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常风,替朕拉个皮条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正德十二年,冬。正德大皇帝凯旋回京。

  留京的次辅杨廷和率文武百官于安定门恭迎圣驾。

  正德帝没有乘坐龙辇,而是骑着战马。身穿应州之战时的那身盔甲,腰挂大宝剑。那真是威风凛凛,英姿飒爽,有太宗遗风。

  正德帝身边的武将们,亦是个个一身铠甲。护驾的边军士兵身上皆有一股杀气。

  锦安侯,两军都督常风高喊一声:“大明神威无敌灭寇光武雪耻扬威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横扫北虏圣武大皇帝,回京喽!”

  这个奇葩的皇帝号不是正德帝自封的,而是常风灵机一动临时现编的。

  这皇帝号一喊出来,正德帝先是一愣。随后龙颜大悦,心道:常风啊,还得是你!文官们都说江彬、钱宁会拍马屁。但要说拍马屁,朕谁都不服,就服你常风!你简直就是天下第一马屁精!拍的朕颇为受用,哈哈。

  护驾的数万将士发出齐声呐喊:“大皇帝威武!威武!威武!”

  那排山倒海般的呐喊震天撼地。迎驾的一众文官大受震撼。

  正德帝兴冲冲的走向了自己的老师,次辅杨廷和。他道:“杨先生快快请起。”

  杨廷和起身:“臣恭迎皇上凯旋。”

  正德帝一脸兴奋的对杨廷和说:“杨先生,此番应州大捷,朕亲自上阵。还亲手砍杀了一个鞑靼骑兵。”

  杨廷和听了这话目瞪口呆。

  正德帝环顾群臣:“常破奴何在?”

  常破奴上前拱手:“臣在!”

  正德帝瞥了一眼身边的张永:“宣旨!”

  张永展开黄绢布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户部署理右侍郎常破奴,出身世代忠良之家,人品贵重,精明强干,勤于职守。若无常破奴调度军饷粮草有方,岂有应州之大捷?特旨实补户部右侍郎,官升正三品。钦此!”

  正德帝回京后的第一道圣旨便是给常破奴升官。文官们心中明镜一般:常家的势力今后又要大上几分。

  且三十岁的侍郎.大明自开国以来也找不出第二位。只要常破奴继续老老实实混资历,入阁是迟早的事。

  常破奴叩首:“臣谢皇上恩典!”

  接下来是入城仪式。大明有制,皇帝御驾亲征,在外打了胜仗凯旋,边军的职责是护送皇帝到安定门前,一般不会进京。

  此番则不同。骁勇的边军将士与团营兵一同威风凛凛的进了京。

  皇帝凯旋归来,奉天殿开大宴礼。文武百官齐聚一堂。

  大宴礼开始前,正德帝命司礼监秉笔谷大用宣读应州大捷功臣们的封赏圣旨。

  老将王勋加后军都督衔,封延绥伯。

  司礼监掌印张永赐“威勇太监”号,加右军都督衔,兼任北直隶都司。

  江彬遥领宣府、大同、辽东、延绥四镇总兵。特进光禄大夫散阶。

  其余参战将士,将领中功高者连升三级,其余亦升一级。士兵除斩首赏银外,另普赏每人二十两。

  至于常家。除了常破奴转正,锦安侯、中军都督常风兼领前军都督。

  刘笑嫣封威国夫人。

  常青云授从五品伴读郎。

  锦安侯府护家犬封“都察院清廉大御史”,职正五品。

  谷大用读这份长长的封赏圣旨,足足读了两刻时辰。

  朝廷里的人精们赫然发现,圣旨中封赏的三百六十多人中,只有常家的常破奴一人是文官。其余皆是武将。

  这不合情理。要知道,此战随驾的不光全是武将,亦有不少文官。

  正德帝的用心显而易见:挟大胜之势打击文官势力。

  封赏圣旨念完,正德帝并未在奉天殿宣布收天下兵权于皇帝的爆炸性圣旨。他直接吩咐开宴。

  刹那间大乐齐鸣,宦官们端着酒菜在奉天殿内来回穿梭。

  常风左边坐着杨一清,右边坐着老兄弟徐光祚。

  徐光祚笑道:“我说常爷,今日皇上凯旋,最出风头的就是伱常家!连你家的狗都封了五品官儿。”

  “这让我想起来弘治元年,怀恩老内相回京,孝宗爷出城亲迎。那一天也是常爷你最出风头。”

  常风抿了口酒:“以后别老一口一个常爷了。你得正儿八经喊我一声大爷。”

  徐光祚骂道:“你占老子便宜!你啥时候成我大爷了?”

  常风道:“那咱俩得好好说道说道。你家灵儿过几日嫁给我家青云。你是不是得喊我一声姻伯?姻伯也是伯。以后你见面喊我大爷不吃亏!”

  徐光祚笑骂:“快去你的吧!”

  杨一清却提醒常风:“你发没发觉,今日大宴礼,我的文官同僚们看你的眼神不太对。”

  常风喝了口酒:“是不太对。他们此刻已将常家人以及常家的狗视为仇敌。”

  杨一清有些担忧:“皇上今日对常家的恩赏,把常家推向了文官的对立面啊。”

  常风道:“无所谓。从刘健、谢迁执掌内阁时起,我就已经是文官的敌人了。”

  杨一清又道:“我收到了一些风。说皇上要将天下兵权收归于己。今后统兵权、调兵权皆归皇帝一人之手。有这回事嘛?”

  常风答:“有。”

  杨一清道:“此事若皇上下旨,恐在京中酿成政潮啊。”

  常风问:“你选择支持谁?皇上还是文官?”

  杨一清沉默良久后道:“我会选择沉默不言。”

  常风道:“嗯,你有苦衷。我想皇上会理解。”

  大宴礼过后,正德帝宣常风祖孙三代到豹房饮茶。

  正德帝先让张永给常家人倒了茶。

  盏茶过后,正德帝问常风:“你知道朕今日请你喝茶是为了何事嘛?”

  常风拱手:“请恕老臣愚钝,老臣不知。”

  正德帝正色道:“朕打算让你拉个皮条。”

  此言一出,常风一口茶呛到了喉咙。

  正德帝道:“你惊什么。朕没开玩笑,朕真要你拉个皮条。你猜朕让你拉的是谁?”

  若换做愚钝些的官员,一定会答几个风骚的有夫之妇的名字。谁人不知皇上喜好他人之妻?

  常风却是朝中人精里的人精。永定河里的千年老王八都没他精。

  常风思忖片刻,答道:“恕臣妄自揣度圣意。您应该是想让臣拉杨廷和。”

  正德帝笑道:“继续说。”

  常风答:“皇上要收天下兵权,满朝文官皆是阻力。兵权是文官们的命根子,您若强收兵权恐酿成政朝。”

  “大战刚过,朝廷最不需要的就是满城风雨的政潮。”

  “若文官的领袖能够站到皇上一边,则形势立变。”

  “都说文官领袖是内阁首辅。如今则不然。梁储虽是首辅,但其人忠厚。真正的文官领袖是次辅杨廷和。”

  “若杨廷和支持皇上从文官手中收夺兵权,则水到渠成。”

  正德帝拍案叫绝:“常风,你真是朕肚子里的一只蛆虫!啊不,蛔虫!”

  “朕不过说了‘拉皮条’三个字,你便猜到了朕之所思所想。不愧是从小看着朕长大的老臣!”

  “先皇不仅给朕留下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还给朕留下了一位值得信任的至亲贤臣啊!”

  正德帝这是在学习常风戴高帽的技巧,反向给老常戴高帽呢。

  常风却很是冷静:“禀皇上,若想让一个人改变自己的立场,就得开出能让他动心的价码。”

  “臣只带着一张嘴去劝杨廷和,是劝不动他的。”

  正德帝会意:“朕不会让你空手去见杨廷和。朕的价码是,杨廷和取代梁储,任内阁首辅,文官首揆。”

  “杨廷和之子杨慎,升经筵讲官。成就杨家一门两帝师的佳话。”

  常风思索片刻后道:“这个价码足够大。应该能让杨廷和转变立场。”

  说句题外话,一部《明实录》,两条线贯穿始终。一条线是中原王朝与北虏、女真之间的战争。

  另一条线便是皇帝与文官的博弈。

  皇帝对文官绝非简单的君臣关系。双方有时合作,有时对立。有时皇帝甚至需要开出价码,收买文官。

  如今正德帝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要去收买杨廷和。

  正德帝道:“杨先生这人我是了解的。李东阳离任后,朕让忠厚平庸的梁储压了他数年。他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很是不满。”

  “这一遭,朕就让他得偿所愿!只要他顺着朕的意思!”

  正德帝今日正在兴头上,干脆将自己的计划向常家人和盘托出。

  正德帝道:“人人都以为朕是好战之君!他们却不知道朕好战的缘由!”

  “朕这些年之所以醉心于征讨鞑靼,是为了打一场打胜仗,好在军中立起不世之威。让军心尽归于朕。”

  “军心归了朕,朕才能从文官手中夺回军权!”

  “夺回军权,只是朕的第一步!”

  “自土木堡之变后,文官权力制衡甚至压制皇权已成常态。大明的皇帝几乎成了文官的傀儡!”

  “太祖爷泉下有知,恐怕孝陵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了!”

  “文官们之所以在京城、地方肆意贪污纳贿、盘剥百姓、吸食民脂民膏,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权力过大!”

  “朕有了军权在手后的第二件事,便要开始剥夺文官权力!”

  “为了这个目的,朕就需要重用一拨人,取代文官。”

  “朝廷无非五拨人。文官、武将、宗室、内宦、勋贵。常风,你说朕该任用哪一拨人,逐步取代文官?”

  常风侃侃而谈:“武将不成。有唐末藩镇割据的前车之鉴。各镇节度使既管兵,又管民,宛如土皇帝一般。天下不乱才怪。”

  “宗室亦不成。有汉时七王之乱和晋时八王之乱为鉴。”

  正德帝打断了常风:“你还少说了本朝的靖难之役。靖难之役后,太宗花了数年,削弱藩王权力。为的就是防止出现第二次靖难之役。”

  “朕知道,这话你不敢言。朕替你说了。”

  常风继续盘点:“内宦可用,但又不能完全放手给他们重权,以防本朝出现第二个刘瑾。”

  正德帝哑然失笑:“算来算去,就只剩下勋贵了。你常风就是勋贵的一员啊!”

  常风沉默。其实他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正德帝道:“你跟朕想到一起去了。朕此次厚赏常家,把你们常家上下升了个遍,就是想开个重用勋贵的头儿。”

  “朕不日还会颁旨,命南京守备,魏国公徐鹏举监管南京土地田亩事,分应天巡抚之权。”

  “另外,定国公徐光祚也该出来管事。朕会命他去户部办事,监督核销今年秋赋的账目。”

  “另外还有几位公爵、侯爵、伯爵,朕都会给他们安排实差。”

  谁也不是算命先生。谁也不会想到,正德帝弱化文官权力的想法,会直接导致他的英年早逝。自然,这些都是后话。

  常风拱手:“皇上,圣明啊!”

  正德帝转头望向常破奴:“户部那摊子事你要替朕管起来。再过三四年,朕要升你为尚书,让你做朕的钱袋子!只要你好好干,用不了十年,朕让你入阁拜相!”

  常破奴连忙跪地叩首:“多谢皇上信任。”

  正德帝叹了声:“唉,你自小与朕一处玩大,从幼年时就是朕的挚友。朕不信任你和你爹,又能信任谁呢?”

  转头正德帝又望向了常青云:“你要跟徐光祚家的闺女成婚了。成婚当日,朕会到场给你主婚。”

  “啊,对了。今夜你就留在豹房吧!”

  现代人有婚前单身派对。正德帝思想前卫,亦想给常青云一个单身派对。好好让豹房的大姐姐们跟他放荡放荡。

  常青云听了这话两眼放光:“多谢皇上恩典!皇上,圣明啊!”

  常青云嚎“圣明”的腔调,跟他祖父一模一样。

  当天夜里,常风去了次辅杨廷和府上。

  二人在后花园喝茶闲谈。

  常风品了一口香茗:“好茶,好茶。”

  杨廷和问:“常兄,说吧,你今日到寒舍有何贵干?”

  常风笑道:“咱们自弘治初年相识,在福建永宁卫城并肩作战。算下来得有三十年的交情了。”

  “当着你,我不说虚头八脑的废话。”

  “皇上想收天下兵权归于他手。今后兵部会变成摆设。各地督抚也会失去统辖境内卫所军的权力。”

  “皇上希望你能支持他。不白支持。皇上的价码是,其一,让你升任首辅,成为百官之首。”

  “其二,提拔你的儿子杨慎为经筵讲官。让杨家一门出两位帝师。”

  杨廷和站起身:“真是一个诱人的价码。”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231404/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