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换防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只不过这一次,因为崇简的内应,首先搞定了国主,自然可以行险一搏。

  只要操作得当,连险都称不上。

  事情紧迫,李煜舍弃车驾,骑上了快马,在曹彬、崇简的护持下,一阵疾驰,中午时分,金陵城就在望。

  城中已陷入一片混乱。

  徐铉虽说暂时出头总览金陵事务,但在如此人心惶惶情形下,也无法掌控局面。

  等到城中察觉有异,快骑已到了城门附近。

  崇简高叫:“江南国主返金陵,开城让道。”

  等城里一犹疑,人马已呼啸着冲进城门。

  崇简就这么一路叫着,护送李煜席卷到了宫门前。

  曹彬所率七千余快骑,乃是军中精锐,此刻如臂使指,紧跟着曹彬,如浪潮般呼啸着涌过大街,涌到昔日南唐皇宫门前,将之团团围住。

  曹彬下了就地扎营的命令。

  然后跟着崇简一起,拥护着李煜进入宫中议事大殿。

  迎接他们的是徐铉,还有一干文臣武将。

  见了宋军大队人马,巡检司远远躲了起来,侍卫们畏缩着不敢亮出武器,所以崇简、曹彬安全得很。

  都不需要招呼亲卫队跟着一起上。

  江南突然如此不堪,原因很简单。

  目睹自己的国主被挟持出城,又在甲胄鲜明的宋军挟持之下返回,一副唯唯诺诺之态,信心一下崩了。

  所以当李煜坐上大殿时,曹彬、崇简干脆就一左一右立于殿前,对殿下群臣虎视眈眈。

  “即日起,取消江南国主称号,江南一地,从此纳土归降。江南土地,即大宋国土,江南黎民士绅,即大宋臣民。愿诸君共勉,襄成此百年盛举,从此江山一统,海晏河清。”

  李煜不得不表态,把事先为他准备好的稿子拿出来宣读。

  众人无语,那些死硬分子,在崇简出城时就带走了一波,此时更是偃旗息鼓。

  当下文武百官在徐铉带领下,一起施礼赞颂。

  “愿大宋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曹彬接着拿出随身携带的地图,一一指点着分派宋军接防要塞城池。

  这边徐铉就在崇简授意下,草拟诏令,盖上国主印玺,派出某一中枢官员陪同前往。

  这个时候还用国主诏令,就是逾制了,但架不住它能管用。

  就当是废物利用吧,有问题一起扛。

  崇简和在场的宋方高级官员、将领们达成了共识。

  换防就这样开始了。

  换出来的江南各地守军,将直接北上受训,然后集结在河北、河东一线。

  没多久,后续跟上来的潘美大部宋军,就分散到了江南各大要地,然后以此为根据地,渐次经营江南全境。

  大宋派出的地方官员正在陆续南下,准备全盘接受江南行政事务。

  原江南大部分中枢官员和地方主官都会北上,经过宋庭甄别考察后,重新选派到各地。

  大宋正在日益扩张中,由于储备数量上的不足,官员选派正捉襟见肘。

  这些训练有素的降国官员,正好排上大用场。

  其中也有个别可能留用中枢,成为赵宋朝中重臣,就如崇简一般。

  这一次,不像上次倡导以蜀治蜀,以安宁地方为主。

  这一次,更多是从江南的长远经营与发展出发,未雨绸缪,做了一些针对性设计。

  力主和平收复江南的崇简,更是对江南给予厚望。

  须知后来南宋的主体就是现在的江南国,据此抗击强横的金军、横扫天下的蒙古军长达百余年。

  接下来就是顺利交接,避免大的波折,真正做到兵不血刃。

  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因此当崇简听到朱令赟三个字时,立即给予了特别关注。

  接替林仁肇为镇南军节度使的朱令赟率军前出湖口(江西湖口),自然也要安排专人去晓谕归宋事宜并换防。

  崇简依稀记得,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就是依仗有这个朱令赟來援,使得李煜顽强抵抗了许久。

  援军与宋军最后在皖口(安徽安庆西)展开大战,仅朱令赟方兵力就号称十五万。

  最后宋军取胜,金陵援绝,李煜才出城投降。

  这是一场标准的消耗战,如果在北伐之前,南边都是这样的打法,封桩库搜刮再多的钱都没意义。

  保存百战精锐的有生力量,以便有朝一日用于北方,要比其他的一切准备都重要。

  这是崇简带着后世人视角得出的结论。

  北宋至少自真宗朝起,名将凋零,百战精锐十不存一,澶州之役已经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哪里还有余勇北问幽燕。

  即便后来稍好一点的西军,也是以战养战,在与西夏的拉锯战中锻炼出来的。

  因此崇简有一种紧迫感。

  相比于爱财的赵二,他更爱惜军力。

  因此,为了避免意外,崇简立即主动请缨,要求亲自去会会那位江南最后的名将。

  他抽调了老熟人刘宝带队,并且要求徐铉带着诏令和他一起动身。

  可能的话,他恨不得把李煜绑在战马上,和他一起去。

  如今的刘宝,也今非昔比,早已获封从五品的骑都尉,任殿前马军都虞侯,这一次,也奉调从征。

  随着二人职位的上升,崇简与刘宝私下来往越少,渐渐地就不再互通问询。

  这并不是疏忽,而是刻意为之。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赵二对武将猜忌甚重。

  以文制武是当然之义,但文武勾连却绝对不能容忍。

  以前二人都是小角色,入不了赵二法眼,现今虽说还够不上重臣级别,却是手握实权的文武臣子,难免会引起猜想。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来往。

  但眼下任务重大,崇简需要找一个熟悉的人,如遇意外,能够打配合。

  比起那些开国名将,刘宝本事不算大,但心思活泛,见微知著,正是此行最佳人选。

  一番安排后,崇简等三人带走了最大的一股宋军,近二万人。

  其实真要打起来,这点人最多只能抵挡一阵,因为对方动辄以十余万计数。

  之所以多带一点人,仅基于下述考虑。

  只要交接顺利,要填补那么一支庞大军队空出来的布防位置,宋军人数太少肯定不行。

知宋事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221563/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