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讶俺只是诉苦了一下,竟然有这么多书友打赏,俺泪奔中
林逸现在也算是南都地头有头有脸的人物,原以为在这种古玩城能够低调点,认识他的人不会太多,可是他错了,只要他这么一走动,就时不时地有人和他打招呼,不是喊他“捡漏大王”,就是喊他“点金神手”,搞得林逸脸皮子火辣辣的,周围那些莫名其妙摆地摊的老板们,更是拿异样的目光看着他,当他蹲下身,翻看某一本书时,就都格外警惕。林逸不禁叹息,人怕出名猪怕壮,想要把捡漏进行下去,低调才是硬道理。
林逸继续逛着旧书摊,像闲云野鹤般游弋在旧书的海洋中。
眼看周边人越来越多,可见整个古玩城已经彻底热闹开来,那些骑着电动车,扶老携幼,以及背着行囊的淘客们,开始接肩擦踵,密密麻麻,往旧书区里面走的时候,步子也越发的迈不动了。
沿着淘书路线,林逸接连不断地又淘到了几本书,因为前面人多的缘故,偶尔也去临近的古玩区看看,要知道,有些古玩区也会夹杂着卖一些旧书,
这不,林逸很快就在“古玩区”看到了一个“微型书摊”,并且眼尖地看到了人民美术出版社1975年5月出版的石头记人物画。
摊主口气很大,直接要价180元。
比起吃吃喝喝一次的消费,一本历经沧桑数十年的精品书籍这个价钱实在是不能说贵,可让林逸比较郁闷的是,他只是问了一句能便宜吗,摊主表情立马变得严肃,一脸坚决的说不能。
一般来说,地摊上的东西多多少少都能砍价的,那么牛哄哄的拒绝,怎么都让人觉得不太舒服。何况林逸是买旧书的行家,知道这本石头记人物画出版量很大,网上价格大约七八十就能买下,加个邮费,这个摊上有卖清朝古画的,说是大画家郑板桥的竹子,那个摊上有卖字帖的,说是宋朝大家米芾的真迹,还有卖崇祯皇帝圣旨的,卖慈禧太后手抄佛经的,以及袁世凯称帝时的诏书。
总之,任何宝物在这里都现出原形,仿佛一夜之间全从地里钻了出来。
其中一个老家在东北的后生,黑头黑脸,人高马大,绰号叫做“赵三炮”,据说是铁岭那旮旯的,和小品大王赵老头是本家。为啥叫他“赵三炮”,话说小赵结婚的当天晚上,和他媳妇折腾了一宿,弄了三个来回,把他媳妇弄得舒舒服服,欲死欲仙的。从此以后他家的大事就由他做主,小事便由他媳妇张罗了。“赵三炮”的大名,也不胫而走。悄悄地也在这一行流传开来了。
“赵三炮”刚入行的时候,卖书就跟卖菜似的,不管啥书挣个块八角的就卖。所以在他手上也漏了不少好书。整套的七几年版,九品中华书局的明史,30块钱收的,叫他60块钱就出手了。
不过现在的赵三炮可就不一样了,年轻气壮,又跑得勤,再加上见得世面多了,想要从他这里捡漏,门儿都没有。
今天赵三炮一大早就从朋友那里借了辆大阳摩托,牛逼轰隆隆地杀到了古玩城,带来了一本神秘的,六十年代,线装,荣宝斋水印版,一套两册带函套,重量级珍本画册百花齐放。小提示:电脑访问进qiuxiaoshuo.com手机登陆wap.qiuxiaos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