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自和李纲深谈之后没多久,赵良嗣便派人来叫他们回去,朝廷的任官决定很快就要下来了。
此时,朝中新、旧两党仍然在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朝中臣子也被他们强行分成了两派,非此即彼。现在,蔡京去相,操控着朝政的是旧党,以丞相王黻为首。
赵良嗣是童贯带回大宋的,而且在朝廷议定对外方针的时候,站在蔡京等新党一边。马林自然是不必说,他是赵良嗣的族侄,也是马家未来的继承人,当然属于新党。
有意思的是虞允文,他本来是跟着马林来到汴京的,理所应当是和马林在新党一派。但朝廷封官的时候,却是属于所谓“旧党”一派的李纲上书(当然,李纲是没兴趣管什么新党、旧党之分的),将郑家庄一事说成了是虞允文为大宋效力,被金人得知,才导致金XueXi村庄,打动了皇帝赵佶,为他讨得特殊的荣封。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李纲这样做,也是希望虞允文能早点进入朝廷的决策层,将来可以帮的上自己。
虞允文从白身一跃成为正五品中书舍人,升官速度快得令人吃惊,官位还超过了带他来的马林,自然而然被直接划到了“旧党”范围里。
赵良嗣却并未生气,他反而对虞允文和马林能够被李纲等人接受而高兴。以赵良嗣为官多年的经验,要想在大宋朝廷有所成就,在士林中的名望和关系必不可少。自己是从大辽投身而来,马林过来之时也可以算是“空降”,根本不可能再走大宋士人最常出道的“科举”之路。
就算将来马林的政绩再高,也不会为大部分士人所理会,只能依靠皇帝的宠幸,这实在是在建一个空中楼阁,一旦失去帝宠,马家就会大祸临头。只有让士林中人真正的接受了马林他们,在不杀士大夫的赵宋,就算没有了帝宠,马家也会有再起的一天。
当然,马林和李纲他们的关系自然不能被蔡京他们知道,否则,以蔡京不容人的秉性,已经下台且敏感过度的他,只怕会立刻对付赵良嗣和马家。
好在中间有个清义道长,这可是连蔡京也不得不卖面子的人,此事当然就被揭过。就是以后马林还是常常和虞允文一起出入神霄宫,蔡京也并没有什么不高兴的表示,反而对马林能接近清义道长十分满意。
这个老道士在宫中影响甚大,可以说是不出手便罢,一出手就是雷霆万钧,不亏曾经是边关大将。当年的孙贵妃虽然不是皇后,却保护、教养过当今天子赵佶,以皇帝念旧的性格来说,在贵妃过世之后,陛下就把对贵妃的感激之心全放在了孙家人身上。
清义道长本身又是著名的道家宗师,在道门之中地位崇高,这几点加起来,他的地位自然非常稳固。
何况,当初清义道长帮过新党,这香火之情蔡京可是不会忘记的。这倒不是这个老奸巨滑的奸相有什么感恩之心,这点他连荒唐皇帝都不如,而是他认为可以借这件事和清义道长搞好关系。
可惜,清义道长根本对他们是不加理会,反而和李纲等人关系良好,蔡京一党头疼不已。
如今,马林能借给水灵治病为由接近清义道长,自然在关键时刻也能影响到他,蔡京他们当然高兴,恨不得马林能天天陪着老道,看住他才好,如果能说服他为蔡京的复相出力,那就算喜出望外了。
正当大宋在准备迎接新的一年的时候,辽与金两个国家的军事较量到了最后关头,辽朝覆灭的日子到了。
大宋皇帝赵佶的“盟兄”辽天祚帝,已经真的成为了“孤家寡人”,金将斡里衍率精骑千里追袭,再也逃不了的耶律延禧乖乖的做了金军的俘虏。
被押解至黄龙府后,金人废除了天祚帝的帝号,降为滨海王,结束了耶律延禧作为辽朝末代帝王的荒唐生涯。
依然忠实于辽朝的大辽名将、宗室耶律大石率部西走,后来在极西之地建立了西辽,契丹人的势力从此被彻底驱逐出北方,金朝已经取得了辽金战争的完全胜利。
在从大宋归国的金使,还有来往于南北的商人口中,大宋是一个布满财富的天宫一样的神秘之地,金人被那些大宋富贵荣华的传说吸引的忘记了一切。
开初,女真人只是羡慕宋人的好命。在辽金开战后,金兵主力无遐他顾。在辽朝没有灭亡、天祚帝没有被他们擒获之前,金人不会有这个可能同宋朝彻底闹翻,为自身再树一敌,或是有染指大宋的意思。
可现在,大金人不再会有任何的后顾之忧,自然而然的,注意力很快转向了那个传说中迷人、富裕的南方。只不过,这种关注对宋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对充满了自信的女真人而言,南方的宋王朝那没用的军队根本就不构成威胁。
只是,出于对大宋这个威名赫赫的中华大国,刚刚立国不久的金人还有着一些尊重,一时还没有想到干脆收拾掉它。
小提示:电脑访问进qiuxiaoshuo.com手机登陆m.qiuxiaos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