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李开和栾先的第一次交谈,两个人都很尴尬。
虽说前世的李开社交的本事还算不错,可突然就这样跑到别人面前说认识一下,还要请别人和自己合作,无论是谁都会觉得有点尬。
而栾先就更不好意思了,已经很久没有人来主动和自己说话了,况且还是经常帮助自己的人,虽说见了很多次,但都没有说过话只是眼神之间的交流。
这就好比是两个在网上认识的人,突然线下面基的感觉,本以为自己社牛没想到两个人都是社恐。况且李开和栾先却是从没有聊过的那种。
就这样草率的打了招呼之后,两个人陷入了片刻的沉默。
“那个,你吃饭了吗。”既然是找人合作,那就要显得大气些,也许李开不是很擅长表述自己,但他却懂一些基本的道理,比如总是需要开口来打破沉默的。
“吃了吧。”
当栾先说完这句话时,他的肚子不争气的“咕咕”叫了起来。
于是场面又一度陷入了尴尬。
“呃,我还没吃。我知道有一家店面做的不错,要不我们去吃?”
“这,不太好吧......”
“没事,我刚好有事想找你商量,我们边吃边聊......”
一路上两人沉默不语,各自心里都在想着些什么。
......
餐馆装修的还算不错,只是接近晚饭的时候,人有些多,不过还是有些空位的。李开随意的点了几个小菜加两碗三鲜汤面。
“栾兄不用客气,请随意。”待到菜上齐后,李开倒了两杯水,把其中一杯往栾先那推了推。
栾先也不客气,拿起筷子夹了口菜放进了嘴里。虽然不知道李开找自己的什么事,但看李开的态度就知道有正事找自己商量。
栾先很饿,所以他没有想太多,但他觉得只要自己能做到,李开拜托的事自己肯定会帮他做。虽然他与李开并没有太多的交集,不过就冲他请自己吃饭的份上自己也会帮他。这让栾先不由得想起了那个每日给他饭团的阿婆,那个阿婆也只是城外的普通人家,每天进城卖点自家种的小菜。自己已经好几天没有见到她了,也不知道她怎么样了,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李开吃完面放下筷子,喝了口面汤,看着吃面吃着吃着出神的栾先他也不急,只是安安静静的坐在那等栾先吃完。
等到栾先吃完最后一口面,李开才缓缓的开口说道:“在下偶然间听闻栾兄的遭遇,知道栾兄是怀有大才之人,只是被贪官污吏迫害,只是不知栾兄以后作何打算。若是还没什么想法,不知可否请栾兄屈才做在下的生意伙伴?”
“不知李兄所说的生意伙伴是指......”
“就是无事研究出了个小吃,想着兴许能卖的好,可又有学业在身不方便做生意,突然想到栾兄的遭遇,想着既是才子,想必也有算账做生意的能力。与其继续落魄下去,不如和在下一起做点小生意。生意不敢说很大,也不至于能赚大钱,但至少饭管饱。”
“长安城里基本上找不到敢请我做事的人,李兄大概也是知道原因,李兄就不怕请我之后出事情?”栾先挑了挑眉毛,虽说他决定无论李开提什么要求,只要他能做到他就去做,可没想到李开只是想让他帮忙做生意。
“怕自然是有点怕,不过人总要大胆一回,人活着总点为了些什么。栾兄都敢与那些强权抗争,在下又有什么好怕的?大不了生意做不下去就不做,栾兄最后也回到现在的状态,还有哪些可以失去的?”
李开说的没错,他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既然重新活一回,那他就要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失败了大不了继续当他那个被人欺负、看不起的李府四公子。栾先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他已经被逼到这个地步,每天靠别人的救济生活,这样子的日子他也受够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好,我答应你。”李开并没有告诉栾先是做什么生意,可栾先却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一方面是李开对自己有赠饭之恩,另一方面他也不甘心就这样被打压,至少自己总得做些什么让自己能活下来,这样才有能力去做斗争。
一顿饭的功夫,两人就达成了一致。不是说李开本事多大,或者说栾先有多穷吃不起饭,最重要的是他们是同一类人,都是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不甘心就这样被欺辱压迫,富有反抗精神的人。
对于朋友李开向来是很大方的,他并没有急于和栾先谈论有关冰糖葫芦计划的事情,只是想着先解决一下栾先住宿的问题。听栾先说,身上的盘缠用完后很长一段日子他都是住在城外不远处的破庙了。
李府里自己的小院也只有两个房间,一个是自己的,另一个是小浣的。所以饭后李开先给栾先找了家客栈开了间房,又带他去买了几件换洗的衣服。第二天李开问小浣要了十两银子,准备给栾先在城南租间小院先住着。毕竟栾先需要住的地方,而冰糖葫芦也需要制作的地方,总不能一直用李府的厨房吧。
第二天放学后,李开带上银子去找栾先,在城南找了一间还不错的小院。城南大多是一些平民居住的地方,显得比较拥挤,比不上城东那里宽敞,大多都是一条弄堂门对门住好几户人家。
栾先还是很满足租的小院,虽说院子不大,但至少有地方住了,附近的人也知道隔壁有了新的租客也热情的来打招呼,这让栾先感受到了久违的人情味。
租好房子后两个人买了点生活必需品,床单被褥什么的,倒也用不了多少钱。李开本以为租房子很贵,没想到半年也才四两银子。买完生活用品后倒还是剩了很多。
李开也不小气,索性把剩下的四两多银子都给了栾先,让他到时候自己买制作冰糖葫芦的原料。这可把栾先吓了一跳,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没想到李开那么信任的把它交到自己手里,震惊之余还多了一份感动。
之后的几天李开回来教栾先制作冰糖葫芦,很简单,栾先一学会就。两个人还商量一下定价问题,最终定在了八文钱一串的,一串六个山楂。
山楂在长安还是很常见的,一斤山楂也才五文钱,能做五串糖葫芦。贵的主要是糖。一斤糖能做二十串冰糖葫芦,而一斤糖的价格是六十文。那就是说二十串冰糖葫芦的成本是八十文,能卖出的价格是一百六十文,利润足足是一倍。
至于保存的问题,李开开始琢磨糯米纸的做法,还去请教了陈叔。陈叔并不知道什么是糯米纸,当李开描述了之后,陈叔恍然大悟,才明白李开要的是什么。
陈叔教他用番薯等淀粉调成稀浆,然后滤去杂质,用热水冲调成淀粉糊,再将淀粉糊均匀地图在锅上,经过烘烤后就可以得到一张他所说的糯米纸了。
冰糖葫芦的问题都解决了。李开还特意花了一两银子去木匠铺订了一台四个轮子可以推着走的店铺小车方便栾先来卖。
移动的摊位还没做好时,栾先便打算是做几串买买试试看。事实证明新鲜事物在人们的眼里总是新奇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冰糖葫芦是什么,八文钱的价格虽然不便宜,但还是有人愿意尝试的。
于是三十串冰糖葫芦在初次尝试叫卖的上午就卖出了二十九串。还剩一串是栾先特意留给小浣的,因为小浣很喜欢吃冰糖葫芦。在搬进小院时小浣也是来帮忙的,一来二去两人也熟识了。小浣很高兴自己的少爷交了个新朋友,也很高兴少爷开始有自己的打算了。栾先也很高兴,因为他在长安除了经常给自己饭团吃的阿婆外还有两个朋友了。
在移动小推车做好前栾先每天都做三十串拿去卖。一是插着冰糖葫芦的稻草木棒只能插三十个,二是太多太重了不方便移动。虽说拿去卖的少,可每天不到中午就卖光了。下午李开也不打算让栾先接着卖,毕竟每个人都要有自己休息的时间。
本来看小浣那么爱吃,想每天给她留一串的,可李开不让,说山楂吃多了容易腹痛。奈何小浣馋嘴,没办法在小浣的软磨硬泡下李开同意让小浣两天吃一串促进肠胃消化。同时也是栾先注意一下经常来买的人,提醒他们也不要天天都吃,不然对身体健康还是有危害的。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一个礼拜后移动店铺小车做好了。栾先也把每天卖的量增加到了五十串。偶尔闲着无聊中午也做一点下午拿去卖,生意还是很好的,至少每天制作的都能卖光。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转眼就过了十天。冰糖葫芦的生意也是越来越好,每天的纯利润大概也有两百文左右,短短十天的收入就有了二两银子,已经把租房子的钱都赚回来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