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众生百态(1)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老朱家“以孝治天下”,按“天地君亲师”排序的纲常统治逻辑,实际上是很厉害的。“朝堂—内廷—后宫”三角制衡,三方均需皇权确认和维系,所以无论三方怎么搞,皇权这块肥肉最终都只会烂在老朱家的锅里。

  但是任何机制都有缺陷,这个“纲常”机制中就有两个缺陷特别明显。

  一是“孝道”包括了“孝父”和“孝母”。“孝父”当然有利于道统传承,但“孝母”就可能别姓夺产。当后宫也挥舞起孝比“天”大的大棒,把本在“亲”位的自己给提到“天”位,那就把“君”位压了下去,就容易垂帘听政。

  二是朝堂文臣集团有“护道纲常”的道心。这道心可是有“立功而不朽”的大功德的,所以一旦朝堂文臣集团发现“纲常有失”而替“天”行道,那文臣集团就会把自己放在了与“天”同等的地位,把“君”给压到下面。

  后宫孝比“天”大,文臣集团替“天”行道,“天地君亲师”序列里“君”这个原来的纲常核心,就沦为夹心饼干被他们两伙子搓来搓去。

  这就是中国文人怀有大恐惧的“纲常沦丧,礼乐崩坏”。

  朱由校现面对的就是这个情况。乾清宫内“去西暖阁歇息”、“到阁门接受拜见”、“抱持”、“山呼万岁”、“拥上辇”,就是这么回事。

  所以在朱由校这个既得利益者看来,杨涟跟西李一样,都在坏他的根基,所以骂就骂了。

  当然,现在还只能在心里骂。

  骂完之后,恶狠狠盯着杨涟的朱由校放松下来,调整了下坐姿让自己更舒服些。

  透过储君冠冕之前的“旒”,看着眼前杨涟、方从哲互瞪着对方的场面,冷冷一晒。

  这些文臣们大概早都忘记了,那个搞过“剥皮楦草”的猛兽,就曾经坐在他朱由校这个位子上。

  随后他才注意到旁边的王安也向后退了少许。估计是刚才他大怒之时欠身欲起,引起了王安的注意。

  “倒是忽视了他。”朱由校心里提醒了下自己。

  但他并不担心。

  以他的判断,这位老太监应该是已经觉醒了。

  刘一燝、左光斗等冷眼看到方从哲一个“你!”说出之后,就再也没有开声。当即发声支持杨涟:

  “对!岂有天子即位后再回太子宫的道理?!”

  “杨给事中说得在理!绝不能让先帝艰难之事重演!”

  “就是!国事多艰,岂能在如此大事上犹豫不决,虚耗光阴?!”

  已经到了天上的朱常络表示,我也就是回不去了,要是我能回得去,我一定先把你们这帮我曾经的庭前大臣们打老大一顿耳光子,然后再算细账。

  刘一燝、左光斗支持杨涟,不但是因为杨涟本就跟他们一体,都是东林党人。更重要的,是眼前这个“从龙之功”争斗中,从七品给事中压住了正一品内阁首辅。

  这局面,是无论如何都要立刻站队优势方的!

  这是注定地官场大变啊!好多大果子马上就要从天而降,砸到地上满地乱蹦了!现在就得抢果子!抢大果子!

  不站队,拿什么名义去抢果子?!所以要立刻站队!

  方从哲回头看到群情攘攘,知道大局已坏。

  转头看了看上面的朱由校。

  储君冠冕的“旒”,完全遮盖了新皇的表情。新皇也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什么表示。

  朱由校则心知肚明西李立即移宫,对于自己获取更多的权力和正统威信,是有好处的。至于方从哲,此人7年独相,挡了太多人的路,已是一个朝堂超大号的靶子。他刚登基上,可没有兴趣拉个大靶子在身边,引来万箭攒动。

  朱由校没有表示,方从哲心里就更是吃不准朱由校那句“能说上话的,似是不多呀……”是怯懦还是有政治指向。

  以他做首辅对老朱家男人的了解,心里衡量了一下,觉得新皇那样说,还是因为年少怯懦。

  所以方从哲叩首:

  “请皇上圣裁!”

  然后起身,袖手,转身回到班内。

  刘一燝、杨涟等一众东林党人见方从哲退缩。立即依次开始上奏:

  “启奏皇上,初六日登基大典前,李选侍必须移宫!以保大明基业正统!”

  “启奏皇上,可先发李娘娘必须移宫之口谕!最迟初五日下诏移宫!”

  “启奏皇上,这几日臣刘一燝可与众臣工到乾清宫前说服李娘娘移宫,李娘娘自己移宫当然最佳。如李娘娘还不移宫,则初五日应下诏令李选侍移宫!”

  一番次序上奏,不像是给皇帝上奏,倒像是开小会讨论安排事。

  等到下面跪了一地的大臣没人说话了,朱由校微打个哈欠,说道:

  “都听众卿的。准奏!”

  众大臣叩首:

  “皇上圣明!”

  最终决议,王安派太监去传达文华殿定议,同时传达移宫令。司礼监拟好令西李移宫的诏书,送朱由校审定,随时准备盖玉宝发出。

  登基之前这几天皇帝以储君身份住太子东宫慈庆宫,由王安负责安全护卫。

  至于登基大典事宜,均已有定制。一月前刚办过一次,一切要求按礼部程序再走一遍即是。无需细说。

  大事议定。众大臣并王安所领众太监,拥着朱由校忽忽悠悠去向慈庆宫歇息去了。

  ------

  慈庆宫回来之后,一众东林党人均汇集向杨涟府上。

  今天杨涟太勇猛了,配得上这份“众正咸集”的礼遇。

  众人落座后,摆开茶盏,高谈阔论今日皇上登基和西李移宫事。

  一个个慷慨气昴,纵横捭阖,相互启发相互提醒着各种发展的可能以及相应的应对方案。

  如何依“礼”依“制”步步为营取得大份,如何一步步逼迫西李退出乾清宫。上下五千年找案例,纵横二百载循祖制。计划越讨论越完美,越打磨越圆润。

  直觉得此即天道昭昭地道煌煌,事物的本来样子就是这样的。

  说到酣处,有人大叫一声:

  “取文房四宝来!”

  一会儿功夫,一张张“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提笔安天下、跨马定乾坤”、“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等文字的条幅,似雪片样写将出来,飞飞扬扬堂内四处摆放。

  众文人诸一欣赏,相互慨叹书法了得。

  直到一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条幅不知被谁人写就送将过来,就有人沉吟,然后说道:

  “此句不太好。我辈文胆英豪。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何需女儿家文字壮行!”

  众人点头。

  一时间收了笔墨,条幅亦被人依次收集。

  此时此地之墨宝,以后可是显赫的很哪!

  各人相互转赠相得之字,相互约定明日同去乾清宫再去喝斥那西李。随后依次行礼作鸟兽散。

  杨涟送走各人,转回厅堂,独立堂前。

  只见满天星斗笼罩而下,浩淼之远而一眼涵之,天地似伸手在握。

  不由默念一句:

  “为天地立心。”

  然后握紧拳头,挺挺胸。就觉得这天地之间,一个大大的“道”字,从这个房前撑起,一瞬间,撑满了这天地。

  扫一眼四周,只觉此“道”字之外,余者不足与言。

  一番鼓力,才转而放松了自己。

  顿时觉得肚中饥饿,浑身腻腻。

  赶紧叫下人进来安排加餐,收拾洗澡水。

  忙一天根本来不及吃饭,也来不及整饬自己呢!

  转眼间堂前人等走空。

  夜风习习,星星无语。一切归于平静。

  天地之间,似从未发生过什么一样,只以一种永亘的奇妙韵律,挥洒着山山水水家家户户中飘散出的烟火气。

暴君天启帝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220110/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