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渡槽上的童年往事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这时,有收工的人路过这里,看到了这一幕。

  “老杨,这么好的果树,干嘛要砍掉呀。现在这些果树都挂果了,砍掉多可惜啊。”

  “你以为我想砍掉这些果树吗?是有别人家的孩子自己摘果实吃时从树上摔了下来,跑到我家里去骂街呢。我把这些果树砍掉了,以后就不用再受这份气了。”

  他把肚子里的苦水一股脑地倒了出来。

  “这又不是你的过错,别人家小孩随意摘你家的果来吃反而有道理了。剩下的这几棵果树,你就不要再砍了。起码结果的时候大家都得品尝一下,平时哪个家里面有人咳嗽什么的,用它的叶子煲水来喝,止咳效果也不错。”

  这名路过的职工情真意切地说道。

  于是,就剩下这几棵果树幸存了下来。

  砍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树,杨辰父亲的手也累了。

  静下来之后,他觉得这个职工讲的话好像也有一定的道理。

  自己又没做错什么,干嘛非要砍掉果树!

  那个泼妇就是看到他这样的老实人可以随便欺负,才敢登门开骂。

  要是换作其他人,她连屁都不敢放,纯粹就是一个欺软怕硬的主。

  于是,剩下的这五六棵枇杷果树也就成为了“公”树,到了结果成熟的季节,谁人想摘就摘,哪個想吃就吃,杨辰的父亲再也不会去过问。

  眼下,这几棵果树正在舒展着墨绿的叶子。

  茂密的树冠中,几只知了正在引吭高歌。

  树下有人放置着木凳子或竹椅子,方便遮阴和乘凉。

  此时,杨辰跟着爷爷走到了生产队的菜地旁。

  这一片菜地是生产队划分给每家每户用来种植蔬菜的地方。

  这一大片菜地有五六亩的面积,生产队是根据每一家每一户人口的多少来分配的。

  像杨辰家里一共有八口人,就能分到了6厘地。

  人口是六人以下的,每家是4厘地。

  以前杨辰问过父亲,这个1厘地是怎样换算面积的。

  父亲说,10厘地就是1分地,10分地就是1亩地的面积。

  如果按学校课本上正规的计算方法就是1亩地等于666.67平方米。

  可见,生产队在分配地块面积时,是按照传统的方法来计算的。

  杨辰从读小学的时候起,每天放学后,只要是晴天,他都会来到自己的菜地淋菜。

  父母每天要出集体工,收工的时候,天已经基本上黑了。

  家务活只能由他这个大哥来干了。

  弟弟们在家里,也是由大的帮着照看小的。

  每天,哥哥挑水淋菜,家里的弟妹几个人,一起在追逐打闹,自己玩耍。

  杨辰读小学时,由于个子长得不是很高,每次去挑水淋菜的时候,总是要先把扁担两端的绳子缩短后,才开始挑水。

  这样做,主要是防止在挑着水桶走路的时候,桶底不至于会拖到地面。

  还有,就是挑着水桶走进菜地的时候,桶底不会刮碰到菜叶,致使蔬菜折断。

  杨辰到外面读书以后,菜地就是妹妹来接替他去挑水淋菜了。

  中间的那三个哥哥,放学后就知道玩耍,哪里会主动去菜地淋菜。

  距离菜地两百多米远的地方,那里有一条横空架设的渡槽。

  这条渡槽长约一百五十多米,离地面有八米多高。

  这是六十年代中期的产物,在杨辰懂事的时候,这条渡槽就存在了。

  后来,杨辰听父亲说,为了修建这条渡槽,那可是集中了整个农场所有的人力和物力来修建的。

  这条渡槽从开始到修建好,前后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

  当时,为了赶时间,抢进度。生产队对于到十七公里外装石头的职工,也是按照抢工分的形式来进行的。

  装车的人分为两个小组,以车为单位,哪个组装得多,得到的工分就会高。

  那时,装车的人每天所得的工分比在队里堆泥巴的工分要高2-3倍。

  看到装车的人获得这样高的工分,在队里垒泥巴的那些人心里开始不平衡了。

  有不少人找到队长,要求去装车抢高工分。

  当时,就有放牛组的胡依裁、汪向铲和汤盛伐三人。

  这三人个子并不是很大,但是头脑好用,嘴巴能言善辩。

  三张嘴说得队长哑口无言。

  最后,也只能满足这几个“癞痢头”的要求。

  谁知道,这三个患有“眼红病”的人,才去装了一天的车就打了退堂鼓。

  不是他们不想要高工分,而是他们爹妈生的儿子太矮小,根本就吃不开这种重体力活。

  装车拼的就是体力活,三五十斤重的石头自然不在话下。

  可是,很多大块一点的石头都是超过一百斤的。

  要想把这些大块的石头装上一米多高的车厢谈何容易!

  当晚一收工,这三个人立即找到队长说:“不干了!”

  一时间,这三个人唯利是图的小丑嘴脸,成为了所有人的笑柄。

  凡是参加渡槽建设的人,中午饭都是由食堂的人送到工地的。

  在施工现场,砌石头和挑泥巴的人吃完午饭后,只是作了短暂的休息后,又要开始做工作了。

  有抽烟习惯的男人们,也在趁着吃饭的空隙,拿出随身携带的烟盒。然后,自己用一小张烟纸把烟丝卷成“喇叭”状。

  当旱烟卷好后,用自己的口水将纸张的边沿粘住,一支简易烟就卷好了。

  随后,拿出身上的汽油打火机,“咔嚓”一声,火石被摩擦的力量产生了密集的火星。

  火星将火机内的棉签点燃,一股蓝黄色的火焰便出现在火机的上端。

  抽烟的人用火苗点燃了“喇叭筒”卷烟。

  然后,就开始大口大口的吸了起来。

  到了下午六点钟,工地就要捡工具准备收工了。

  因为那些负责砌墙的人,都是场部基建队的职工。

  他们干着重体力的技术活也一整天了,人马都已经疲乏。

  还有就是,他们的家,距离修建渡槽的地方有二十公里远。

  就算是坐上四轮拖拉机,也要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

  收工后,拖拉机就停放在位于场部中心地带的篮球场旁边。

  第二天早上,司机要在六点多钟的时候准时启动拖拉机,然后出发,开往二十公里外的施工地点。

  渡槽两端砌有梯形的挡土墙。

  挡土墙有四五米高,用于堆高的泥土就是在附近取土的。

  当这一扇巨大的土墙垒得足够高的时候,在水沟的两旁形成了巨大的泥坑,遇到下雨天,低洼处就会形成长方形的水塘。

  直到冬天,这些水坑里依然还有水。

  这条渡槽一共有八条石头柱子。

  柱子是由场部的基建队专门负责砌墙,下面的地基是边长一米五的正方形。

  到了地面上,就缩小成为一米二的正方形。

  石头结构的柱子砌得达到高度时,再用很多的木头做顶筒,然后做成U字型的模板。

  模板内放置有直径十二毫米的钢筋,在水泥渡槽的上方,每隔几米远,就放有3-4条直径十六毫米的钢筋作为面上的拉力筋。这样做,是为了防止U型渡槽被水压撑裂。

  小时候,杨辰经常和小伙伴们爬到渡槽上,从这一头跑到另一头。

  在穿行渡槽的时候,每站起来走了几米,又得弯下腰来蹲下,这样才能穿过渡槽面上的拉力筋。

  也有些大胆的男孩子,他们壮着胆子,敢从渡槽面上的拉力筋上跨过。

  胆小的人,抬起头看到渡槽顶部离地面有将近十米的高度,就产生了胆怯的心理。

  最终,大多数人还是老老实实地低着头穿行过去。

  听那些大人说,1976年的洪水涨得很高,最高处的水位距离渡槽顶部只有两米多的高度。

  也有好些人,把渡槽当作跳台,从上面跃入水中。

  一转眼,自己的童年时光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永不再回头。

八十年代红土地上的春天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240985/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