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血色印度河(1)卡拉奇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会议进行了五天后结束了,帝国虽然已经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但臃肿官僚体系也出现了,毕竟创始人以及一众大臣都在位,执行力还是保持的不错,会议商定的诸事自有有司去一一落实。

  马上就要到1777年了,距离与奥地利人、波斯人秘密商定的会攻奥斯曼的日期还有约莫九个月,除了波斯人已经开始攻入奥斯曼地区,特鲁琴人、奥地利人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视线转到东方。

  原本英国人就是在这几年几乎将整个印度都纳入势力范围了,并将法国人、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或大力压缩,或驱逐,让其几乎是一家独大了。

  但在特鲁琴这个怪物的强力干预下,事情渐渐有了变化。

  英国人继续保留着孟买等几个沿海殖民地,并逐渐在往内陆扩展,真实历史上的他们原本是追着莫卧儿帝国的残余势力穷追猛打的,由于占据了西孟加拉的乞塔德第三子图雷已经娶了莫卧儿皇帝阿拉姆二世的女儿,显然就不能这么干了。

  眼见特鲁琴人对其殖民扩张行为并未干涉,英国人加快了对印度南部诸邦的侵入力度,到了眼下时分,除了果阿邦、奥里萨邦、安得拉邦外,其它各邦还是落入到了他们手里。

  不过,英国人显然接受了上一次的教训,既然特鲁琴人在海上的优势太过明显,这一次,他们并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沿海,而是加快了向内陆扩张的脚步。

  于是,处于莫卧儿帝国与沿海诸土邦之间的马拉塔联盟就遭殃了。

  对于这一切,乞塔德并未干涉。

  而法国人在事实上取得东孟加拉邦后,势力大增,加上奥里萨邦,实际上依旧能与英国人抗衡。

  荷兰人则完全控制了斯里兰卡。

  至于特鲁琴人的真正盟友葡萄牙——在里斯本大地震以及引发的世纪海啸让葡萄牙人的国力倒退几十年后,葡萄牙人不得不彻底与特鲁琴人结盟,自从将果阿殖民地送给特鲁琴后,他们的势力范围就完全收缩在古吉拉特邦的第乌一带。

  不过随着特鲁琴人的大力支持,葡萄牙人逐渐显示出了他们曾经在十五世纪凶悍一时的本来面目,逐渐将整个古吉拉特邦纳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至于后世的巴基斯坦,现在的印度河中下游地区,则是地狱一般的存在。

  血色印度河,这是后世巴基斯坦某位历史学家对此时印度河流域的描述。

  波斯人、莫卧儿、阿富汗人在最近五十年在这里反复角力,让原本富饶、粮产丰富的印度河平原满目疮痍。

  阿富汗帝国的杜兰尼死后,其子帖木儿汗上位,不过其威望显然远不如其父,当其迁都喀布尔后,没多久以前杜兰尼手下的几大部族首领纷纷独立。

  杜兰尼是普什图人,而普什图人又分成两大部族,靠南以坎大哈为中心的就是杜兰尼人,而靠北以喀布尔为中心的则是吉尔扎伊人。

  但帖木儿汗本身是杜兰尼人,他贪图喀布尔河-印度河绿洲的富饶而迁都至喀布尔,虽然带走了两万以杜兰尼为主的近卫军,但周边依旧是吉尔扎伊人的天下。

  除此之外,以赫拉特为中心,亲近波斯人的普什图人,以后世巴基斯坦的奎达为中心的俾路支人都是拥兵自重,各自为政。

  在北面,以乌兹别克人为主的军阀占据着马扎里沙里夫,以塔吉克人为主的军阀占据着昆都士-塔卢坎一带。

  在喀布尔与马扎里沙里夫之间,有一座绵延千里的大山——哈扎拉山,大山大大小小的河谷里则分布着大量的哈扎拉人——蒙古人与当地人的混血后裔。

  以前曾跟着杜兰尼弟弟舒贾攻打花拉子模的就有哈扎拉人,当然了,哈扎拉人的首领铁木尔兰投靠了特鲁琴,并皈依了喇嘛教,后来乞塔德又发动了一场旨在掳走哈扎拉人的战役,成功从阿富汗北面弄走了两万户。

  不过,时下的阿富汗人大约三百万,其中哈扎拉人是第三大部族,约占五分之一,以哈扎拉山为中心的户数超过十万。

  以前,蒙古帝国时代,蒙古人是这里的主宰,但在眼下,他们没有占据喀布尔、坎大哈、赫拉特、马扎里沙里夫、昆都士这样的上好地带,而是蜷缩在哈扎拉山附近,显然是在蒙古帝国以及几个汗国崩溃后,受到了其它部族的压制所致。

  杜兰尼长子帖木儿汗迁都喀布尔后,意识到当地杜兰尼人的单薄,对于他们来说普什图内部的杜兰尼人和吉尔扎伊人的分歧完全不亚于普什图人与塔吉克人。

  于是,帖木儿汗开始大力拉拢王帐设在巴米扬的哈扎拉人首领,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好让其拱卫王都的西境。

  同时又将东面喀布尔河下游的贾拉拉巴德-白沙瓦一带的旁遮普人当成自己的亲信,通过联姻、赏赐的手段拉拢他们的大贵族。

  至于南面的坎大哈以及继续留在那里的杜兰尼人,自然被他的兄弟占据了。

  这里要着重说一说普什图两大部族之一的吉尔扎伊人。

  他们实际上就是前世毁了大唐怛逻斯之役的葛逻禄人后裔,是阿富汗真正的父系是突厥人的部落,不过母系是普什图人罢了,

  所有这些人的语言,无非是波斯语、阿拉伯语、突厥语加上本地土语的大杂烩。

  核心还是以波斯语为根基,显示了波斯人千百年来对此地的真正影响力,至于什么马其顿大帝对此地的影响则是微乎其微。

  而曾经当过这片土地主人的蒙古人,不但自己的语言不见了,连信仰也不见了,除了样貌上依稀还有东方人的影子外,他们与当地的其他部族已经毫无二致了。

  蒙古语,在这里显示了他的脆弱性。

  铁木尔兰的那支哈扎拉人军队由于靠近阿姆河,多少还保留了一些蒙古语和喇嘛教的残余,这也是他们认同特鲁琴并彻底归附的主要原因。

  虽然都受波斯语的影响,但在普什图人内部,杜兰尼人受到的影响显然更大一些,或者说他们的语言就是波斯语的方言,而吉尔扎伊人则不同,他们的语言里带有大量的突厥词汇。

  五十年来,先是波斯帝国的纳迪尔沙攻入印度,不但洗劫了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德里,还纵兵洗劫了整个印度河中下游平原地带,那里四周除了绿洲就是沙漠,无险可依,洗劫之下,自然是白骨累累。

  然后是杜兰尼的第二次侵入,好不容易恢复了一些元气的那里再一次哀鸿遍野。

  后来莫卧儿在特鲁琴人的协助下恢复了一些元气,又与阿富汗人争夺此地,再次白骨千里,除了北面诸省由于靠近大山,可以就近逃亡外,平原上可谓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此时,东面的马拉塔人,北面的锡克人趁虚而入,又是一番厮杀,最后,锡克人占据了北半部分,马拉塔人占据了南半部分。

  杜兰尼死后,占据坎大哈以南荒漠地带、以奎达为中心的俾路支人显然不甘心继续在黄土、风沙里讨生活,便大举东向。

  与之相比,在德干高原舒服惯了的马拉塔人显然不是喝了几百年风沙的俾路支人的对手,最后,后世巴基斯坦的南部被俾路支人占据了。

  阿富汗帝国帖木儿汗任命的俾路支总督米尔阿里汗摇身一变成了信德总督,他就是历史上的塔尔普尔王朝的创立者。

  而在之前,包括拉哈尔、海德拉巴在内的印度河流域诸邦都是接受莫卧儿帝国的册封的。

  锡克人与俾路支人的大致分界线就是后世巴基斯坦的拉希姆亚尔汗县。

  此前,特鲁琴人已经从阿拉姆二世那里得到了印度河出海口卡拉奇,那时卡拉奇还是一个小渔村,经过八年的建设、经营,卡拉奇已经成了整个印度河中下游最大的城市。

  是的,绝对是最大的城市,原本最大城市的拉哈尔在各方人马的反复绞杀下已经不剩几个人了。

  绿洲上的人们受够了战争和杀戮,由于特鲁琴先后击败过阿富汗人、英国人,显然是一个足够保护当地人的势力,于是大量的印度河中下游流域的当地人,都从沙漠里跑出来投奔卡拉奇。

  这一切,就连占据了信德省的米尔阿里汗也无可奈何。

  特鲁琴,那可是连伟大的艾哈迈德沙都打不过的强大势力!

  到了1777年时,卡拉奇已经成了一个商业中转站、大宗货物批发地、来料加工工业为主的新型城市。

  除了当地人,孟加拉亲王图雷又向这里迁徙了一些阿萨姆人、曼尼普尔人、阿拉干人。

  如今这里已经是一座有着十万人的大城。

  一座真正的大城。

  在北面的旁遮普人、南面的信德人眼里,这里就是天堂。

  特鲁琴人之所以突然将卡拉奇城建设起来,显然是为了遏制英国人势力的扩张,当然了,乞塔德也存了一个心思。

  由于各方势力的反复绞杀,印度河中下游人口急剧凋零,虽然俾路支人、锡克人又来了,但如同特鲁琴人一样,也是刚刚抵达而已。

  春季,图雷亲自带着一个师的兵力,乘坐多艘大船突然出现在卡拉奇港南面得到大海上!

1745龙兴欧罗巴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212613/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