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种菜天赋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自从华夏与毛子决裂之后,红色阵营也陷入了全面撕裂状态。

  1975年安南统一之后,紧跟毛子步伐。

  华夏曾为安南提供了不计其数的战略物资、武器装备、经济援助,折算下来的金额高达200亿美元。

  要知道华夏1978年的外汇储备仅仅只有1.67亿美元,可想而知我们当初付出了多少。

  安南紧跟毛子步伐之后,为了配合围堵华夏的战略,从1975年起就频频挑衅,至1978年时,冲突已经越来越频繁。

  安南国内的舆论也彻底转向,先是排华,又跟华夏论起边界问题。

  一时之间,张狂的不得了。

  我们有三个理由必须反击:

  一是为了反霸权。

  二是搞四个现代化建设要有比较稳定、可靠的环境。

  三是三十年来,天下承平已久,趁此机会验一验我们的成色。

  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

  此等狼子野心之辈,妄自尊大,实际不过土鸡瓦犬而,天兵一至,对方自然会灰飞烟灭。

  安南虽是小国,不过一百多年来,那块地方就没停过火。

  从战略上藐视敌人,从战术上重视敌人,这也是应有之意。

  况且,安南深得我们游击战术的精髓,能避免一些伤亡那就更好了。

  正所谓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早在秦伯伯恢复工作之后,楚江河曾言华夏与安南必有一战。

  如今眼下西南局势越来越紧张,在滇南地区工作的秦首长自然想找这小子聊聊,看这小子有什么论调。

  先是预言了他跟老宋工作的情况,又说准了安南的局势,怎么不让秦首长心惊。

  能说准一次可以说是偶然,能说准两次,这就得细细思量了。

  楚江河特意提到如果与安南开战,首先是进行山地战训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后就是一些从后世军事论坛看到的一些如何避免伤亡的方法。

  这一方面,他也不过是拾人牙慧。

  至于更加高深的战略问题,他可不会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能在这么大的问题上发言。

  实际上两军交战,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哪怕他两世为人,这方面复杂的知识哪里是他能懂的,只要秦伯伯不认为自己纸上谈兵就好了。

  不过他这边在说,那边秦首长却在手记,显然认为楚江河的建议还是可行的。

  这一点楚江河很是欣慰,希望自己的一些建言,能够帮助减少一些伤亡就好了,他也只能做到这些了。

  最后楚江河从高墙大院里走出来之后,心神还有些恍惚。

  经过孙主任亲自上阵暴揍自己侄子一事,小河村交公粮的过程自然顺顺利利的完成了。

  不过小河村还有的忙的,宋连声老爷子回京城之后,给他邮寄了大棚技术的相关资料。

  他又找胡书记批了点儿物资,在县里技术员的指导下,还有参考着宋老爷子寄的资料,带着几个小河村的几个种菜高手,在小河村搞起了大棚。

  这大棚技术在这时代也不算特别高深的技术,1970年已经在北方开始推广。

  到1978年时,北方已经有10万亩的规模,不过大都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与他们小河村无缘。

  往年他们还挣扎在温饱线,连饭也刚吃饱,哪里有心思搞这些,很多人连听都没听过。

  这不是有了小河村丰收的盛况,楚江河这才有了这個想法。

  此时已经8月份,这大棚建设完差不多已经9月份。

  如果顺利的话,小河村第一批大棚蔬菜就能在寒冬时节成熟。

  北方这时节冬天大多是白菜跟咸菜,其他的蔬菜实在少的可怜。

  关于吃的方面,很长一段时间都单调的很。

  小河村这大棚要是能搞好的话,这经济效益绝对比单纯的种粮食强多了,也能丰富一下餐桌。

  小河村规划了五十亩地来建设大棚,就算是失败了,也问题不大。

  这点损失,如今的小河村还能承担的起的,不至于伤筋动骨。

  谁知这大棚的进度出乎楚江河的意料,这几个种菜的高手,在县里技术员的指导下,竟把这些大棚伺弄的有模有样。

  短短的时间,那些韭菜就已经冒出芽儿了。

  让楚江河都有些喜出望外,这下过年就有韭菜猪肉馅的饺子可以吃了。

  楚江河也不禁感慨,实在是我们这个民族在种菜的天赋上出奇的高,这种菜的技能点也没少点。

  种菜实在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种族天赋,但凡有个能盛土的地方,我们都能利用上,然后种上菜。

  前世的时候,楚江河听朋友说起过一个趣事。

  家里买的房子带一个小院子,有一块草坪,父母来了之后,看到草坪的第一反应,并不会惊叹说这草坪长的多好。

  而是说:这块地可以种点青菜啊……

  由此可见一般。

  他还看过一个报道,说这在南极种菜的第一人也是华夏人。

  南极那是什么地方,常年被平均1000多米的冰层所覆盖,又常年有着极端天气。

  往往南极科考站的工作人员不能接触野生动物,打猎就别想了,平时都靠物资补给。

  可物资补给困难,很长时间才会来一次。

  所以这些科考人员,长期以来只能依靠脱水蔬菜,和罐头食品。

  直到2014年,一个叫王征的医生的到来,改变了这个现状。

  他在南极科考站待了一年,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还种出了蔬菜。

  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

  土壤?都是冰层,去哪里找土壤,直接上无土栽培。

  气温?科考站里的室温完全能满足蔬菜成长的要求。

  光照?直接上LED灯。

  水分?都是营养液。

  科考站里可都是科研人员,也不缺技术。

  就这样,王征医生直接在南极科考站种出了蔬菜,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能种出新鲜蔬菜的华夏科考站,在南极科考站风头一时无俩。

  听说还在不断拓展新的品种,还经常有人过去蹭吃蹭喝。

  果然不会种菜的医生不是好的南极科考员啊。

  ……

  就是油管上也有不少,留学生因为思念家乡滋味,自己种菜的视频。

  可见这天赋属实强的离谱。

逆流1978从生产队开始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241446/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