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跟陛下所说,沙冰在咱应天府的收益,大概有十万两一个月,如果商路铺开,涵盖周围几个州府,那么收益能到二十万两一个月。”“可根据现在的火爆程度来看。”“咱应天府的收益,可能得在十五万两左右,商路铺开,全收益能在三十万两!”听到徐达的估计,朱元璋满眼放光。——收益预期足足增加了五成!不过也是了。冰沙的火爆程度在这摆着,而且以朱成的运营思路,各种小手段炒作,热度短时间内都不会有下降。“可是……”徐达突然皱起眉头,有些迟疑的说道。“咱这收益,要和康王殿下分啊,咱始终只是康王殿下的合作伙伴,冰沙所赚取的钱款,有七成属于康王殿下。”当时在康王府敲定合作意向时,说了收益分成。康王拿七成!三成属于朱元璋他们。“……”朱元璋微微皱紧眉头,如果早知道冰沙这么赚钱,说什么他也不肯答应三成的利益分配,不过想了想,他便是一摆手。“没关系,当时朱成那小子也说过,他只监管账目,既不参与运营,也不提供运营成本,短时间内的收益,都给咱们补贴成本消耗。”“而且那小子不缺钱,估计一时半会也想不起跟咱分利润。”“大不了之后咱用税收还给他嘛。”朱元璋可不是占便宜的人。悄悄用朱成点钱怎么啦,等税收上来了,他不光还朱成本金,还给他利息呢!!当然。还有一顿黄龙腰带的毒打。朱元璋还不信了。丈量天下的功绩完成,土地、税收改革并行,大明的税收提升,会补不上挪用朱成的这点钱!绝不可能!日后的大明,必然会开创一个难以想象盛世,人民富裕、国库也会格外充盈!“行。”徐达只能点头答应。他也插不上嘴,人家父子俩分账,徐达还用多说些什么嘛。只希望朱成别过早索要冰沙的利润,不然老朱拿不出钱,就只能翻脸。这顿打肯定跑不掉,但晚一会是一会。这位老丈人。已经在替朱成屁股费尽心思咯。对于冰沙。朱元璋越来越满意,不光是能收获大量钱款,现在他已经知道,交易能促进大明的繁荣,还能创造出岗位。老朱从不远处打量冰沙商铺里的工作人员。他们骨瘦嶙峋,体态多少有些问题。很显然都是应天城的流民。一百多间冰沙店铺的存在,也在切切实实的解决流民问题。真是奇妙啊。……在朱元璋的安排下。冰沙在应天周围州府的拓展一路绿灯,短短两三天。冰沙的小商铺,就已经在各个州府开设下来。而且朱元璋还并因此未花费过多钱款。他毕竟不是商人!一两条口谕下达,各州府的巡抚配合,用地、用人都能解决掉。没有商铺就令人建造,直接在最热闹的街道边上拼出一截。至于工人。流民可不少啊,就算是大明初期,也有很多没有工作、没有土地,饥肠辘辘的人民,能安置这些人,巡抚们还得感谢老朱呢。朱元璋自己,则在御书房里观看朱成给他的冰沙运营指南。这小小的冰沙,充分引起朱元璋的兴趣。而且他知道。其中的门道,可并不少。一看不要紧。里面各种各样的运营思路,对于朱元璋而言,仿佛是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锚定效应】:“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故而在推出高价冰沙的时候,应当先给出一个特别高的价格,实际售卖价在高价的基础上打折,这样才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买一赠一】:“一杯6文冰沙买一赠一,并不等于冰沙变成3文,在消费者的认知中,冰沙还是6文,高价等同于高质,而且捆绑消费会提高销量,买一赠一的活动应大量举办……”【……】各种各样经典理论,让朱元璋如获至宝,这些理论不光光在商道上有用。而且在生活,甚至治国之道上,朱元璋都隐隐受到启发。“奇书!”朱元璋几个通宵,看完整本运营指南后,给出非常高的评价。那些皇子皇孙们学习的典籍,有些还不如这本运营指南。朱成那小子。真是脑子里到底装着些什么东西,他的智慧如果荟萃在一起,是不是能成论语那样的神作?朱元璋也不确定。可在内心中,能将朱成和孔子放在一起比较,已经足够令他欣喜。“难不成,咱老朱家,也要出一位圣人啦?”朱元璋兴奋的当夜都没睡着觉。……第二天,朝会。距离上次提出丈量天下时的朝会,已经过去半月有余。比起最开始的几天。群臣已经放松许多。尤其是以胡惟庸为首的淮西勋贵,一个个的都恢复成最开始的趾高气扬。似乎在朝堂上的身份,都比其余人高出一等。原因无它。在朝堂上,淮西勋贵就是最大的一股政治力量,唯一能和淮西勋贵扳手腕的政治团体,只有浙东集团而已。而浙东集团的首臣刘基,并没有任何团结浙东集团的意思。前段时间朱元璋提出丈量天下,土改、税改的时候。淮西勋贵们可谓是如履薄冰。毕竟他们各自的士族门阀,基本已经成型,如果真落实丈量天下等等政令,那么他们受影响的肯定最大!!可是现在来看……就算是洪武帝,面对丈量天下这种大举措,也显得有心无力啊。北征,造船司。这两件大事,将大明国库消耗的只剩一个底,现在丈量天下,根本是无稽之谈!而且……淮西勋贵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对朱元璋表达出自己的反抗。“启禀陛下,各州府今年的税收预估已经呈递,比起往年,均有减少,普遍在两成左右……”户部侍郎郭恒跪倒在朝堂上。如今春耕已经结束。各州府能有多少税收,基本上已经定型,所以会有一个预期税收呈递给户部。正常来说。这份预估,只需要户部侍郎心中有数即可,并不需要通知给皇帝。但今年这份税收预期。郭恒可不敢不呈递。它实在是太诡异,绝大多数州府预期税收都少了两成。要知道目前大明正蒸蒸日上,税收历来都是每年逐增。各州府在预期税收报告上,从来都是能报石,不报9999。增加一成都只能算是正常情况。如今各州府普遍少两成左右。肯定不正常。倘若真是税收如此……那他户部将出现运转困难的问题,整个大明都将受到影响。必须要报告给朱元璋。“嗯?”听到户部侍郎郭恒的禀告,朱元璋微微一怔,随后眉头紧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税收减少?”“回禀陛下,各州府给出的答案大抵都是‘风雨不顺’、‘天时不合’等等。”郭恒给出回答。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啥确切的事,都是些硬找的理由。“……”朱元璋瞬间明白过来,这是那些士族门阀、乃至朝中大臣,给自己暗暗提醒啊。这是在吓自己!在威胁自己!他朱元璋要丈量天下,需要钱款的时候,各个州府的税收预计就大崩盘是吧?这里面没有士族门阀、朝廷大官的受益。朱元璋绝对不信!“砰——”朱元璋猛的一拍龙书案,群臣尽皆低头,尤其是那些从中作梗的淮西勋贵们。更是心中惴惴。但包括胡惟庸在内的事件主导者,这并没有过多担心。很简单。他们并没有违反任何一条大明律法,税收预估,不过是预估而已。——我就是预估今年的税收少一成。怎么了?各州府就是感觉今年风不调雨不顺,如果朱元璋想知道,那么春耕的时候遇到哪些天气上的麻烦,胡惟庸都能让人说得出来。虽然这些麻烦往年也遇到过。但今年我就是愿意往低估。有什么问题吗?
第三十三章士族门阀的反抗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