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幽会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第一更送到,谢谢兄弟们的打赏!)

  张觉得冬晴说的也有道理,本来跟赵四娘只是普通的会面,可现在毕竟是唐朝嘛八一wwくw.81zw.com万一到时传出点风言风语,再传到崔十三娘那里,可就容易起误会了

  想了想,张觉得自己应当跟崔十三娘见个面

  先婚后爱实在是有些难以接受,既然婚期都定了,张还是想要在婚前多了解了解她毕竟那天见面不过一会,话都没有说上两句

  想到就做,张直接写了封信,倒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提出想要约她见面

  写好后,张让人把信交给崔府的柱子柱子每天会到张家西市的铺里买些熟食,张知道她是崔十三娘贴身丫环的哥哥,因此托他送信柱子已经跟张家饼店的人很熟了,对于张的要求自然是没有拒绝的道理

  信秘密的交给了红线,红线交给了崔莺莺

  拿着这封信,崔莺莺也是犹豫了许久以崔氏的家规,这样的私下会面行为当然是不许的,但崔莺莺很想见见张三郎,尤其是如今婚期将近,崔家上下没一个替她准备嫁妆,却还全天的想谋夺她母亲的嫁妆,这让她心里越的对崔家不满

  她有满腔的话语,想要找个人倾诉

  “十月初九,长安东南延兴门内新昌坊青龙寺上香”怀着激动的心情,崔莺莺写下这行字,信写下之后,又有些紧张的看了好几遍

  “红线,你看我今天这字是不是写的不好看”

  “小娘子,写的很好啊你这字可是临的王右军的贴,这字写的跟那贴子上一样的”

  “真的吗”

  红线连连点头,做为崔莺莺的贴身丫环,她也是跟着一起读书识字的

  “那你觉得这信笺如何”

  “会不会太素了一点,要不换上金花笺吧,再洒点蔷薇香露,弄点金粉”红线出主意道

  “啊,那样会不会太过了点”

  “那就这样,不换了”

  主仆两个为了一个信笺讨论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素雅点好,将写折好,并没有启名也没有落款,这也是防止万一信落到别人手里,终是不好反正让栓子去送信,信到了张三郎手里他也知道是谁送的

  “拜托你们兄妹了”

  “小娘子放心吧,我哥办事很牢靠的”红线笑道,“小娘子,等你出嫁,一定要记得把我们兄妹一起带去张家啊”

  红线一家都是当年十三娘母亲郑氏带来的陪嫁,因此他们也可以说是崔莺莺的人而不是崔家的人

  “放心吧,我肯定带上你们的”

  “那我就安心了”红线将信揣进怀里送信去了

  张很快拿到了回信,接到信后,他心里也非常的紧张,甚至带着兴奋这种感觉,好像是当年自己读中学时第一次给女同学写情书时的感觉一样

  兴奋,紧张

  折成方胜的信笺,还带着丝香味

  慢慢打开,里面只有一句话

  “管家”

  “少东家,你唤我”

  张点头,迫不急待的问,“管家,你知道青龙寺吧”

  “知道,延兴门内新昌坊中,是密宗祖庭青龙寺最出名的是每年春的樱花盛开之时,那时会有无数人前往赏花上香,热闹非凡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寺内还会举办俗讲,相当热闹的”

  唐朝的樱花,嗯,长安城的樱花和洛阳城的牡丹,一样的有名

  不过这樱花是樱桃之花

  十月初九,就是后天啊

  “秋月,快来给我磨墨,公子我要写信了”张兴奋的喊道

  文房四宝虽贵,不过如今张家也算是大户了,家里当然也是备齐了的张甚至都已经让木匠打了一个大书柜,虽然现在上面还没书

  秋月磨墨很熟练

  唐初的毛笔普遍较短粗,笔锋非常硬,这种笔是为了适应这个时期的书写方式唐人写字,很多时候并不是铺在桌子上写,而是把卷轴拿在手里,左手握卷,右手提笔,是悬空写的

  一边写,握卷的手还一边转动,非常考验笔力

  张毛笔字写的非常一般,平时他都是用鹅毛笔,但第一次给未婚妻回信,张打算还是用毛笔吧

  花了重金买回来的信笺铺平,张悬腕提笔,想了半天

  最后落笔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不见不散!”

  本来张想把欧阳修整词抄下来,但想了下,又觉不妥,这词后半段可是写的很悲切的

  最后张便只抄了一句,这算是约会的名句了加了句不见不散,算是自己原创了

  信送出后,张有些患得患失,万一真的见了面,细谈之下现这姑娘性格和自己不和呢,万一她是个唐朝名门跋扈女,这怎么办

  婚期都定在了腊月初九,就算到时老爹出征在外,延期,也拖不了多久的

  张祈盼着对方是个好姑娘,不求有多么贤惠,但愿能有赵四娘这样就好不知为什么,张突然想到了赵四娘

  赵四娘挺不错的,知性却又精明,不妖不艳

  摇摇头,把这些想法赶走,自己可不能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

  第二天,张特别跑到青龙寺去踩点,给寺庙捐了不少香油钱,又上了不少香烛,青龙寺的知客僧非常高兴,还引张见了主持

  张说到自己曾经也是和尚,还说自己师傅是三藏法师

  主持自然没听过三藏法师的,但听说张是翼国公秦叔宝义子后,还是非常热情的长安城里寺观众多,青龙寺只能算是一般的寺庙

  尤其是如今李氏当国,尊崇老子为祖,尊崇的是道教

  张提出想要一间客房,在这里修行几天

  主持直爽的答应了

  张给的香油钱,住长安最好的客栈都够了

  张直接就住在了青龙寺

  每天寺里转转,见佛烧香,也和僧人们聊聊天,有时遇到一些不错的香客也会聊聊

  转眼就到了第三天

  十月初九

  张望穿秋水,终于等到了崔十三娘

  崔十三娘出门前,已经向崔善福禀报过,崔家家规严格,没有出仕的子弟和未嫁的女子,是不得随意出门的,出门必须得请示批准

  崔十三娘最近和王氏闹的很僵,崔善福也有些不喜欢十三娘,觉得这姑娘不懂事马上都要嫁到张家去了,那张家也是个有钱的,你还老惦记着家里的嫁妆做什么

  不知道家里也挺辛苦的,好多老家底都没了家里儿子多,女儿也多,都到了差不多婚嫁的年龄了,儿子得出娉礼,女儿得出嫁妆

  给儿子娶亲,准备大笔娉礼,虽然媳妇娶过门也带来很多嫁妆,可是习俗惯例,媳妇的嫁妆是属于她自己的私人财产,连丈夫都无权动用的,这笔嫁妆是等将来给她儿子娶亲和给女儿出嫁做陪嫁用的

  说白了,给儿子娶亲,特别是门第婚,得花费至少百万,但媳妇的陪嫁不管有多少,他却都用不了而嫁女儿,又得准备起码数十万的陪嫁,女婿家给的娉礼,最后差不多都是给女儿添置嫁妆的

  总之,就算是崔氏这样的大户高门,娶媳妇嫁女儿,也是得花费很大的

  崔善福本身不是崔氏大宗,他迁到京城后等于就从郑州房第五支分出来了,家业都靠自己置办经历战乱,家底子其实很薄,要不然也不会卖婚了

  郑氏和王氏先后上门,都带了不少的嫁妆过来,都是帮着补贴家用的现在女儿要出嫁,要把郑氏的嫁妆全带走,崔善福舍不得,王氏更不愿意

  闹到现在,王氏已经跟他说了,郑氏的嫁妆一定得留下,而且不会给十三娘准备嫁妆

  用王氏的话说,张家不过寒门小户,不给嫁妆他们也不能怎么样

  不过这几天崔善福却有些犹豫了

  张三郎一张曲辕犁就给张铁枪挣了个男爵,还给自己得了个勋官想他崔善福,名门世族子弟,倒现在都还没有一个爵位呢

  他觉得以前还真小看了张家

  女儿要去上香,崔善福想想便还是答应了,也许以后跟女婿那边还得多来往呢

  崔家的马车一到山门,张就收到了通知,栓子已经在这里蹲了三天了

  柱子和栓子成功接头,两人现在是张和崔十三的联络人,熟悉的很

  崔莺莺先去大殿拜佛烧香

  然后栓子告诉红线,说张在竹月轩等她

  竹月轩是青龙寺一角,那里比较幽静,经过樱花长廊就到了这里,因为张跟僧人打点过,因此这里暂时就不会有人来打扰

  崔十三娘把仆妇们留在前边休息,然后只带着红线来到竹月轩

  冬日里一片青翠的竹林下,张已经把那座小亭子做了些工作,有布幔围住挡风,还烧了炭炉子,桌上还准备好了茶和一些点心

  崔十三娘缓步过来,张起身迎接

  她似乎有些紧张,没有上次在崔府时那么的洒脱

  “还以为你不来了,我都望穿秋水了”张为她拉开椅子,微笑着说道

  推书:《山寨大唐日常》:种种田、泡泡妞,没事带着几个狗腿子逛逛青楼、调戏调戏良家,这就是尚涛的日常……(未完待续)小提示:电脑访问进qiuxiaoshuo.com手机登陆wap.qiuxiaoshuo.com

唐朝好地主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47975/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