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龙洲,扶舟山。
青云观。
高悬千丈的山崖洞府中,王离从静坐中醒来,口中呼出淡淡的白色浊气,又将萦绕周身的那一片赤金色雾气吸入口鼻之中。
可片刻之后,他却面色憋红,不住的咳嗽起来,极为剧烈,一口殷红鲜血顺势喷出。
他急忙从怀中取出一个巴掌大小的瓷瓶,从中倒出一颗白色的丹药服下,这才缓解了剧烈的咳嗽。随即便开始闭目凝神调息。
少许,王离缓缓睁开双眼,气息略有缓和,不住的叹息一声,眼中有些忧虑:
“这金罡气决虽说被青云观称为仙家法门,修炼者可得金罡之气护身,刀剑不入,但终究不是正道,不过是旁门小术,难得长生,怕是再练上个几年,五脏六腑受损更为严重,根基必然动摇,那个时候,仙途即断,谈何长生大道”。
“只是我天资平庸,出身低下,而非玄门世家子弟,辛辛苦苦拜入青云观寻求仙途,已是幸极,想要得正法传承,谈何容易”。
想到这里,王离眼中露出些许黯淡与低迷。
“早知如此,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当个乡野渔夫,虽说平庸一生,但也不至于如今求而不得,伤神劳心,平添苦恼”。
王离本是扶舟山三十里外的王家水庄之人,世世代代都是渔民,但历年来朝廷赋税越发严苛,因此生活的极为艰难。
再加上五年前父亲因为看不起病而死了,这才让王离有了脱离世俗,寻求长生大道的想法,于是千方百计的拜入了青云观中,成为记名弟子。
但是一个没有钱财,没有玄门背景的普通人,想要在修道这条路上走下去,其中艰辛,足以想象。
毕竟修仙一途,财法侣地,缺一难成。
光是一本筑基功法,就几乎无路可寻。
因此这些年来王离只能修炼唯一拥有的一本青云观所有人都可以修炼的《金罡气决》,可是没有灵药滋补,他的身体早已经是千疮百孔。
“罢了,空想无益,都说修仙一途,讲究机缘,未来有破局之机也说不定,何必在此牢骚”想着想着,王离摇了摇头,眼中重新恢复清明。
虽然他心中清楚这只是一些自我安慰的话,但他实在不想就这样放弃。
转回心神,将种种杂念赶出脑海,王离想起了正事。
“今日道场上有长老讲道,却是不能耽搁了”
修仙一途,除却其他,更重要的是得有老师指导,如若不然,胡乱瞎猜瞎练,很容易出现问题。
正所谓,不得明师莫强猜。
只是出身既非玄门世家,天资平平,也无丰厚金银家底的寻常修仙之士,自然不会有明师愿意费心指导,因此青云观一月一次的长老讲道,就成了大多数人翘首以盼的事情。
说不定就能在这讲道之中悟得玄法真妙,自此大道通明,仙路坦荡。
青云观上位修真宗门太乙道宗十大长老之一的司徒承风便是这样一位奇特的天才,他的事迹传遍了整个玄龙洲,时至今日,依旧是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
据说在五十年前,司徒承风本来只是太乙道宗三大下位道观赤阳观中的一个记名弟子,碌碌无为,地位低下,却在一次听道的时候,猛然顿悟,一梦十年。
醒来时修为大涨,天下可为其对手者,不出双手之数。
因此事迹,也给了不少仙路渺茫的人一点希望。
思索间,王离已经离开了洞府,走在修建于岩壁的栈道上,朝着远方的道场而去。
四周云雾缭绕,不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偶闻猿啸鸟啼之声,空灵回荡,久久不绝,时有仙鹤从头顶飞过,颇有仙家风范。
王离的住所便是在这群山的其中一座洞府内,或者说青云观所有的记名弟子皆是居住于此,而内门弟子则是居住在观内宫殿小楼之中,更可收下人服侍。
记名弟子虽然苦寒,但居住在这种地方,朝食晨露夜观星,倒也能让人生出一股飘渺仙人的错觉,心胸也不由得一宽。
更何况修仙一途,本就不该贪图享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方能锻练坚定之心,因此王离倒也乐在其中。
…………
青云观的道场足有三十丈长宽,全都由白色大理石建造,其上雕刻有天罡之数的符箓文字,可接引天地灵气来此。
每日子午交替灵气最为浓郁的时候,道场上甚至会出现灵气化雾的现象。
道场中央更是有一尊足有一丈大小的紫铜香炉,其中燃着手臂粗细的清香,袅袅青烟,直上九天,供奉天地。
路过此处的弟子,皆需拱手行礼,意为对天地的尊敬与爱戴。
只有尊敬天地的人,才能得到天地的青睐,正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对着紫铜香炉拱手一拜后,王离朝着道场不远处已经盘膝坐了不少弟子的位置而去。
讲道的位置没有固定,全凭讲道长老的意愿,但大多数都是随便在道场上寻一方天地,无论记名弟子还是外门,内门弟子,皆可前来听道。
闻道的这数百名弟子全都恭敬盘膝坐地,看着最前方一个须发皆白,仙风道骨的白衣老者。
此人便是青云观五大长老之一的陈长峰,其修为已经达到了“融合”境界。
“有些迟了”王离目光一凝,见前方密密麻麻坐着的人,知晓自己来晚了,坐在最后方听道的效果自然不如最前方的人。
可这也并非他不想起早,而是金罡气决带来的暗伤让他时不时的浑身疼痛,因此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调息。
“修炼一途,应当藏锋却不可失锋,如宝剑一般,归鞘时平淡无奇,出鞘时惊天动地,不急不缓,不骄不躁,此乃上乘仙道……”
天边紫气东来,金乌高悬,陈长峰充满浑厚中气的声音不断响起,讲述着大道之理。
王离正襟危坐,听的极为认真,没有天赋,没有背景的他,只有加倍的努力。
卯时,天边已渐黄昏。
随着陈长峰最后一句话落下,众多弟子才纷纷从那种如痴如醉的玄妙状态中回过神来,站起身对着陈长峰拱手一拜,恭送其离去,这才三五成群,结伴离开,也都是在议论刚刚所讲述的道理,互相交谈感悟与理解。
王离抬起头看了眼天边的红霞,有些感叹,落日余晖照在他身上,将他的发丝染红。
看了一会,长出一口气,站起身准备离开。
回到洞府后,燃起一根宁神香,王离便盘膝坐在蒲团上,意守天心,开始呼吸吐纳。
直至子时,他才再度睁开双眼,收功后走出了洞府。
外面已是深夜,如浓稠的墨化开,浸染了天空。
王离盘膝坐在洞府外的栈道上,下方便是百丈悬崖,而天边,是一轮无比皎洁似圆盘般的明月,向着人间洒落淡淡银辉,远方则是层层叠叠的山峦,犹如一只只巨兽,趴伏在地,等待晨曦破晓。
王离有些出神的看着这一切,忽觉胸口传来一阵温热,便回过神来,从怀中拿出一块黑色的令牌,看不出什么材质,似玉非玉,似金非金,很是轻盈,而且每到子时,便会从中透出阵阵温热,让人很是舒服。
此物乃是王离一年前下山历练,回山途中遇到一条向他袭来,通体雪白的白蛇体内得到的。
此蛇实力不强,被王离举剑拦腰斩死,奇怪的是白蛇死后并没有流出鲜血,而是从中掉落出一块令牌。
令牌正反面都有五个字,分别是“九天玄火起”和“天下太平吉”。
起初刚得到令牌的时候,王离本以为此物是一件法宝,可尝试向其中注入元炁后,发现并没有什么反应,似乎除了每到子时散发出温热这个功能以外,并无他用。
不过王离并没有对此物不是法宝感到多少失落,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若这点都看不破,那还修什么仙?于是很快他就不再将其放在心上。
王离正欲将令牌收起,准备回洞府继续修炼之际,却忽觉胸口一闷,喉间一甜,一口鲜血随即喷出,落在了那块令牌之上。
见此情况,王离无奈苦笑。
如今他体内暗伤日益严重,若不能找到上好灵药恢复体内伤势,且不说能否筑基,他恐怕就得收拾东西下山而后断绝仙途了,这样一来还能多活几年。
咳嗽了几声,王离擦了擦令牌,将其上血迹擦去,重新放入怀中,便起身回到洞府内,却是没有继续修炼,而是盘膝在蒲团之上,意守天心,闭目冥想。
不知过去了多久,王离只觉得一阵昏昏沉沉的感觉涌上心头,当他再度睁开双眼的时候,发现自己正盘膝在一片极为混沌的天地之中。
这里无星无月,四周皆是扭曲无比,看不真切,唯有天空中的一轮白色圆环与一轮黑色圆圈看的清晰。
在那更高的天穹之上,还隐隐约约有九天玄火起这样的字眼,而下方的混沌之中,若是定睛看去,便能看到天下太平吉五个模糊的字眼。
这是在那块令牌之内!
王离心中大惊,随即起身环顾四周,立刻发现在自己身后,有一块一丈长高不知什么材质的石碑,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一看之下,竟是上古文字。
平日里王离闲着无事的时候,就喜欢翻看一些上古书籍,虽然都是一些纪事,但他也看的津津有味,这一来二去,对于上古文字的解析倒是非常熟练了。
于是他抬眼朝着石碑看去,看着看着,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石碑上记载的,是一篇功法,名曰【阴阳造化经】,上半段记载的是“分离篇”下半段记载的则是“融合篇”。
“好生奇异的功法,此等修炼方法,却是闻所未闻”
王离暗暗吃惊,须知世间修行之士,皆是为了炼尽体内幽阴,成就纯阳天仙之果位。
是以取阳舍阴。
但这《阴阳造化经》却是教人将阴阳各自分开,二者皆炼,将阳气放于紫府之中,将阴气放在沧海之中,而后不断修炼二者,直至气满自溢,如涓涓细流于黄庭汇聚融合,成就阴阳之玄妙果位。
纯阳为仙,纯阴为鬼,但此经却是既炼纯阳也炼纯阴,一体之内,仙鬼同修,又将二者融合,非仙非鬼亦非人,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曰“至真”。
看完以后,王离沉默下来。
这块令牌来历颇为神秘,许是那白蛇误吐了此令牌,才会出现在它体内,而后被自己得到。
果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而且这上面记载的这门功法,既是上古文字写就,定然是上古时期的功法。
只是这块令牌正反两面的字,却并非上古文字,制造这块令牌之人的存在时期,不会超过五万年。
“此经所讲并无道理,天地有阴阳,人体亦有阴阳,素有小天地之称,二者既然存在,何须舍阴取阳?二者皆得,岂不妙哉?”
王离定了定心神,如今他的修为已经卡在了瓶颈,若无一门筑基功法修炼,无法踏入旋照境界的话,体内暗伤只会越来越严重,最后落得一个身死的下场。
《阴阳造化经》的修炼方法虽说从未听说过,但如今寻求突破已是迫在眉睫,却是拖不得了。
因此哪怕有风险,也值得一试!
心念一定,王离当即不再犹豫,立刻盘膝在地,按照《阴阳造化经—分离篇》修炼起来。
他按照经中所言以意念引导阴阳二气分离,可却屡屡失败,因为他发现,引导的时候意念不能太重,需达到“似存非存”才行,念头一重,则分离立刻失败。
终于在满头大汗,第十次的时候,王离总算是将阴阳二气成功分离,分离的刹那,阳气自然上升居于紫府之中。
而阴气自然下降居于沧海之中。
此刻,二气一个位于上丹田,一个位于下丹田,相隔甚远,但却依旧有一种冥冥之中的感应,遥相呼应。
按照经中所言,阴阳既分离,便可以分别修炼,修炼阳气会产生真阳浊气与真阳清气,修炼阴气会产生玄阴浊气与玄阴清气,四者皆有莫大威力。
待到阴阳气满,开始修炼融合篇的时候,二气便于黄庭之中开始融合,便会产生鸿蒙太乙真气,护佑元神肉身,且此气一出,可破万法,上可九天揽星辰,下可五洋斩蛟龙,极为强大。
“此经,倒是一门无比纯粹,彻彻底底的气道法门”王离长出一口气,如是想到。
世间修行,说简单点,其实最后都是为了凝炼那一口气,此气存在元神之中,阳气炼到极致就是纯阳天仙,寿与天齐,阴气炼到极致就是纯阴鬼仙,只是不能寿与天齐,需不断尸解转生,躲避天数劫难。
那个时候,只要气不散,哪怕元神被斩成了碎片也可以借助这口气复原。
正所谓,杀人先杀气,而后斩神,则肉身自灭。
“如今阴阳分离,便是要先凝炼出这四口清浊之气,也好看看其中玄妙真否”王离心中神思流转,立刻开始盘膝吐纳修炼紫府之中的阳气。
毕竟一次只能修行阴阳二气其一。
也不知过去了多久,令牌之中似乎没有时间的流逝,王离缓缓睁开了双眼,只觉得紫府中有一道灰色气息盘旋,正是那真阳浊气。
“不知此气,威力如何”
他随即有了试一试真阳浊气威力的想法,意随心动,顿觉周围一切变得更加扭曲起来,再度睁开双眼时,已经回到了洞府之中。
而自己的身体依旧呈现冥想时的盘膝状态,未曾挪动分毫,王离立刻明白过来,进入令牌空间的是自己的神魂,而肉身还留在外面。
他细细感知了一下,发现修炼了《阴阳造化经》后,自己肉身之中的内伤并没有丝毫见转,可元神却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与精神,似乎还强大了不少,隐隐约约已经触摸到了旋照境界的门槛,连带着感知也敏锐了起来,他立刻明白过来。
这《阴阳造化经》不但是一门纯粹的气道功法,还是一门神魂功法,并不在意肉身。
因为在大多数魂修看来,元神才是“本我”,而肉身则是“虚我”,本我方才存阴阳,才是契合天地的小天地。
故而魂修有“超脱”一说,超脱则脱离肉身枷锁,魂存太虚。
不过三千大道,有魂修讲究魂游太虚超脱物外,有体修讲究肉身不灭恒古永存等等,皆是主观所致,并不能一概而论。
但最终也都是为了长生不死,与天地同寿的大道,正所谓大道归一。
这个“归一”并非是法决,修炼方法等等归一,而是最终的“大道”,殊途同归。
明白了此中奥妙,王离也不再过多纠结,只是肉身得于父母,乃是自己踏上仙途之后,与他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最后关联,他并不想就此舍弃。
若有机会,他定然还是要将肉身修复的。
都说仙道讲究无情,但在王离看来,仙道无情实有情,此为正道。
将念头梳理清楚,王离立刻就有了一种通达之感,如今得此玄妙功法之机缘,仙途有望,他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一抹笑意。
当即不再犹豫,目光一凝,运起那股真阳浊气张口一吐,那真阳浊气立刻就飞了出去,不断变化,时而化作气状飞剑,时而化作凶禽猛兽,威压赫赫,所过之处,融石断铁。
这看得王离暗暗心惊,不由得生出“好生强大”的念头。
真阳浊气尚且如此,那由真阳浊气再度凝炼而来的真阳清气,又不知何等威力了。
但想了想,王离不由得无奈起来。
此气虽说强大,只是太过难以凝炼,他适才疯狂的吐纳修炼阳气,才勉强出了这一口真阳浊气,更别提那更加强大的真阳清气了。
而且按照经中所言,就算十口真阳浊气,也不一定能够成功凝炼出一口真阳清气。
“罢了,日后定有炼出真阳清气见证其威力的一天,如今便是要多炼一些真阳浊气和玄阴浊气出来,好在三月后的大比之上夺魁,以此获得补身去病的筑基功法,那时便可踏入旋照境界,升入外门!”
王离眼中光彩奕奕,如是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