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入秦,归根结底是出自同门师兄,现任秦国廷尉李斯的手笔。
李斯和韩非师承儒家名师荀子,是同窗好友,荀子从儒知法,两人尽得其法家学术真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韩非集法家思想于大成,写出了《孤愤》、《说难》等锦绣文章,广泛流传,世人赞称为《韩非子》。
半月前,李斯陪同秦王嬴政在咸阳宫后花园散步,散心之余,秦王开口问道:“李斯,我听闻你的老师荀子名传天下,丞相王绾前几天提过:惟荀子之学,堪当今日天下,名师出高徒,不知荀子先生现居何处。”
李斯躬身作揖道:“多谢王上称赞,老师学究天人,贯通古今,有儒家的根基,有法家的锐气,有墨家仁爱,有道家的超越,但是又非难诸子,卓然自成一家,堪称当今天下学派的颠峰,我只是老师不成器的学生,未得老师八分真传,老师现在应该在桑海的小圣贤庄颐养天年。”
嬴政却是有些不以为然:“李卿莫要妄自菲薄,你的学识与才干宛若明星,秦国一统天下的霸业,还需你多多的谋划,谏言献策。”随即他继续开口道:“荀子学问果如李卿所言,岂可屈做一个田家翁,不如你请他前来为秦国尽几分力?”
李斯默然良久,末了一声叹息:“造物之奥秘,生人之艰辛,非人力所能穷尽也!古往今来,治学巨子皆难见容于仕途,老师淡泊名利,恐怕难以请动他老人家。”
嬴政听后长叹一声:“野有遗贤,可惜不能为孤王所用,令人扼腕叹息,听说你还有一个同门师弟韩非,他的才学与你比如何?”
李斯答道:“韩非师弟是韩国公子,其才学十倍于我,尽得老师真传,更近一步,写出了一本法家的旷世巨著《韩非子》。”
嬴政有些惊讶:“是吗?大秦也是以法立国,《商君书》让秦国变法图强,国力鼎盛,一举超越六国,达到现在几乎可以问鼎天下的局势,不知道韩非能不能给孤王带来惊喜,让秦国再多一个商鞅?”
李斯回道:“韩非之才,胜过昭昭明月,微臣有《韩非子》一书,王上可以一观。”
嬴政略微沉吟道:“那好,你尽快送到文章殿,孤会在阅完奏章后,抽出一些时间仔细观看。”
……
李斯呈送上来的《韩非子》一书,深深震撼了嬴政的心,他连夜召见李斯进宫夜话。
是的,《韩非子》一书让年轻的秦王茅塞顿开,清除了许多执政决策上的疑惑。
嬴政已经大体廓清了《韩非子》的概貌,唯其如此,才有万般感慨,他博览群书,可没有一部书能给他如此说不清道不明的奇特感受,这部书在某些地方远远地超越了《商君书》、《慎子》的法家名著。
秦王嬴政认定,《韩非子》无疑将成为流传千古的法家巨作,这部新派法家书作前所未有的博大渊深,初读之下难以揣摩其精华所在,精读之后方能领略其坚不可摧。
嬴政在御书房中不断的踱步,晃得前来夜话的李斯都快头晕眼花了,他突然停下,拍手称赞道:“《韩非子》一书确实新奇,它承认‘势’是法治的源头条件,却又清醒地认为仅仅依靠‘势’不足以明法治国,必须将势与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国家大治,天下太平,这是一个很好的观点,孤王被韩非的论点深深地折服了。”
李斯也在一旁称赞道:“道理简述得睿智犀利而谐趣横生,韩非师弟的才学的确世之罕见矣”
嬴政拍手大笑:“不错,韩非所言至当,势治过甚,与人治无异。法、术、势三者结合,方为上策。”
从九岁起,嬴政便是秦国太子,从十三岁起,嬴政便是秦国之王,从二十二岁起,嬴政便成了天下第一强国的亲政君王,期间风雨险恶不可胜数,对君王不可或缺的正当权谋体味尤深,可谓烙印在心,刻刻不忘。
激动之余,秦王嬴政疑问道:“韩非如此大才,现在何处?可有功业加身?我似乎从未在影密卫搜集的六国良臣明将名单中看过他的名字。”
李斯叹道:“韩非师弟虽然身负经天纬地之才,但是不得韩王重用,满腹经纶无法施展,只得在临棠溪边结下草庐,埋首古籍经典之中。”
嬴政却是欢喜:“韩王不是伯乐,哪里识得千里马?韩非之才只有在我大秦这块土地上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化作参天巨木,李斯,你和姚贾立即采取行动,或威逼,或利诱,把韩非请到大秦来。”
李斯作揖称道:“诺。臣一定尽心竭力。”
“那好,夜深了,你下去吧。”嬴政摆摆手,斥退左右,自己却独身看向窗外的明月,思考着帝国霸业的未来计划。
“是,王上注意龙体,早点安歇。”李斯说完,退出御书房,没有人发现,他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PS:新书上传,请多多支持,求打赏,鲜花,月票,VIP收藏,各种求,谢谢!
小提示:电脑访问进qiuxiaoshuo.com手机登陆m.qiuxiaos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