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给将血更多支持
洛阳,中原大地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与古都长安相比,也是饱经战火离乱,却同样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散发着沧桑古老的味道,文明在这里绽放毁灭,循环不休,从未断绝。
不过现在,洛阳在大秦治下,还只能算是一个军事重镇,承担不起其他的作用。
这里大军环绕,军营密布,让这座古城显得庄重而又肃杀。
大秦成武七年四月,晋国公,冠军大将军,枢密副使,河洛巡访使赵石一行,终于到达洛阳。
以大将军张培贤,河洛布政使韩聪为首的河洛文武,迎于十里之外。
两位大将军相见,按照朝廷礼仪,做足了样子,两位大将军在众人簇拥之下,这才回转洛阳。
河洛布政使韩聪,出身资历官职都是不凡,但与这两位大秦上将相比,却要差上不止一层了。
而河洛作为征伐后周的起点,与河东,河中,西北等边地一样,武臣为主,文臣为辅,在这里,大将军张培贤的一句话,要比布政使衙门的文书还要好使的多。
一行人声势不小,但层次分明,没有半点混乱。
军兵护卫于外,核心处便是两位大将军的仪仗,河洛文武随行于后,河洛布政使韩聪虽与两位大将军同行。却落后一些。看上去更像陪客。
实际上。河洛布政使韩聪已经卸任,只等过上几日,彭为年到了河洛,两人交接之后,韩聪就可以启程回京述职了。
对于两位两个大将军要说什么,要做什么,有着怎样的心思,韩聪都不会太过关心。他人虽然还在河洛,但他的注意力,却已经去到了长安户部任上。
不说韩聪如何,只说赵石,张培贤两人。
两个人也算是老熟人了,同为大秦上将,恩怨也很难说的清楚。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景兴年间魏王李玄道率军东出,那会儿赵石是鹰扬将军,张培贤官职已贵为潼关指挥副使,两人在军中无论威望还是官职兵权。差的可不是一丁半点。
到秦军第二次东征,两人都有了变化。赵石因灭蜀之功,已然顺利的迈过了大将军的那道门槛,张培贤呢,也更进了一步,稳稳压在赵石头上,掌握了数十万大军的兵权。
那会儿两人也都算得上是春风得意,因新老之间隐隐的排斥作祟,赵石差不多算是被逼着去了河中,张培贤则率军征战河洛。
之后赵石一发不可收拾,率部横扫河中,无人敢试其锋芒,最终,更是不顾朝廷之意,与金人战于太原,终是受了挫折。
张培贤这边儿也不好过,和后周名将孟珙纠缠,铩羽而归,用江善之计,退后了潼关,第二年,后周临阵换将,一杯毒酒毒死了孟珙,张培贤率军大进,这才破了洛阳。
说起来,那会儿两人算是较着劲儿呢,两人攻伐不利,也有不能同心协力的缘由在里面,很多人都能看的出来,只是朝野内外,谁都不敢明说罢了。
在这个时候,两人的差距就显出来了,赵石根基不稳,行事也偏于急躁了些,虽一直带着一这权势,除了皇帝陛下,整个大秦已没人能比得了了。
所以,能这么轻言细语的说话,还没摆什么架子,可不是让人松了一口气嘛,在文臣心里,这是好兆头,希望那位新来的顶头上司,也能如此才好。
而搁在将领们心里,轻松之余,也都暗道,还得是大帅,换了旁人,怕是都要矮了一头,哪能如大帅般,如此轻松写意跟赵魔王言笑无忌,又能平等论交
其实,由此也能看的出来,大将军张培贤深得上下之心了。
不多时,洛阳城高大的身躯,便已越来越真切的展现在赵石视线之内,高大的城楼,厚实的城墙,大秦的旗帜在城头烈烈飞扬,一眼望去,几乎和长安没什么区别。
“好一座雄城。”赵石赞了一句,这确实是他第一次见到古洛阳的雄姿,没有第一次见到长安城那么心情激越,却也有几分感慨,这就是洛阳,盛产帝王。。。。。。以牡丹而闻名天下的洛阳。
这个时候,他便感觉出来了,洛阳和长安确实不同,提起长安来,一定会想到大唐盛世,想到璀璨如星的文人墨客以及那些流传千古的故事和诗篇。
但一提到洛阳,首先想到的便是牡丹花节,这就是区别,非要说一点什么的话,就是这里少了几分帝王之气。。。。。。。
张培贤闻言,哈哈大笑,扬鞭指着洛阳城,“确实雄壮。。。。。。但在咱们面前,先想到的是,肯定是怎么把它打下来,老夫可是听闻,当年国公入长安时,在景王府一番高论,震惊四座,老夫应该没记错吧”
赵石不由失笑,那会儿的一些胡言乱语,没想到还有人记得,“这么说来,应该是英雄所见略同了”小说将血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小提示:电脑访问进qiuxiaoshuo.com手机登陆m.qiuxiaos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