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心头的情绪很澎湃,但是手头上还有工作,所以杜安也没有急着去着手这个新项目”
任谁看到另一个自己就在自己面前,还只有上半身,都会有些不好受
杜安又扒了一口饭,缓缓咀嚼着,不说话
《终结者》正常的部分很好拍,那本就是杜安擅长的,就是这些特效镜头有些难搞,就像等会儿要拍的这场戏一样:接下来的这场戏,是拍终结者在一次追逐战之后被打坏了眼睛,回到临时住所把仿真眼球用刀割下来、露出下面的机械眼球的戏
跟剧组的特效师商量了之后,特效师钱国明建议用模型拍摄,说现在圈子里都是这么做的杜安到底是第一次拍摄这种特效片,所以就听从了钱国明的意见,还让他提前给苏云的脑袋做倒模,花了十几天的功夫弄出了这么个模型来
钱国明的水平还是不错的,这个模型栩栩如生,乍一看根本看不出和苏云本人有什么区别来,也难怪苏云的脸色不太好看了
不过杜安觉得还是不够满意
无他,只是因为觉得还是不够真,仔细观察之下还是能现这个模型比起真人来还是略显僵硬了,细节部分也无法做到和真人一样,特别是一旦动起来,这种僵硬感更加明显,远没有真人那么灵活
杜安甚至都想到了更远的部分:这场挖眼球的戏结束之后,是要拼接上苏云的正常表演的现在这个模型这么僵硬,和苏云的表演拼接上了之后,很明显会造成一种怪异感——就像是一个人从慢动作突然变成了正常动作,看起来会非常突兀
这是他不能容忍的
“用netbsp;杜安突然转头问旁边的一个人
这人是个面色白皙的男子,三十来岁的模样,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斯斯文文的,就是头有些乱
他叫郭庭坤,工业光魔驻组的后期特效师,是来指导影片拍摄中需要后期处理的场景该怎么处理等一系列问题的
“用netbsp;郭庭坤说道:“不过依照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来做的话,做出来的效果也不会比现在这个模型好太多,但是所需要花费的资金却多太多,所以从性价比上来说,我不建议用cg做”和一般技术人员只讲究技术不考虑现实因素不同,郭庭坤在资金和技术上拿捏得很好,这也是李明远会把他派来驻组做后期特效师的原因
钱国明对于杜安的话也不以为然,好心地插了一句嘴,“杜导,国内都是这么拍的,浪费钱不值得”
杜安知道钱国明说得没错,像钱国明这样想的人也是大多数,可在他看来,正是这种想法太多了,国内特效技术才一直展不起来:所有人都想着性价比,觉得凑合凑合就行了,技术怎么展想要展技术,就得有李明远那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杜安摇了摇头,“别人是别人,我是我”然后又转头问郭庭坤:“要是用cg的话,效果能好多少”
郭庭坤犯难了:“这种东西,很难量化的……”
杜安换了个说法:“那能不能让观众反复看两三次之后,还无法相信这是假的”
郭庭坤想了想,点点头,“可以,如果给我们的时间充足,慢慢做的话但是真的好不了太多,盯着看上五六遍还是能现不对劲的地方的”
这种程度已经是杜安可以接受的了,相信没有谁会无聊到去电影院把一部电影反复看上五六遍就为了盯着一个镜头看的
“那就行,”
杜安拍了板,“那就用cg做,这东西返库吧”
钱国明张张嘴,想说些什么,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得,这位爷的脾气他这么一段时间下来也是了解了,说一不二,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吧至于浪费的资金问题……那就留给制片人去头痛吧,不关他的事
杜安看了看周围人的表情,知道他们对于自己抠一个细节抠到这种程度很不解,觉得是浪费钱,不过他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在《终结者》中,终结者在几次追杀中慢慢破损,一点点露出人类皮囊下的机械结构,这是一个压迫感缓慢累积的过程,这种贯穿全场的压迫感也是这部戏的核心而挖眼球这场戏,是终结者第一次在观众面前表现出他非人类的一幕,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能不能震撼到观众,这一场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他不容许一点瑕疵,能做到多好,就做到多好,不然一眼就让观众看出来这是假的还不分分钟跳戏
即使是假的,也要让他们怀疑这是真的
在杜安看来,一部电影能不能吸引人,很多时候就体现在这些细节部分,《风月俏佳人》就是他这理论的一个代表——《风月》的故事其实很庸俗,但就是因为他细节设置得真实,朱茜和他表演得真实,所以才好看
就为了贯彻他的这种锱铢必较的细节精神,剧组多出了很多开支:比如说终结者和周仁利用先进了四十五年的黑客技术,在网吧入侵当地公安系统调档查询陈莎莎住址的戏,本来随便电脑上显示些乱七八糟让人看不懂的东西都行,他却专门请来了南大计算机系的教授做技术指导,务求专业还有之前送苏云去学习枪械相关知识,也是本着这个原则
唯一苦了的,就是苏云了
因为接下来挖眼球的戏改成了用cg做,苏云还被带去了化特效妆,等到出来的时候,他左眼闭着,被勒令不准睁开,上面涂满了绿色的颜料,还分布着一些红色的跟踪点——这是为了后期做特效的时候让电脑能够识别这些区域,从而数字化地添加内部金属结构
而这时杜安也吃完饭了,根本没有饭后休息的概念,直接跑过来开工小提示:电脑访问进qiuxiaoshuo.com手机登陆m.qiuxiaos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