不知道,我可以这样告诉你们,这个洞穴一直在往地下通入,现在我们或许并不是在地表。”
回想起之前来时的位置,陈渊瞳孔猛地一缩。
“我感觉,咱们现在应该是在冷暖洞下方。”
陈渊是凭着直觉这样感受到的,然而这让网友们深深感觉到不可思议。
【老陈现在居然在冷暖洞下方?】
【我的天,这岂不是意味着沈主任他们现在就在老陈头上吗。】
【哇好神奇啊,洞穴下面居然还有一个洞穴,有这种操作的吗还?】
【厉害我还是头一回见。】
【有点东西,但是不多。】
【估计沈主任他们要是也知道了,一定会很惊讶吧。】
惊不惊讶不知道,反正现在陈渊就挺惊讶的。
这确实完全不在他的预料之中,就如同现在,猴哥所指的方向,摆放着一个非常特殊的类似阵眼的东西。
这让网友们有些看得出奇,
【这是什么?】
不少人都不知道这东西是什么个玩意,
见识过太多的陈渊一眼就认出来,“这是八阳阵,又叫金钟罩,是一种防止恶鬼或畜牲冲体的阵法。”
“有点类似于借阳,当八个活人站在阵眼上时,每个人都拥有整个八阳阵的力量,等于说是用八个人共同的阳气来守护这八个人。”
八阳阵?
网友们实在是疑惑,没先到这里居然会出现阵法。
陈渊也是有点疑惑,但是当馒头试图走进阵中时,却被陈渊立马给拦住了。
“别去。”
陈渊撇了一眼脚边的一颗石子,然后往阵中一题。
顿时只见几道暗箭从中央顶部射出。
看到暗箭,网友们吓得背后一身冷汗。
就连忙头都瞪大了眼。
乖乖哟,要不是大爹拦住我,豹豹我这会估计已经洗了吧。
网友们显然也是一阵后怕。
陈渊双眼微眯果然和他想的一样。
“能用暗箭,估计放在现在的人也不多了。”
“看材质,应该有很长的时间。”
“这很有可能是古代的暗箭。”
听到陈渊说是古代的网友们瞬间就傻了。
不过陈渊可没时间说这些,凭借他的直觉,分别在那八个点位上进行了移动,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阵中的开关打开。、
接着藏在下面的宝藏显露了出来/。
原以为会是什么黄金珠宝,然后只是一堆古籍。
【这是?】
【啊,就这?】
【我还以为是什么宝物呢。】
网友们兴致一下子减了不少。
然而陈渊确实整个双眼都呆滞住了。
他没有看错……
“永乐大典……”
陈渊真真切切的看清了这几个字。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
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那是永乐元年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
最初令解缙主持编纂规模147人,一年后修成《文献大成》,但朱棣亲阅后甚为不满,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累计达3000多人,于永乐五年定稿,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
全书于永乐六年才抄写完毕。
这是历史上绝对算得上珍贵的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