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三章 追忆似水年华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八月十六日的上午,赵守志躺在床上举着手机看微信里高中同学群里的消息,忽然兴起,发过一首诗——别梦依稀看长天,故人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男生戟,黑手高悬女生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昨日换今天。喜看酒海千重浪,遍地同学下夕烟。赵守志发完了,把手机放在前胸,眯着眼想着,回映着过往的种种画面:那座小桥、那土围墙、那校舍、那食堂、那操场以及西侧的单双扛、还有那口小水井……都鲜活得像在一臂远的前面,触手可及。十几分钟过后,他再打开手机,看到这样几十条回复:你什么意思,我们女生欺负你?这大才子,欠揍了,哈哈哈……酒海里游啊游,一年游不到头。……赵守志津津有味地读着,会心一笑。叶迎冬上叶吉平家了,走时拿着从网上邮购的热贴。热贴?他想起叶安军这个家伙,不听媳妇话,竟把热贴直接贴在了皮肤上,结果把腰烧出了水泡。被灼烧之后的叶安军不再死犟死犟,再贴时,隔了背心敷上。要是早听媳妇话遵纪守法就好喽,何苦闹到今天这地步。虽然叶迎冬知道今天是赵守志同学聚会的日子,但还是在三点多时打电话跟她通告了一声。从家里出来,赵守志一路走着,不断避让往来的车辆,二十几分钟后到了体育场东侧的欣怡宾馆。赵守志很少到这边来,所以感觉有一点陌生。他到宾馆的台阶前抬头仰望了片刻后,拾级而上,再进入到大厅里。“你是……让我想想,赵守志,对吧?”一个面貌清俏的女人说。赵守志努力地想着,尽可能把她与昔日的同学联系起来,但结果没如他愿。他略显尴尬地微笑着,说:“真不好意思,我怎么也想不起你是谁了。时间太久远了,三十二年,记忆已模糊。”于爱莲过来赶紧介绍道:“秦丽敏,忘了,你俩还吵吵过呢,因为你走路时刮了她胳膊肘,当时她正写字。”“哦,想起来了,那是一个阴天。”赵守志做顿悟状,手拍着脑门,“有这事?我很温文尔雅怜香惜玉的。”“哈哈,那是我像泼妇一样不讲道理了,给你道歉了。”秦丽敏笑道。“我记得你上学时不爱讲话,特文静的一个女孩儿。”赵守志说。从现在开始,赵守志就不断地与人寒暄着,叫出一个个曾经熟识但面孔已陌生的昔日同学。于爱莲,这个近十年常与赵守志相聚的同学已由一个女孩变成了优雅的中年女人,岁月的痕迹一点一点地加重。哦,张红梅,张红影,你们二姐妹。……哈,张淑、芬,我怎么最不爱提起这个名字呢?……你好啊,林中国……叶安军,林若波,代林枫,赵英辉,孙明与赵守志重聚在三楼的宴会厅里了,各自的感慨都融会成那个简单的一句话:三十二年了。音乐响起,《光阴的故事》勾起对过去的回忆,《怀念青春》引发对旧日时光的怀念,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的照片把人们带入曾经的憧憬与迷惘的高中时代。张长发作为这次聚会的主要筹备人将写有数字的卡片递到赵守志面前时,他正与林若波低头交谈着。抽一张,然后按数字找相应的座位,而不是以个人的交往的深浅自行决定,是张长发他们订下的规则。赵守志随便地抽取一张,然后展开察看,见是三十六号,恰与林若波相挨着。于是,他俩找过去,坐下,继续交谈。赵守志旁边的吴志全与张淑芬相邻,再向左是一个不太熟悉的理科班女生。赵守志与林若波聊得正欢时,于爱莲拽了一下赵守志道:“我问你个事,乡村教师补贴真就没有我们的份儿了?”于爱莲不知道什么时候和吴志全换了座位,像小猫一样。所以,赵守志很奇怪地看她。“看啥?不认识了?”她抿着嘴微笑道。于爱莲的声音,很轻,像耳语一般。赵守志直起腰,无可奈何地说:“没有,东、韩、城、单这几个镇都没有,还包括幸福乡和朝阳乡,因为这两个乡已划入社区。我陈述过我的意见,争取过,但是不管用。”“镇也好,社区也好,就是名儿,不一样在农村上班吗?”于爱莲有点激动,她捋了一下头发又说,“真不能理解!”“我也不理解,但是……”赵守志的话还没说完,于爱莲接过道:“你无能为力?”赵守志尴尬地一笑,说:“算是吧,我官职太小。”于爱莲可能觉得在今天这个欢快的场合下提乡补有点不合时宜或者她认可赵守志的自我定位,便转了话题,说起了他大姑家里的事。赵守志的大姑赵亚芝六月份离世了,在离世的第二天他去吊唁时,于爱莲也在那儿,因此,他们便有了共通的话题。音乐声戛然而止,张长发拿着话筒道:“同学们,今天我们齐聚在这里,纪念我们毕业三十二周年。现在,有请我们的周老师、张仁东老师到台前,大家鼓掌。”老师发表感言,同学们再依次到台上介绍自己,之后是主持人周志全和邵春娟作开幕致辞——风霜雪雨三十二载,师生情谊天长地久。今天是2016年8月16日,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一天。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们期盼已久的同学聚会在欣怡宾馆隆重举行了!今天,我们很荣幸的请来了我们的老师参加我们的聚会,在此,对老师的莅临再次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感谢。1981年,因为一个缘字,大家相知相识;今天因为一个情字,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相会相聚。多么不容易啊!在此,请允许我代表筹备小组全体成员,对老师、同学的到来致以亲切的问候,对因故未能参加的老师、同学深表遗憾,并送上我们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三十二年的分别,三十二年的牵挂,给了我们相约相聚的足够理由。当年,我们青春年少,热情活泼,怀着同一个梦想,相聚母校,从此情结同窗。如今,转眼间已走过了三十二个春秋,我们从单纯的学生走到今天的社会和家庭的栋梁。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在此追忆师生情同学谊,我们终于圆了一个久别重逢的梦想,一个友谊和谐的梦想。此时此刻,我和大家一样心潮澎湃,非常激动。三年的同窗生活,正好是我们人生那段最美好、最纯洁、最清贫、最值得回忆的时光。回顾那些青春燃烧的岁月,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难忘。虽然,昨日的憧憬或已随岁月淡忘,但是,当年的同窗友情却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这是一份永恒的回忆,也是一种无价的财富,值得我们一生好好地珍藏。岁月无情人有情,相聚今夕忆旧情。……三十二年的时光可以带走我们的青春年华,但永远带不走我们深厚的同学情谊。虽然我们现在各自为生活奔波,为事业忙碌,但请记住:“我们永远是同学!”……他们声情并茂朗诵着,把在座的各位同学带入了遥远却又近在眼前的三十二年前,带入了已逝的青春岁月中。赵守志的在眼帘里重又回映出那高高的土围墙、那口水井、那宽阔的操场、那大通铺、那校舍、那教室、还有那高高的白杨……于爱莲把头靠在了赵守志的肩上,不断地用手指擦拭着眼角。她想起了什么?她想的一定有与赵守志相重叠的部分,有他们在办公室里背课文的情形,有在上学路上骑自行车的场景。都远去了,恍然如梦!聚餐、联欢之后,赵守志回去了,他和同学们说明后天要去市局开会,所以以后两天的行程他将不参加。赵守志开完会回来时,叶迎冬不在,去叶迎春家里了。这两天的会议开得他有点疲累,就躺在床上慵懒地看着棚,慢慢地睡了。下午的四点,赵守志醒来,到楼下的小吃部吃了点东西后又上楼,然后打开手机。今天他们各自回家了,再聚首的可能几乎没有,也许说不上哪一天,便有一个人永远地消失了,不再回来。想到此,他就有悲戚的感觉,眼前浮出几个已逝去同学的音容笑貌。赵守志打开wps,拇指在上面点动起来:青春祭我把青春写在纸上然后将它贴于我的后背我走到哪里青春就到哪里我把青春挂上心弦然后用记忆来调律我走到哪里青春就到哪里我在遥远的沙漠的边缘找到了我的青春的骸骨拾起它用我将老的泪水与沙土调成青春的血肉将它裹覆再放之于高高的山顶做我——末日的图腾勿勿那年——致青春为什么我不断地用手指轻拭我的眼角因为泪水在滋生我怕它,盈满而落泠泠复泠泠为什么我端正地坐在椅子上凝神静息因为同学在吟诵我听他,声若泉水淙淙复淙淙那年我们分别,天各一方今天我们聚首,济济一堂三十二年啊,三十二个寒来暑往就这样,我们的青春一点点远去可不曾远去的是我们旧时的模样如果有可能我愿拾起那旧时的模样重回旧日的时光听老师讲课,听同学歌唱我们听《王贵与李香香》我们听《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如果有可能我愿坐回到我破旧的课桌旁燃起红烛静静地描画,静静地打量描画我们人生的曲线打量我们正在铺陈的梦想如果有可能我愿拿着生了铝锈的饭盒走向夕照下的食堂打四两玉米粥,打一勺清汤细细咀嚼的是我们求学的甘苦袅袅升起的是我们青春的向往如果有可能我愿与你和着青春的弦律奔跑到飞着尘土的操场攀援一下篮球架,牵扯一下单扛云朵在我们的上方飘过去暖风拂着我的面庞如果有可能我愿同每一个同学吵架哪怕拳脚相向,哪怕脸被抓伤为的是能记住彼此的名字至死不忘如果有可能……我知道那一切已成记忆旧日不会复归可是啊我依然在做梦梦见教室,梦见操场,梦见那口水井,梦见那高高的土围墙哪一年再相逢我们共诉衷肠赵守志将诗写完又仔细底检查了一遍后,把它发送到了微信群里。他没有看接下来的反应,就关闭了微信,起身,到窗子前,向外看。叶迎冬回来时,赵守志正伏案写作。“你瞅瞅你,一天除了应酬就是写写写,再不就是玩手机,这样下去,那身子不费了吗?走,上外面溜达溜达。”叶迎冬一只手拄在他的肩上,一只手指着纸面说,“现在外面也不热了,正好走圈。我告诉你啊,你老了半身不遂侧侧歪歪的我可不伺候你。”赵守志偏转脸微上扬,看着叶迎冬道:“指不定谁伺候谁呢,你要随你妈可苦了我喽。”“说什么呀?你是不是不愿伺候我?要是后悔,现在还赶趟。”叶迎冬一甩头,快步走向南卧室。赵守志赶紧站起,也走向卧室,哄道:“我就是瞎说,你还当真了。走吧,咱们溜达去,亲爱的!”赵守志虽是嬉笑着说,却让叶迎冬有一点感动,她微斜着眼睛嘟嘴道:“你真该走走了,岁数大了,筋骨不活动慢慢就该长死了。”叶迎冬说得吓人,再加上她故意直着腿一拐一歪地走路,赵守志便笑道:“僵尸呀?”“僵尸这样走。”叶迎冬双臂向前平伸,双脚一跳一跳地,说,“这僵尸一看就是美女。”在楼道上,叶迎冬赞许着说:“这就对了,以后天天出来,啊!”从小区里出来,赵守志问:“往哪边去?”“一路向西,哈哈哈……”叶迎冬欢快地笑起来。这分明是一次愉悦的旅行,至少对叶迎冬来说。他们已很久没在一起这样走过了,所以,叶迎冬挎着赵守志的胳膊,轻声地唱着:我要沿着这条弯弯的小路,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哎哎,错了,不是弯弯,是细长。”赵守志提示道。“我觉得还是弯弯好,细长嘛,总让我想起猪的小肠,你说是不?”叶迎冬说。清爽的空气中弥漫着秋天的味道,楼宇的空隙里西边的云已呈一点淡红。他们两个这样慢走着,从小区后面的街道走到了西环城路。“这儿好像没来过,怎么感觉到了另外一个城市?”叶迎冬不无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说,“再往那边就是大地了,我都好长时间没下屯子了。”“嗯哪,要不哪天我拉着你上我妈那转转?”赵守志说。稍作迟疑,他们右转而不是循原路返回。这里的路面已有破损,小石头儿裸露着,有的崩脱出来被过往的车辆碾压后时时弹跳起。前面是一片树林,再北向有一条西向的水泥路,路口用路障拦着。赵守志好奇地快走几步后到了近前,仰头望过去,只见一个大牌坊巍然矗立,其上书写着“烈士陵园”几个大字。“迎冬,烈士陵园不是在东门外吗?什么时候搬到这来的?”赵守志看着叶迎冬问。叶迎冬翻了翻眼睛,揶揄道:“你问我?你是资产阶级当权派,我是无产者平民百姓,你都不知道我哪知道。”随着一阵清爽的笑声,叶迎冬重又挽起他的胳膊道:“走吧,回家,给你吃好吃的。”赵守志没有动,而是庄重地向里面看着。“到里面看看吧。”赵守志说。叶迎冬说:“我不去,里面阴气太重。”“他们是烈士,我去看看他们,只会感到正义之气。你在这等着我,我在里边转一圈就出来。”赵守志说完将胳膊抽出,向里面走去。还没走出十步,叶迎冬轻快地追上来,牵住他的手说:“有点害怕。”从高高的牌坊下进到陵园里,目之所及并未有宽阔宏大的感觉,却也不见局促。左前方的陵园管理处与陵园正中高耸巍峨的烈士纪念塔遥相互对,仿佛是活着的和逝去的在日夜守望共祈平安。松柏、绿地、玄色的地面,将这里营造出肃穆宁静庄重的气氛。右侧高大厚重的石碑脚下,一束塑料花歪倒在地上,赵守志扶起它,然后看碑上镌刻的密密麻麻的名字。叶迎冬被这里的气氛所感染,尽可能轻移脚步放缓声音:“你看,这有个叫赵庭福的,是不是你们一家子?”赵守志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真见到了那个名字。他迅速地又扫了几眼周边的名字后,肯定地回答道:“不是,巧合而已。这些都是普通的战士,他们都很年轻,才二十多岁甚至不到二十岁。”从这儿再向里,过了纪念塔后,是四组墓碑。一组一组地看过后,赵守志停下,念道:于朝阳,男,四川人,东北民主联军营长。在一九四七年解放九台战役中壮烈牺牲,时年二十六岁。“迎冬,这个于朝阳原先葬在拉林河畔,我们去给他扫过墓。我们当时的校长说,他的一个营生还者寥寥,活着的也大多负伤。他们十几个同埋在一个坟里,那坟好大,一共二十多个。”赵守志说。这是一个叶迎冬所不能理解的故事,所以她只“哦”了一声。在于朝阳的墓碑前停了五六分钟后,他们又继续向前,一个墓碑一个墓碑地看。忽然,赵守志神色凝重地将手搭在一个墓碑上,而后慢慢地蹲下。墓碑前镌刻着:王文江,男,民乐镇人。一九八四年入伍,一九八五年入军校学习。一九八七年在老山战场遇敌偷袭,不幸壮烈牺牲,时年二十三岁。王文江,赵守志的同学,他葬在这里!赵守志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注视着。良久,他才起身,甩了几下麻木的腿后,向北侧的墙上望去,那墙上题有几个大字:死难烈士万岁!从烈士陵园里出来时,霞光正映满天空。赵守志在晚上给张长发发了微信消息,告诉他利用周六或周日请同学们聚餐,一是叙叙旧,二是将大家召集一起去祭奠王文江。这只是初步的计划,具体事宜还需要斟酌,毕竟个人都有公务或家庭琐事。

大榆树下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213302/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