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亚-伊朗古代奴隶制王国。大致相当于今伊朗的呼罗珊地区,在波斯帝国和塞琉西王国时期是一个省。公元前3世纪前期,游牧的达海部落联盟的帕尔尼部从今锡尔河流域迁徙到帕提亚,与当地居民融合。公元前247年,帕尔尼部的首领阿萨息斯杀死塞琉西王国的总督,以尼萨(今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为都城,建立阿萨息斯王朝。中国史籍称之为安息,西方史家称之为帕提亚。
帕提亚建国后,随着国土扩张,屡次迁都。公元前147年迁都埃克巴坦那(今哈马丹)。公元前90年迁都泰西封。米特拉达梯一世(前171~前138在位)即位后,首先进攻中亚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巩固东境;继而西进,占领米底及伊朗西北部各省,最后于公元前141年进入底格里斯河畔的塞琉西亚。这时帝国西以幼发拉底河为界,与罗马对峙;东北与康居和大月氏相接;东南占有坎大哈,远抵印度边境。帕提亚是横贯亚洲大陆的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经济上因过境贸易而得到好处。为此帕提亚与中国一直保持友好关系。公元前115年,汉朝遣使节至帕提亚,米特拉达梯二世令二万骑迎于东界。公元87年,帕提亚王遣使来中国献狮子、苻拔。148年,王子安清(字世高)来中国传布佛教,译经多种。
在西面,帕提亚面对满怀敌意的罗马,公元前53年,罗马统帅m.l.克拉苏•;迪弗斯率军强渡两国边界幼发拉底河,结果在卡尔莱大败,克拉苏•;迪弗斯及其子被杀。此后3个世纪内,帕提亚和罗马仍时有战斗。
公元1世纪初,帕提亚进入所谓“反希腊化”时期。在此以前,帕提亚的统治阶级追求希腊方式的享受,使用希腊语文,欣赏希腊戏剧,崇尚希腊风习;但被征服地区绝大部分并未被希腊文化所渗透,一直保持古来的伊朗文化传统。当帕提亚王权衰落,各省总督和部落首领纷纷独立时(公元1世纪中叶以后有18个小王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成为主流。同时,帕提亚人接受了琐罗亚斯德教。
帕提亚的最后一个王是阿尔达班五世(213~224在位)。他打退入侵的罗马人,并攻入罗马境内,迫使罗马皇帝以重金乞和。这时法尔斯的萨珊家族已经兴起,阿尔达希尔拓境北至伊斯法罕,东至克尔曼。阿尔达班与阿尔达希尔3战,于224年在伊斯法罕西北之霍尔米兹达干阵殁,帕提亚帝国遂亡。
这位骑射手是装备精良的帕提亚帝国军人。bc53,帕提亚军队在古叙利亚carrhae战役中打败了罗马军队,杀死2万人,俘虏1万人。来自中国的记录间接证实此事。一说:因为在后来中国与帕提亚的战争中,中国俘虏过罗马战士,他们的部队原是被帕提亚俘虏后派往东部的。二说:bc36,中国打败匈奴的一次战争中,俘虏了145罗马士兵,他们可能是被俘罗马军人后辈,逃离帕提亚后成为匈奴的雇佣军。中国来后将他们安置在甘肃一带。
初期帕提亚帝国:
帕提亚人(parthian)来自何处,如何建国,如何发展等等,限于史料描述有限,目前仍旧众说纷云,一团疑点。
根据罗马时代的地理学者史特拉波(strabo)的描述,帕提亚人的祖先可能是西徐亚人(scythian),后来演变成一支被称为帕尼(parni)的游牧部落,他们从巴克特里亚(bactria)地方入侵波斯帝国的帕提亚(parthia)地区,并在当地定居开始自称为帕提亚人,西元前三世纪时,帕提亚人的领袖阿萨奇斯(arsaces)趁著塞琉希德王国的巴克特里亚总督叛变,在阿萨克(assak)城(在今日伊朗与土库曼共和国边界附近)宣告独立。
西元三世纪的史家迪奥(dio)在所著的《罗马史第四十卷第十四章》中简单地描述帕提亚人的来源:
「他们就生存于那远古即有的蛮族中,甚至在波斯帝国治下已经自称为
帕提亚人;不过那时他们所领有的土地范围很小,就算在他们的势力范
围内,也没多少统治力。但是随著波斯帝国被马其顿人推翻,亚历山大
的继承者们又彼此争战造成自身分裂为许多王国,帕提亚人在阿萨奇斯
的领导下首次取得优势,自他以下,所有帕提亚统治者都以阿萨奇德为
名号。」
综合史特拉波与迪奥的描述,帕提亚人的祖先可能是一支名叫帕尼的游牧部落,原本居住在中亚大草原,在波斯亚凯门尼(achaemeniddynasty)王朝建立后,移居至今日伊朗与土库曼交界处至里海一带,那里是波斯帝国帕提亚(parthia)地区北部。帕尼人在西元前三世纪初左右将势力拓展到整个帕提亚地区,于是开始自称为帕提亚人(parthian),在西元前247年时,趁著塞琉希德王国内乱,帕提亚人首领阿萨奇斯在阿萨克宣告独立,成立帕提亚王国,是为阿萨奇德王朝(arsacidaedynasty)。虽说帕提亚人建立了一个小王国,不过其范围仅限于今日伊朗北部与土库曼共和国边界一带,建国之后大概有七十年的时间,帕提亚王国臣服于塞琉希德王国之下,每年都要纳贡。到了第五任国王米瑟拉达特一世(mithradatesi,171~138bc在位)时,利用塞琉希德王国国力衰退之际,首先向东对巴克特里亚发动攻击,将统治该地的希腊人政权赶往北印度。接著向西并吞旧米底亚
(media)王国的故地(今日伊朗高原西部),米底亚是整个两河流域的东侧翼,塞琉希德王国丧失该地无异是将整个两河流域拱手让给帕提亚人,果然到了西元前141年,塞琉希德王国的中部首府塞琉西亚(seleucia,在今日巴格达市附近)被帕提亚人攻陷,该年年底,帕提亚人控制两河流域中下游。
虽然塞琉希德王国在米瑟拉达特一世过世后发动大规模反攻,短暂地收复失土,国王安提欧库七世(antiochusⅶ,138~129bc在位)甚至领兵攻入米底亚,但是帕提亚人巧妙利用间谍在米底亚各地煽动反塞琉希德统治的暴动,西元前129年终于使安提欧库七世在米底亚兵败阵亡。西元前129年帕提亚人再度彻底控制整个底格里斯河东岸,并在塞琉西亚对面的底格里斯河东岸建立一座军事都市泰西封(ctesiphon)。自此时起一直到米瑟拉达特二世(mithradatesⅱ,123~88bc在位)过世为止,帕提亚人不断地向外扩张,并吞许多塞琉希德王国的土地,西元前一世纪初成为西起亚美尼亚,东至印度河西岸的庞大帝国。帕提亚人也在此时开始对四周邻国宣称,他们是亚凯门尼王朝正统的继承人。
帕提亚帝国国土广大,但是中央集权的程度却远不如波斯亚凯门尼王朝,与其说是个大帝国,不如说这是一个由八个独立小王国、许多自治城邦、贵族领地、行省所组合而成的政治集合体,这些小王国或领地不但拥有政经自主权,还拥有各自的军队,这些军队效忠的对象经常是领主而不是帕提亚国王。这种地方分权的特性表现在其他方面,就是帕提亚帝国并没有一个正式的首都,帝国境内许多大城就是所属地区的政经中心,帕提亚王国早期的首都赫卡东比鲁(hecatompylus,可能是中国文献记载的番兜城,位于今日伊朗北部,艾布洛士山脉南方)。米底亚地区的埃克巴塔那(ecbatana,今日伊朗的哈马丹市[hamadan])、拉吉(rhagae,今日伊朗首都德黑兰)。埃兰地区的苏萨(susa,圣经翻作「书珊」,位于今日伊朗与伊拉克南方边界附近)。两河流域的塞琉西亚(经济大城)与泰西封(军事都市)。
因此,由帕提亚国王兼任的帕提亚帝国元首虽然称号也是「万王之王」(kingofkings),但其本质比较像是邦联的元首,他不能无视于其他贵族、国王或领主的意见而一意孤行。帕提亚帝国有其特有的皇族议会,新任帝国元首要经由皇族议会成员开会一致同意后,再由帝国内部势力最庞大的苏瑞恩-巴勒弗(suren-pahlA-V)家族族长为新元首加冕。所以,如果帕提亚国王的能力与威望不足以服众,那么就可能有贵族起来造反,这让帕提亚帝国内政不是很稳定。
自米瑟拉达特二世去世(88bc)后至欧洛迪二世(orodesⅱ,54~38bc在位)结束内战继位为王(54bc),有大约三十年的时间,帕提亚帝国陷入内战状态,因为史料严重缺乏,目前只能从伊朗、伊拉克出土的货币、残简、碑文推测,那时的帕提亚帝国可能因为国内贵族对于各自支持的元首人选有意见而发生一连串冲突。当西元前57年时,欧洛迪二世与他的弟弟米瑟拉达特三世(mithradatesⅲ,57~54bc在位)争王位,帕提亚帝国爆发内战,一直到西元前54年,也就是罗马首次入侵帕提亚的第一年,欧洛迪二世得到苏瑞恩-巴勒弗家族的协助击败并杀死米瑟拉达特三世,局势才大致底定。
迪奥所著的《罗马史
第四十卷第十六章》描述:
「…他们无法持续不断地对他国发动战争,因为他们的军队除了受限于外
国的气候与地形外,也没有后勤供给食物或发给薪饷。」
从这里似乎可以推论帕提亚帝国的军事系统,特别是后勤系统相较于罗马显得比
较落后,可能军队的一切花费是由所属的领主负担,而且如同西方中古封建社会,
领主派兵勤王的时程有限制,时限一到,军队可能就必须打道回府了。帕提亚的军队组成,可见于普鲁塔克(plutarch)与迪奥的记载,在普鲁塔克所著的《克拉苏传第二十一章》就描述前来迎击的帕提亚军队:
「…两百辆载著奴婢、姬妾与仆从的马车与一千头骆驼组成的车队,还有
一千名重骑兵,其馀全都是轻装骑兵,他们也负责担任斥候。这些骑兵与
仆从加起来至少一万人。」
迪奥则在《罗马史第四十卷第十五章》描述帕提亚陆军:
「帕提亚人没有使用盾牌,他们的军队主要是由骑马的弓箭兵与骑马的长
枪兵组成,许多都是重装甲。他们的步兵数量少,主要由资质较差的人民
(大概指穷人)组成,即使如此也全都是徒步的弓箭兵……除非是严寒的冬
天,不然这里(帕提亚)的气候极为乾燥,shi气非常少,这让他们的弓弦能
时时紧绷…」
后世学者根据以上的描述,认为帕提亚陆军分为重骑兵、轻骑兵与徒步弓兵,其中骑兵占了绝大部份。重骑兵全部都由贵族子弟担任,人数最少。而这些贵族的部下及部下的族人充当轻骑兵,是帕提亚陆军最典型军种,人数最多。贵族领地内的自由民徵发部份为徒步弓箭兵,数量不明。
重骑兵人数很少,全由贵族组成,贵族骑士与战马均批上铜制或铁制的铠甲,比较花得起钱的贵族,人马所使用的装备就比较齐全,有钱的骑士可能除了一般xiong甲与头盔外,还可再加上额外的铁手套、铁护腿或头饰,所骑乘的战马可能会增配铁面帘与护颈。至于位阶比较低或比较缺钱的贵族则人马受铠甲保护的部位会比较少。所有重骑兵的主要武装是一支大约四公尺长的骑枪(kontos),使用时须双手握持,这时骑士以双膝控制战马的行进方向。副武装则有长剑、战斧或弓矢。战斗时,帕提亚重骑兵以密集队型冲向敌军侧翼或后背,执行震撼冲锋。
数量众多的帕提亚轻骑兵构成帕提亚陆军的主要部份,他们极少穿戴盔甲以提高战马的速度。轻骑兵使用复合弓为主要武器,帕提亚复合弓弓身由木材、兽骨与皮革胶合而成,依照普鲁塔克与迪奥的描述,帕提亚复合弓的威力可能比地中海世界使用的复合弓还大。帕提亚轻骑兵采行中亚游牧民族最擅长的打带跑骑射战术,普鲁塔克也说,帕提亚轻骑兵会诈败佯退,趁著敌人追来之际,在马背上扭腰转身张弓回射追兵,这就是在卡雷会战出名的帕提亚回马射(parthianshot),亦可译为安息人战术。
罗马与帕提亚:
公元前140年,波斯东部人民在西徐亚南部的帕提亚国王米特拉达特一世领导下,摆脱了希腊人建立的塞琉古王国的统治而独立。塞琉古王国联合中亚的塞种人反扑,一度将独立运动镇压了下去。但在公元前124年后,伴随着塞琉古王国多次被罗马击败而衰落,帕提亚王国在米特拉达特二世领导下重新崛起,至公元前87年已经占领了整个伊朗高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开始和罗马人发生接触。米特拉达特二世自称是阿契美尼德家族的后裔,迁都到今巴格达南郊的泰西封城。
公元前53年,罗马三巨头之首的克拉苏在个人野心的驱使下,不顾部下的劝阻,率领他新分到的叙利亚行省的军队东征,妄图一举征服波斯和印度。结果他刚越过边界50公里,就在卡雷被帕提亚人的弓箭手击败,克拉苏及其长子均阵亡(一说克拉苏被俘后遭金汤灌喉而死,一说在谈判中被帕提亚人谋杀)。
克拉苏死后,他的同事兼朋友恺撒决心报复。公元前44年初,恺撒完成了东征的准备,计划率20多万军队从叙利亚出发,先灭帕提亚,再北上中亚,然后折向西北,将西徐亚和日耳曼尼亚均纳入罗马共和国版图。但有神谕说:非国王无法征服帕提亚人,恺撒借此向元老院要求“国王”的头衔。元老院拒绝服从,其部分成员在东征前3天将恺撒刺杀,东征军后来成为罗马内战的主力。
“后三头”成立后,安东尼在公元前34年经亚美尼亚攻入波斯,但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端遭到猛烈抵抗,只得在公元前33年撤退。
罗马帝国在公元前27年成立,奥古斯都以强大武力作后盾,向帕提亚提出归还卡雷之战的战利品,然后双方可以握手言和。帕提亚表示同意,从此双方进入和平状态。
公元114年,图拉真皇帝在征服了阿拉伯西北部,建立阿拉伯行省后,突然开始向帕提亚发难。他首先向东北进军,推翻了亚美尼亚王室,建立了一个亲罗马的傀儡政府,然后兵分两路:北路由亚美尼亚顺底格里斯河南下,西路由叙利亚沿幼发拉底河东进。帕提亚军一触即溃,罗马人未遇顽强的抵抗,于公元115年初攻占帕提亚首都泰西封,俘杀十余万。公元116年初,罗马军已推进至波斯湾和里海,图拉真故伎重施,又在泰西封建立了一个亲罗马的帕提亚傀儡政府。罗马史学家塔西陀评价说:“在所有异民族中,给我们带来最大麻烦的是日耳曼人,帕提亚人与之相比什么都不是。”
但波斯人民不承认伪政权的合法性,更无法容忍罗马占领军的长期存在。公元116年底,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爆发大起义,图拉真只得停止东征,回师镇压,在数月之间屠杀了22万人,但暴动依旧无法平息。与此同时,在以色列和塞浦路斯等地也都爆发了反罗马的暴动,图拉真心力交悴,在公元117年病逝。他的继承人哈德良认为继续镇压波斯人民代价太大,遂决定放弃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与帕提亚重新以幼发拉底河为界。此后双方关系虽然紧张,但以外交交涉为主,并未爆发战争。
公元162年,罗马人在马可.奥勒留皇帝的率领下卷土重来。事件的起因是帕提亚军队在161年入侵亚美尼亚,推翻了当地的亲罗马政府,以亲波斯政府取而代之。马可.奥勒留在次年反击,杀死了亲波斯的亚美尼亚国王,以亲罗马政府取而代之。不久,罗马副帝维鲁斯东征美索不达米亚,在165年攻占帕提亚首都泰西封,166年占领伊朗高原西部米底亚地区。公元166年,马可.奥勒留皇帝与维鲁斯均获得“亚美尼亚库斯”、“帕提库斯”、“米底库斯”三个荣誉头衔,以纪念这次武功。
但凯旋的罗马军从东方带回了瘟疫,罗马帝国因此急剧衰落。公元175年,传说马可.奥勒留皇帝在北方被日耳曼人杀死了,东方军于是拥立了自己的司令卡西乌斯为帝。马可.奥勒留大怒,在平息叛乱后决定立自己愚蠢而阴险的儿子为皇储,即著名的“角斗士皇帝”康茂德。
康茂德遇刺后,罗马帝国陷于内战,帕提亚人乘机收复了一些领土。内战之后,塞维鲁一世建立了自己的皇朝。他在195年率9个军团入侵美索不达米亚,年底攻占帕提亚首都泰西封,俘杀十万,重建了美索不达米亚行省。但在他统治晚年,由于穷兵渎武而导致经济崩溃,帕提亚人得以收复泰西封。
塞维鲁的继承人卡拉卡拉在公元216年率8个军团入侵帕提亚,此时帕提亚正陷入内战。卡拉卡拉执行“远交近攻”战术,支持伊朗高原的一方,围攻美索不达米亚的一方。但他很快又反悔,突然渡过底格里斯河,把前者打得大败。当年冬天,卡拉卡拉在自己的军营中被政敌谋杀了,帕提亚战争因此中止。
虽然卡拉卡拉壮志未酬身先死,但帕提亚王国已经因不断的军事失败而日薄西山。公元224年初,一个波斯地方诸侯阿达希尔起兵造反,在两年内就推翻了帕提亚王国,建立了萨珊王朝。萨珊王朝的政治军事制度与帕提亚王国有很大区别,表现出了强劲的扩张势头。他们入侵了罗马帝国的美索不达米亚行省,一直打到幼发拉底河。
罗马决定反击。亚历山大.塞维鲁皇帝在232年从叙利亚东征,走与图拉真皇帝相同的两条路线。北路进展顺利,一直攻入米底亚,但在伊朗高原意外遭遇寒潮,大量士兵冻饿而死。南路本已经推进到泰西封城下,但孤掌难鸣,无法完成围攻任务,也只好撤退。亚历山大.塞维鲁皇帝在这次军事行动中表现得十分无能,大失军心,成为他后来被刺杀的主要原因。
从亚历山大.塞维鲁遇刺开始,罗马帝国陷入了长期的混乱,各地将领纷纷自立。萨珊王朝利用这段时间,巩固了它在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罗马与波斯的边界回到了幼发拉底河。
总体来说,自罗马帝国建立开始,到萨珊王朝建立这段时间内,罗马在与帕提亚人的战争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动。此后,萨珊王朝在对罗马的自卫反击战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到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灭亡时为止,双方基本上是战成平手的。
帕提亚帝国最伟大的的王:米特里达梯一世
米特里达梯一世μιθριδατης;a,又名阿萨西斯六世(?—约前136年)帕提亚(安息)国王(约前171年或前170年—前138年或前137年)。米特里达梯一世继承了兄长弗拉特斯一世的王位。他对虚弱的塞琉古王朝展开一系列军事行动,把帕提亚帝国的疆域向西大大扩展,远达美索不达米亚北部。
米特里达梯一世趁塞琉古王朝内部混乱之际蚕食它的东方行省,包括米底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约前141年或前140年,米特里达梯一世侵入巴比伦,驱逐塞琉古王朝总督,宣布自己为巴比伦国王。前139年,帕提亚军队在战斗中俘获叙利亚国王德米特里二世。米特里达梯一世进而征服埃里迈达、培尔西达和巴克特里亚,后者当时正遭到大月氏人的入侵。连亚美尼亚也处于米特里达梯一世影响之下。
由于米特里达梯一世的武功,帕提亚崛起为国际舞台上的头等大国。
.小提示:电脑访问进qiuxiaoshuo.com手机登陆m.qiuxiaos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