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江府宴谈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难怪伯父钦慕汉人学识,一直在族中号召学习儒学。”坐在岑翊身边的拓跋度云喃喃自语道,只是他声音较小,只有坐在身边的岑翊听到。

  刘道民却面无得色,反而看向江祁的目光之中有些欣赏之意,他走到江祁身边道:“长云兄不仅熟读五经,更对老庄之学亦颇有心得,相信假以时日,长云兄必然能够高中。”只是此言在江祁听起来却颇为刺耳,他勉强笑了笑,便向自己父亲告罪,接着便走出门外。

  江嗣也是有些尴尬,只得唤人摆开筵席,邀请刘道民一行人一同入席。至于江祁,果然派人通知他时,便借口身体不适没有出席。晚宴便在这样一种微妙的气氛中展开了,起初也不过是客套十足的敬酒,聊一些不疼不痒的问题。等到酒过数巡,众人也渐渐放得开了,江嗣的弟弟江昌更是借着酒意端着酒杯来到刘道民身前,问道:“道民少年英才,不知可有良配?”

  江嗣眉头微微皱起,这江昌显然喝得有点多了,他对自己这个弟弟性格还是了解的,只是没想到这场合他也会如此放肆。只是刘道民却依旧彬彬有礼回答道:“未曾婚配。”

  江昌哈哈一笑,转头看向自己大哥,道:“大哥为何不唤阿月出来,我看这两人倒挺般配。”岑翊忍住没笑出声来,这人居然当起了月老。

  江嗣面露不悦,江昌似乎没有看到,又转头问向刘道民:“不知道民如今身居何职?”早先刘道民明明已经报出自己官职,但这江昌不是是真忘了还是故意的,不仅仅是江嗣,岑翊此时也有些不满。

  “现为建威将军府上主簿一职。”刘道民却面色依旧。

  “出身何处?”江昌又问道。

  “莒县刘氏。”

  “莒县刘氏?未曾听闻,可惜可惜,难怪眼下只是小小主簿。”江昌的话语越来越离谱了,若是因此影响到江氏与建威将军杨佺期的关系,那可是大大不妙了。想到这里,江嗣提高声音大喝一声:“二弟,不得无礼。”

  众人皆是一惊,江嗣这一声大喝倒是瞬间把江昌从醉意之中拉了出来,他一个激灵,也明白自己方才说了不应该说的话,暗暗懊恼自己又贪杯误事,只得向刘道民告罪一声,悻悻退下。

  怎料刘道民却开口道:“江二先生此言差矣,昔年先帝还是荆州刺史、临贺郡公之时,宋公也是他帐下一主簿,依旧得到先帝器重,之后二十余年随他建功立业,最后也封得寻阳县侯。”

  似乎这位宋公名望颇高,刘道民一说完,江氏诸人便面露敬意,江嗣更是说道:“宋公昔日推荐王丞相,便如同水镜先生推荐诸葛孔明一般。先帝立国后大赏群臣,宋公便在前三之列,仅次于王丞相与郗中书二人而已。”

  刘道民却摇摇头道:“在道民看来,宋公于我大楚的功绩,应在郗中书之上,可与王丞相比肩。”见江嗣面露疑色,便解释道:“就说这科举制度,便是宋公一手创立,道民可以确信,此举必是有利我大楚千秋万业之功绩。”

  岑翊心道终于被我逮到机会了,便故意问道:“这位宋公乃是何人?”

  “子羽兄不知道吗?”果然刘道民有些讶异。他从小便听家中长辈将过宋公的事迹,当上主簿之后,接触到的才学之人也都极为推崇宋公,之前见岑翊大谈科举的优点便以为他亦是其中一员,没想到他反而并不知道宋公。

  其实这倒是他误会岑翊了,岑翊只是觉得刘道民与江嗣等人作为楚人,比起一直生活在前燕和前秦的慕容垂,自然对于宋澹的事迹知道的更多些:“实不相瞒,在下并非楚人,对于这位宋公未有听闻。早先对道民兄有所隐瞒,还望恕罪。”

  “子羽兄莫非是秦人?”刘道民想到他从襄阳方向而来,便开口问道。

  “亦非秦人。唉,事到如今,在下只能实言相告,在下祖父幼年时,因为中原晋室倾颓,诸王征战不休,不得已跟随张士彦远赴西域,而后因为变故又流落到龟兹。”一套夷陵县的假身份迟早会被戳穿,所以这几天岑翊便认认真真给自己的来历从头开始编起,编了一整套说辞。说着也恰如其分的叹了口气。他发现说到八王之乱时,江氏诸人也暗自神伤,江嗣更是偷偷还用袖口擦拭了一下眼角。江氏这在荆楚大地上的百姓都这样,难怪历史上东晋北伐经常得到民众支持。

  “之后家父去了疏勒,又去了波斯与大秦,而后便想回归故土,再回到龟兹时结识了家母,便定居了下来。后来家父家母均身染重病,临终前吩咐在下一定要重回中土,将他们骨灰埋在我华夏大地的土壤里。”说到这里,岑翊眼角居然挤出一滴泪水,他自己都吓了一跳,早知道自己有这演技,毕业几个月又何必到处找工作,直接去横店当群众演员得了。

  一旁的拓跋度云却嗤之以鼻,他才不相信岑翊的这番说法,因为这解释不了他为何突然出现在襄阳城真定郡侯府中的柴房之中,还让自己误认为他是杀兄凶手。

  “原来如此。不过子羽又从何处了解科举一事呢?‘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句话还是宋公当年提出来的。”刘道民心中还是有困惑。

  “在下途径长安之时,曾于一太学生多有交流,他说秦主苻坚有意效仿我大楚,在秦国也推行科举之制,这话也是他告知于我的。”岑翊急中生智,把锅连忙丢给苻坚。

  刘道民叹道:“秦主苻坚不愧是我楚国大敌,竟有如此远见。这些年王丞相、郗中书、宋公等人皆已过世,而秦国符融、邓羌、吕光、权翼等名将良臣俱在。科举之后,会有更多人才源源不断涌现,只怕日后形势不容乐观。”江嗣也频频点头。

  拓跋度云子在一旁听见这话又是冷冷一笑,先不提邓羌刚身故不久,只说苻坚虽然一直致力汉化,但他若真要推进科举之法,面对氐族权贵和关中汉族世家的的阻力不会比方才刘道民提到的三吴之地门阀世家的阻力小。不论苻坚有没有这样的想法,他不是傻子,不会盲目去挑战这些势力。这岑翊真是能胡诌,让刘道民这个书呆子产生这样杞人忧天想法。

  果然岑翊也开口安慰了他一番,用的便是苻坚也只是想法,离真正推行还相距甚远。只是此时刘道民只当是他在宽慰自己,只是面露忧色。岑翊有些无语,自己本来想深入了解宋澹的,没想到刘道民如此忧国忧民,导致自己挖坑自己跳。他讨了个没趣,便也没有再问了,心想只能日后找机会再问问刘道民了。

  晚宴便在这样一种说不出的气氛中结束了。

封楚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205887/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