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师造化,法自然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那可说来话长了,其实春秋以降,各国互交人质便极为常见,其中最为知名的,莫过于秦始皇帝,曾于赵国做质子。匈奴入质起始于宣帝朝,彼时大汉宣称‘事汉则安存,不事则危亡’,于是匈奴单于只好遣子入侍,此后,匈奴质子入侍中原王朝代代不绝。刘贤弟年已十五,既为世子,他也是身不由己。”

  “据闻那些更北边的部族,历代亦有入质的世子呢。”思霓道。

  此话一出,少姝发现母亲竟有这“许多事”没同她说起过,或是还没来得及说起?小孩子,总是忍不住会惊奇的窥视着母亲。

  尽管她们娘俩成天腻歪在一起,但在渐渐长大的少姝心中,朦胧觉得:母亲的过往,确切地说,母亲少年时的过往,神秘而瑰丽,仿若笼罩着层层幻彩的面纱,她是否也曾娇憨天真地格格嬉笑过?或同她的好姐妹们喁喁私语至天明过?或是为件着了迷的事追问长辈痴痴纠缠过?嗯,看着总不大像。不过,她相信母亲与狐岐山之间有着某种妙不可言的连结,是她最想探寻的。

  “是的叔母,刘贤弟也有提及,鲜卑世子拓跋沙漠汗年长他几岁,在早些年已入洛为质了。”

  子猷冷静的声音将少姝的神智瞬间拉了回来。

  “既是匈奴的世子,又何以刘姓?”少姝纳闷,她想起了自诩“匈奴别部”的匐勒家族,其姓氏便有别于中原之人。

  “据刘贤弟讲,他本是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后裔。昔时,汉高祖将宗室之女作为和亲公主嫁给冒顿单于,且与冒顿单于相约为兄弟,如此,冒顿单于的子孙多以刘氏为姓。”

  “哈,那不是等同于跟了娘舅家的姓氏了?”

  “形势比人强,也只好妥协。自匈奴附汉后,汉对匈奴怀柔以治,经数十年休养生息,复又对中原形成了威慑,于是,魏武帝采取了将匈奴分为五部的策略,既有分化瓦解之意图,也是用其来抵挡其余北狄入侵,立其中贵者为帅,都由‘并州刺史’监护之,匈奴贵族首领也被编户齐民,‘单于’之号于此废止,再无实权了。”

  “魏武雄才,竟是分而治之,都有哪五部,分在了哪些郡县?”

  “我想想,其左部所统万余落,尽于太原故茲氏县;右部六千余落,居祁县;南部三千余落,居蒲子县;北部四千余落,居新兴县;中部六千余落,居大陵县,从地域来看,大约都居于汾水和涧水一带。而这刘渊世子,便是左部帅刘豹之子,‘末代’单于於扶罗之孙。”

  长见识了,少姝想着挺了挺纤细的脖颈,半晌又言:“我看他谈吐行为,穿戴吃用,似与中原人并无大异。”

  “有趣的是,刘贤弟亦自认与我等同是华夏族人。”

  “想起来了,史记上说,”少姝眸光闪动,清清喉咙,“匈奴其先祖夏后之苗裔也,商灭夏朝,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带着父亲留下来的妻妾,避居北野,即化为匈奴族,这也许便是刘渊世子自认源出华夏的道理了。”

  “没错,悠久华夏,本由多部融合而成。早起时,我们三人上了源神庙,稽首拜过庙中供奉的尧舜禹三位神像,凭吊舒怀,不觉心游八荒,思接千古。谈及唐尧定都平阳,虞舜出自东夷,夏禹起于西戎,皆因治世之才得上天授命,垂范之下,华夏诸族无不戮力同心,一派政通人和的气象。”

  (平阳:即山西临汾。先秦时代,中原王朝泛称中原,黄河中下游周边四方的南方部落为“蛮”、北方部落为“狄”、西方部落为“戎”、东方部落为“夷”,“蛮夷戎狄”是中原王朝对黄河中下游周边部落的称谓。)

  这番见解思霓很是认可,她又补上一句:“是啊,自古以来,华夏之盛大,非只谓地域邦国之大,更兼气度恢弘之大,追根溯源,正在尧舜禹圣绍功传,范仪百代,后世仰止追慕至今,亦不无道理。”

  “刘贤弟他喜读史传,尝言,鄙弃随何、陆贾缺乏武功,遇上汉高祖而不能够建立起封侯之功,周勃、灌婴缺少文才,追随汉文帝却不能开创教化之业。幸逢盛世明主,更应发扬大道,若学识不足,则是君子所看不起的。”

  思霓笑道:“如此看来,莫非刘世子还想作金日磾么?无怪乎他年纪不大,已深谙招揽贤才之理。”

  “他一向推崇由余、金日磾等佐命元勋,素有推诚接物的胸襟,此去入朝,必是希冀大展宏图,以全名臣志向的。”

  少姝凝神回想翻读史书时的确切印象,缓缓道来:“由余,出自春秋西戎,是秦穆公的亲重谋臣;金日磾(mìdī),本是匈奴休屠部的太子,因兵败归降霍去病,入长安在宫中养马,受武帝赏识而赐姓为金,更受托孤之命,成为昭帝朝四大辅臣之一,得封敬侯,陪葬茂陵。从其出身,不难看出刘世子看重他们的缘由。”

  “唔,说来说去,仍是华夏文而化之的功劳啊。”思霓又殷勤招呼起来,“来,来,子猷先生也别尽是记挂着给学生讲授了,这一桌菜都要凉了。”

  不想子猷听了越发激动,干脆将木箸拍于桌上:“叔母说得极是,侄儿读史亦有观感,别说一代人,数代更迭也展眼即过,须知,比人长久的是朝代,比朝代长久的是民生,比民生长久的则是文化,不觉深思,华夏文化的源头又在哪里?”

  子猷停下,定定地看向妹妹,目光有所期待。

  少姝一时张口结舌,未敢轻言。

  思霓点拨道:“不妨找找,《易经》里头的说法?”

  “嗯,物相杂曰‘文’,是指不同的事物之间相互依存,融合,促动?”

  见子猷鼓励地点头,少姝又道:“万物化生之‘化’,则有造化生成之义?”

  带着满脸孺子可教的欣悦,子猷慢语接下去:“物一无文,可见先圣对‘文’之界定,皆与自然万物相关联,而‘以文化之’,便是用它们来陶冶性情,教行迁善的功夫。”

  思霓红唇边的笑意渐渐浓郁起来:“华夏初民秉性谦卑,务实求存,足跨山川河流,目追日月星辰,记天时,修水利,兴稼穑,制耒耜,乃至缫丝织布,冶金塑陶,无不是以造化万物为师,渐成博大。”

  “我明白了哥哥,你所问的华夏文化之源,究竟还是造化自然!”少姝语带兴奋,不觉在原地蹦了蹦。

  “不错,师造化,法自然,修学进德之人不可忘却分毫,

  如此,方能慧观大道运行,觉知天地众生,通达于心,感受于身。”

  思霓眼中耀动着清亮,看向女儿:“人文之珍贵,虽无形影却永不消散,像四季轮替般,在生生不息中流转下去,接续点亮人们心中埋藏的火种,温暖他们,照彻生命里的种种悲喜。”

  “方今所有的,是久远岁月而来的馈赠,也还将走向未来的冀望,咱们能做的,唯有用心领悟,日后,再郑重交予来者。”子猷言罢,仿佛深深陶醉在自己的情怀中,斟过一杯槐花酿,唏嘘饮尽。

  思霓回味半晌,依旧用她温文的语调叮咛道:“少姝,哥哥说的修身内证之理,须字字牢记,日后方能体悟啊。”

  母亲常作如此提点敦促,记住这个,记住那个,现下不懂没什么要紧,往后总有明白的一天,但如若什么都没记住,却明白什么去?

  少姝郑重应声,含在嘴里的箸头硬是留下一道浅浅的齿痕。

  除了铭记方才这番教导,犹令她肃然起敬,心下大为震荡的,更多在子猷本人,或者说,是在世代以“文而化之”为己任的华岩书馆。

少姝的山水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236653/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