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鲁班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鲁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1],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工匠家,被后世尊为中国工匠师祖。“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大约在公元前450年以后,他从鲁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造兵器。他曾创制云梯,准备攻宋国,墨子不远千里,从鲁行十日十夜至楚国都城郢,与鲁班和楚王相互辩难,说服楚王停止攻宋。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出来的。

  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很大的任务——建筑一座大宫殿。这需要很多的木料,但是工程限期很紧。鲁班的徒弟们每天都上山砍伐木材,但是因为当时还没有锯子,只有用斧子砍,效率实在是太低了,耽误了工程的进度。他把石料凿成两个大圆盘,又在每个圆盘的一面凿出一道道的槽。其中的一个圆盘,他还安上了一个木把。

  邻居们都很奇怪,不知道鲁班做的是什么?大家都围过来看。只见鲁班把两个圆盘摞在一起,凿槽的两面相合,有木把的放在上面,中心还装了个轴。他在圆盘中间放上麦粒,然后转动上面的石盘,麦粒很快就磨成了面粉。大家都高兴得很,都称赞鲁班真是为人们立了大功啊!这就是两千多年来,在我国广大农村曾经普遍使用过的石磨。鲁班不仅是一个能为人民制造出各种生活用具的能工巧匠,而且是一个杰出的机械发明家。当时,鲁班生活的年代,正值诸侯争霸,战争连年不断。那时,每个城市都修有很高很厚的城墙。守城的将士们关上城门,站在城墙上守卫着。而攻城者呢,手中的武器不过是弓箭、长矛之类,很难将城攻下。常常是把城围了几个月,还是干着急,攻不下来。鲁国国王命令鲁班制造攻城的器械。

  鲁班想来想去,想起了自己盖房子时用过的短梯。踏着短梯,能登上房顶,要是造一个长梯,不就可以爬上高高的城墙了吗?如果在梯子上还能射箭,不就可以打退守城的人了吗?于是,鲁班造出了“云梯“。这种“云梯“,能在平地上架起来,够上高高的城墙,上面还可以站人射箭。现代消防器材中的云梯,就是从这个云梯发展演变而来的。还有一个有趣的关于鲁班造木鸢和木仙人的故事。话说鲁班成婚后不久,就被凉州(今武威)的一位高僧请去修造佛塔,两年后才完工。他人虽在凉州,但对家中父母却放心不下,更想念新婚的妻子。他天天想,怎样既不误造塔又能回家呢?他在天空飞旋的禽鸟的启发下,造出了一只精巧的木鸢,安上机关,骑上一试,果然能够飞行很远。于是,每天收工吃过晚饭后,鲁班就乘上木鸢,在机关上击打三下,不一会儿就能飞回敦煌的家中。妻子看到他回来,自然十分高兴,但怕惊动父母,他们就悄悄地没有告诉父母。第二天大清早,鲁班就又乘上木鸢飞回凉州。

  这样,过不了多长时间,妻子便怀孕了。鲁班的父母早睡晚起,根本不知儿子回家的事。他们见儿媳有孕了,还以为她行为不轨。婆婆一再查问,媳妇这才将丈夫乘木鸢每晚回家的事情说了,谁知,二老听了不信,晚上要亲自看个究竟。掌灯时分,鲁班果然骑着木鸢回到了家中。这才解除他们父母的疑虑。老父亲高兴地说:“儿呀,你明天就别去凉州工地了,在家歇上一天,让我骑上木鸢,去开开眼界吧。”第二天清早,老父亲骑上木鸢,儿子把怎样使用机关作了交待,他告诉父亲:“要是只飞到近处看看,就将机关木楔少击几下;要是飞到远处去,就多击几下。早去早回,别担误了我明天的工期。”老父亲将鲁班的话记下后,就骑着木鸢上了天,心想飞到远处玩一趟吧。就把木楔击了十多下,只听耳边呼呼的风响,吓得他赶紧闭上了眼睛,就抱紧木鸢任凭飞翔。等到木鸢落地后,他睁开眼睛一看,自己已经飞到了吴地。吴地的人见天上落下一个怪物,上面骑着一个白胡子老头,还以为是什么妖怪,就围了上去,不由分说,一阵乱棒就把老头打死了,还把木鸢砍坏了。

  鲁班在家等了好多天,不见父亲返回。他怕父亲出事,就又赶做了一只木鸢,飞到各处去寻找。他找到吴地以后,一打听,才知父亲已经身亡了。他气愤不过,回到肃州之后,就雕了一个木头仙人,让他手指东南方。这个木仙人神通广大,手指吴地,吴地就大旱无雨,这样,吴地当年颗粒无收。三年以后,吴地百姓从西来的商人口中得知,吴地之所以久旱无雨,原是鲁班为父报仇使的法术。于是,便带着厚礼来到肃州向鲁班赔罪,并讲了误杀他父亲的经过。鲁班知道了真情后,对自己进行报复的做法深感内疚,立即将这木仙人的手臂砍断了。

  这样,吴地没几天,就降下了一场大雨,解除了旱灾。这之后,鲁班左思右想,认为造木鸢,使父亡;造木仙人,使天下大旱,百姓苦,这两件都是自己干的蠢事。便将这两样东西扔进火里烧了。木鸢和木仙人便就此失传了。每年的六月十三日是鲁班师傅的生日,木艺工人十分注重这个节日,他们都要在这一天奉上“师傅饭”,供一代先师鲁班享用。

  鲁班一生的成就到底有多高?看看他发明的东西就知道了。鲁班出生在一个工匠世家,父亲叫公输贤,鲁班姓公署,名班,因为是鲁国人,所以一般称他为鲁班。在他七岁的时候,便表现出过人的智慧,无师自通,可以说是一名神童。到15岁那年,鲁班开始周游列国,到处拜师学艺。

  鲁班继承了家传之学,同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经过多年的反复研究,发明创造了不少工具。木工师傅用的刨子,划线用的墨斗,曲尺,锯子等。小学课本中也有《鲁班造锯》这一篇,他发明的这些工具,将木匠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效率也大大提高很多。

  在兵器方面,鲁班将钩改成了“钩强”,作为水战时的征战工具。此外还将梯子改成云梯,用来攻打城池,大大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在农业方面,也发明了不少,铲,磨,碾子等。这些与农业有关的器械虽然在当代已经算不上什么,但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为促进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鲁班的发明,涉及了社会,农业,军事各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的文明发展。

  其实,中国古代的土木工程建造技术,一般在正史中很少记载。不像诸子百家的思想一样,有《论语》《忠勇》《孟子》等广泛流传。大多数都是历代匠师口述或者手抄本的形式薪火相传。有匠师自己编著的书籍十分稀有。一直以来,关于鲁班技艺的书籍,以明代的《鲁班经》流传最广,不过书上记载的内容仅限于建筑,不包括家具,农具等方面。直到近代以来专家对于鲁班经的了解,才真正的揭开了这个谜底。

  《鲁班经》一共包含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介绍普通的木匠技术和房屋构造格局等等。第二部分,记载的是关于阴阳八卦,道术符咒类的研究。所以,鲁班不仅是一位木匠,他还是一名风水术士。从古至今,小到民房,大到国家工程建设,都要看下风水,选下位置。所以这个也不难理解。

  不过,在《鲁班经》的扉页上还记载了这样一个要求,要学鲁班书,就要“缺一门”,即鳏、寡、孤、独、残任选一样,在学习开始的时候就要进行选择。也就是说,学习鲁班法的人,不仅要懂得房屋建筑,还要懂阴阳风水,甚至还要付出一定的人生代价,也就难怪专家会发出“一般人不敢学”的感叹了。

  曾经有位网友说,他家附近有几个学《鲁班书》的人,其中最厉害的一个是做棺材的杨二木匠,得四川人授之,学法归来用九牛造,拖山榨等法术毁坏新房无数幢,会定身法,定过人,到死没人敢欺负他,先前无后人,奉贡品进山求子多年,幸后得一子,但体弱多病,流的汗为红色,目前健在,杨二木匠去世已近十年,具说未传法于后人,所有法术均失传,此人同村有一向姓人也学过鲁班法,有后人,但自己做水渠被炮炸碎。现留有孙子四人,均未传法。另有几个学鲁班法的非残即无子,都没得到善终。

十朝代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207063/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