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太阳从东方地平线缓缓升起,照亮了长安城。
长安城中的明珠是皇宫。
而皇宫之中的明珠是东宫。
东宫,是太子李建成一家人居住的地方,这里位于皇宫之中。
由于太子第一子夭折,所以李建成将东宫最好的一间崇仁殿赐给了李承道。
李承道作为皇太孙也是很争气,他不仅允文允武,还能替皇帝爷爷排忧解难。
可以说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参与夺嫡之争,都不受李渊所喜。
但,孙辈之中,李渊最喜爱这个嫡长孙。
李承道作为李氏皇族最小辈之中的孩子王,当然是各方面碾压同龄人。
可是数日前,李恪完整背诵出千字文,超越了李承道。
这是骄傲的他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这三天李承道都在肝啊,成功把千字文背完。
“三郎你也不过如此,你这个月定然没睡,而我只需要三天就赶超你一个月的功夫!”
李承道看着镜中的自己,一对黑眼圈,双眼疲惫,却又斗志满满。
他估摸着李恪一定是这个月不眠不休疯狂背书,所以将其背完。
一个仆人走了进来:
“启禀安陆郡王殿下,修文馆传来消息,今日李夫子因事不能开课。”
李承道微微一愣,还想今日就告诉其他人,他是第二个背完千字文的学生,哪里想到今日竟然不上课???
他是白准备了!
这些年李纲上课可谓风雨无阻,他是第一次缺课。
其他夫子呢?
其他夫子也都因事不能开课,今日的课业延迟到明日。
李承道不同与寻常学生,他可是迫切想要在课堂上证明自己,同时也要让太极宫的皇帝爷爷知道。
他父王是最有继承大唐储君之位的人选。
“或许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李承道年纪不大,却心思深沉,紧接着他思索如何才能获得皇爷爷的欢心。
如果只有一物。
那必定是作诗!
数千年来,文学表现手法许多,有诗、词、歌、赋、经、史、子、集。
然而如史记、汉书、三国志等长篇大论的文章或赋,都已经被人写过,并且篇幅太长晦涩难懂,难以流传开来,加上纸张珍贵,很少人读过书。
而词曲虽流传很快,但又太粗鄙,大多是民间青楼的淫词艳曲,上不了台面。
唯有诗作,流传既快,还朗朗上口,更是浅显易懂,还受众极广,且容易创作。
由于魏武帝曹操、曹丕、曹植都会作诗,后人多仰慕其风流。
当今圣人与太子秦王也都喜欢诗作。
李承道将整个早上的时间,全部投入到生产诗作之中。
中午之时。
他兴致冲冲,手拿一张薄纸,纸上记着他所写七律诗作,准备和父王与母妃分享。
东宫,正厅。
数张几案按照尊卑主次摆放,最上方是太子夫妇二人。
其次是空着的位置,这是给李承道所留。
李长歌、李承德、李承训、李婉顺等人都已经入座,每一个人面前都有许多单独的小碟,碟里装着食物。
李承道踏入其中,向父母行礼。
“承道,快快入座,母妃给你分享个好消息。”
太子妃郑观音年过三十,眼角有了皱纹,可是保养很好,看上去只有二十七八。
她一身简朴素白的宫裙,头发用木簪挽其,唯一珍贵的配饰,是脖子上挂着一圈红绳,绳子下端拴着一块刻有梵文的佛玉。
“母妃儿臣也有个好消息!”
李承道入座后,正想拿出自己新作的诗,恰好看到郑观音手里有一本厚厚的书籍,好奇询问:”母妃,这是什么?”
“梅兰集,三郎所作诗集。”
郑观音笑了起来,眼尾纹皱起,然而不影响她丝毫的雍容华贵。
李承道知道她一直称呼李恪为三郎,如果称呼东宫排行第三的李承德会直呼名字。
“李恪作诗了?不会吧,该不是玩笑之作吧。”
李承道迫不及待想着要让母妃见识下,什么叫做真正的差距。
李恪会作诗,打死他都不信!
“父王念给你听听。”
太子李建成年近四十,是个儒雅的中年男子,头戴华冠,不过也是一身简洁的便服,或许是他辅政多年,所以说话缓缓道来,更罕见他身上有一股淡然气质。
他微微拨动左手手腕的佛珠串,然后吟诵道:
“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头平。”
此句深得他喜欢。
“你父王可喜欢这句话了......承道,你脸色怎么了?你有什么好消息要说。”
郑观音巧笑嫣然,她深知李建成的志向,没想到李恪竟然可以用诗句形容出来。
这诗句虽然对仗不工整,但是唐朝立国之初就以务实为准,抛弃了晋朝浮华之风,所以务实不注重形式。
李承道苦恼啊,本来想一展身手没想到,直接就被某人按死了。
暗暗将手里那张纸捏成了纸团,他一早上努力化为乌有。
又是李恪。
他感觉李恪是他的命中克星!
装逼失败+1
然后,李承道观摩了梅兰集,每一页的诗词都可以秒杀他一万次。
这下他再也不想碰诗词了。
李长歌恍然大悟:“我说三郎不来咱们东宫玩,原来都是准备这件大事了,不过他吃了母妃的荔枝也不来看望母妃,真是枉费母妃心意。”
她可记得李恪还欠他一天,那可是她用两根银锭买来的。
李建成微微皱眉:
“观音,你这就不对了,荔枝还不够孩子们吃呢,怎么就给李恪了。”
自始至终,李建成对于妻儿更是看重,李恪于他只是侄子。
郑观音温和劝说:
“殿下,恪儿当年对长歌有救命之恩啊,即便过去多年,咱们也不能忘,何况荔枝与寻常果子一模一样,只不过稀奇罕见些罢了,又不能延年益寿。”
李建成想起了当年的事情,不免有些后怕,现在再想那荔枝送给李恪,也就不觉得吃亏。
为了妻儿,他可以付出一切,何况区区荔枝。
并且,他也知道杨如意与李恪在秦王府过得并不好。
“改日让他们来东宫住些日子吧。”
李建成忽然想起李恪已经不是那个调皮捣蛋的三郎了。
这次三郎可谓一鸣惊人,惊动长安。
郑观音点头道:“以往每年都如此,今年他们也会来的。可惜如意不是秦王妃,若是的话,我必让她劝说秦王......”
提到秦王的事,李建成脸色当即一变:
“莫提此事,我与二弟关系很好,都是下面那些人唆使。”
杨文干之案发生后,李建成终于开始怀疑李世民有夺嫡之心。
可也他始终不相信二弟会夺嫡,因为他与李世民是同胞的兄弟。
之所以造成这些,都是秦王府某些人危言耸听。
他若登基必定扫除那些小人,然后让二弟富贵一生。
李建成始终不想逼反李世民,同时他也不敢逼反他,只是希望这个二弟好自为之。
毕竟兄弟为了皇位相残,何至于此。
郑观音见状微微皱眉,内心忧虑啊,她知道李建成信佛,所以有一颗佛心,奈何皇家无亲情啊。
粗鲁的声音响起。
李承训正在胡吃海塞,含糊说道:“这扬州来的厨子就是不一样,这碎金饭又香又好吃。”
李长歌细嚼慢咽点头:“不错,怪不得隋炀帝要三下江南。”
李承道、李承德纷纷赞叹这菜肴美味。
郑观音的心有些不平静,加上孩子们的天真。
想起三郎此次必定为秦王府争光,圣人有可能因此偏爱秦王。
必须让东宫孩子们加把劲。
她说道:“你们把梅兰集抄十遍,明日母妃要看到。”
这话一出。
李承训筷子啪嗒掉落:“......这饭不香了。”
李长歌:“我也觉得。”
李承德与李承道都感到难过,他们平日最看不起李恪,现在要抄对方写的诗,好耻辱。
二人同时说道:“我们也没胃口了。”
与此同时。
太极宫内,两仪殿。
坐着龙椅的皇帝李渊手里也多了一本的梅兰集。
旁边侍奉的高公公脸色欣喜。
他曾是侍奉前朝的老人,与杨如意也曾有主仆之旧。
得知故人之子如此优秀,才华名声惊动帝辇,十分为其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