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骑着白龙马,手执绣鸾刀向京城南门走去。徐岵奏与千牛卫二十人小队(之所以千牛卫没有认出绣鸾刀是因为阻拦李刚的是左卫)还有李刚走在长安中最喧嚷着朱雀大街上。几人攀谈了起来。
徐岵奏问李刚:“你小子是何方神圣,竟对探案如此熟悉?”
李刚笑了笑,自己自然不能告诉他自己是锦衣卫,说了也没人信。思忖片刻说到:“我叫李刚,开元十三年生人,祖籍崇州昌黎。我小时候有三个十分要好的玩伴。一个是县令之子,一个是仵作之子,还有一个是捕快头子的儿子。因此,我们四人平时就喜欢帮助大人们探案,长时间下来就练就了一身探案的本领。”
徐岵奏友善的笑到:“李公子身份不一般呀,竟能与县令之子交为好友。”
李刚咧嘴一笑,也没多想就说到:“哈哈哈,我乃韩公之养子。”
徐岵奏疑惑的问到:“哪个韩公?”
李刚:“宜阳县子韩良士韩公,”
徐岵奏心中明白了为什么李刚要介入石碑案。这时,李刚问徐岵奏:“你是一一”
“哈哈,我叫徐岵奏,乃是大理寺少卿,为圣上亲点的石碑案主审官。我出生在一个小县城,父亲是捕快,母亲精通医术。外公乃是仵作,因此,我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对探案感兴趣。之后寒窗苦读,中了科举当了个县令。因为几年断案政绩斐然,被现御史大夫张公看上了。被一路提拔升到了大理寺少卿。天下人称活狄公。由于父亲是捕快,略通一些武术。基本上只要不遇到很多死士或敌军奸细,基本不会有生命安全。不过我大部分时间都有手下帮忙冲锋陷阵。”………不表。
离京城西南二十几里处,快到丰水的千牛卫部队降临在鄠县东北附近的空旷荒地上。李刚徐岵奏一行人骑着马,向荒村赶去。这时一阵马蹄声越来越近。李刚定睛一看,竟然是五十几个手持弯刀的沙陀骑兵!李刚大叫一声:“列锋矢阵!准备战斗!”
千牛卫首领一听要摆锋矢阵(l)急忙说道:“小伙子不要逞能!还是方阵比较稳妥。”
李刚冷冷的瞥一下他:“听我号令!”说完李刚拔出绣鸾刀向骑兵杀了过去。
沙陀骑兵越来越近,形势渐渐危急。见此千牛卫首领也不好多说什么,立刻令手下摆成锋矢阵,千牛卫们个个亮剑杀去。
李刚在沙陀骑兵中看到了朱邪浪三的身影,心中顿时了然:沙陀人主要的姓氏就是朱邪(2),朱邪浪三应该就是那群人的首领。这也应该就是李林甫雇朱邪浪三的原因一一掌握部分沙陀骑兵。
顾不了那么多,李刚为“箭头”,千牛卫为箭杆,徐岵奏为“箭羽”组成的飞矢就向沙驼人杀去。而沙陀人竟组成了方圆阵!
艳阳高升,照在干裂的大地上。李刚策马飞奔,风吹过耳边作响。“铛一一”一声清脆的响声响起。李刚的绣鸾刀化作一道血色残影向右边的沙陀人斩去。伴随着一声刚起头的惨叫,血水四溅。李刚又急用绣鸾刀左挡。绣鸾刀与左边的沙陀弯刀碰撞在一起,弯刀顿时飞出沙陀人的手。没有兵器的沙驼人被紧随其后的千牛卫首领一剑斩于马下。千牛卫首领大叫一声好。从李刚刚刚劈出的快速精悍的一刀看出李刚刀法之深。心中敬意不由大升,
逐渐杀到阵中心的李刚看到了一辆囚车!车内的人正是石匠徐二!李刚喊道:“劫走这辆囚车!”
千牛卫首领听到后,说到:“弟兄们上钩索!”
几个靠近囚车的千牛卫立刻放慢马速,打开了在身侧的钩绳。后面的四个千牛卫急忙补位,形成一个小的方阵,以确保里面的两位兄弟能够勾上囚车。千牛卫熟练的勾上了囚车后,不敢停留。六人组成新的方阵,继续向前杀去。
电光火石之间,李刚千牛卫一干人等组成的锋矢阵将敌军的阵法瞬间洞穿。两队人马在行了一段路程后勒马回头。第一回合结束了,接下来就是第二回合的冲刺。此时李刚心中已经猜到了朱邪浪三来荒村的目的一一毁尸灭迹,转移人质。李刚急忙回头对千牛卫首领说:“留下几个兄弟先带囚车走。敌众我寡,不宜久留。我来断后。”说完,李刚又杀上前去。不过这次不是纵向深入,而是像刮痧一样骚扰敌军的前锋。使得对方不得不乱了阵脚。但是这需要高超的控马技术,而李刚主要练的是轻功。
突然,马长嚎一声。李刚差点没被摔到马下。就在这时朱邪浪三急忙上前补刀。李刚突然伤口迸裂。情况万分危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释:(l):锋矢阵顾名思义,就是在全军形成箭状的样子。主将的位置在最前面,所以适合战斗力高的勇将。由于最前面的部队非常密集,所以也是突击阵形。请注意,所谓的突击阵形,并不是只有这种阵形可以突击,事实上所有阵形都可以下突击令但是不见得能够做到突击效果(全军穿入敌阵不会被冲散),也就是说,三国志五里面说的可以突击,是说真正战场上有突击的效果,而非只有此部队可以下突击令。顾名思义,就是在全军形成箭状的样子。主将的位置在最前面,所以适合战斗力高的勇将。由于最前面的部队非常密集,所以也是突击阵形。请注意,所谓的突击阵形,并不是只有这种阵形可以突击,事实上所有阵形都可以下突击令但是不见得能够做到突击效果(全军穿入敌阵不会被冲散),也就是说,三国志五里面说的可以突击,是说真正战场上有突击的效果,而非只有此部队可以下突击令。(转自中国古代阵法大全图解)
(2)朱邪:亦作“朱耶”。唐时西突厥部族族名,世居沙陀,后归唐。族人以朱邪为复姓。唐德宗时朱邪赤心以功赐姓李,名国昌。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勗即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