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节 狄国的分裂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第二节狄国的分裂

  前面讲到,周人与狄人是一个民族的,或来自一个地方的,古犹太人。其实,这可不是我一个人说的,是《史记》上记载的。史记上说,狄原来是周朝的同族。这主要说的是白狄。说白狄是周王室的族人,因为给周王室护驾有功,封他们有专杀征讨不服的大权。很久以前,在蒙古地区发生有不服的民族,让白狄人去征讨。结果回来的路上,到了陕西北部的榆林,他们不想走了,就留下来了。

  其实狄人并不只白狄,还有赤狄、长狄、杂狄。什么是赤狄,就是穿衣服喜欢穿红色的,长狄呢,就是喜欢穿长袍子,看过十字军东征的电影吧,中东人就喜欢穿那种袍子。什么是白狄呢,就是喜欢穿白色的衣服,尚白嘛。据说,现在陕北人喜欢那个白羊肚头巾,就是当年白狄人的风俗,这也只是一个说法。

  不过,历史上白狄人就是喜欢穿白色的衣服。何止白狄人呀,大家停下来思考一下,当今崇尚白色的民族还少吗?西藏人,蒙古人的哈达,朝鲜人的白色礼服,还有其他的少数民族,一时想不起来了。

  当然,还有一些民族喜欢红色和黑色,比如彝族、苗族吧。白狄喜欢白色,赤狄喜欢红色。

  历史发展到春秋的时候,也就是周朝后期的时候,周人的通知持续不下去了。为什么持续不下去了,因为,从西边又过来新的移民了,当时人仍然歧视的称呼为戎。西边的新移民,新戎人不断向东移动,最后把周天子给杀了。

  还记得有一个成语“褒姒一笑失天下”吧,讲得就是戎人坚强地向东迁移,逼迫周人迁都洛阳。

  内迁了!

  周人一从公众平原内迁撤退,漫天遍野的狄人、戎人,这些新移民就杀过来了,颇有点吉普赛人的大篷车移动的感觉。

  等周人内迁以后,狄人、戎人就从西北,从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开过来了。这个人口迁移的路径从来都没有被阻止过,除了两汉时期,就是被汉武帝打跑了的匈奴人。

  其实,匈奴人从来没有从大漠全部撤退,只是一部分去了欧洲,远征西欧,被欧洲人称之为野蛮人的,其中就有匈奴人。

  中国何时可以安稳?除非我们把远到北冰洋、俄罗斯全境全部占有以后,把蒙古地区、远东作为我们的后院,我们才可以安全,否则永无宁日。可是中国人,尤其是南方人从来不会过多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过一天少两晌。

  就明朝朱棣皇帝考虑到了,他把都城迁移到了北京地区。不过,朱棣一朝,也就是明朝,他们对北部的苦寒之地似乎不感冒,好像也不想吃那个苦。他们仅仅把边防移到了北方,并没有长远的打算,并没有想到把行政区划划到那么远的地方。

  他们可能觉得那些地方一是气候苦寒,二是没有什么物产,不能很好的享受,所以,就在北京地区建个都,监督一下就算了。

  这种短见,导致明朝的一个皇帝被后来的戎狄人——瓦剌人俘虏了。

  古代的中国人天生怕吃苦,没有远见,还贪生怕死,苟延残喘,还有一些其他的毛病。

  话说到了东周迁都洛阳之后,周朝失去了庞大开阔的后方基地保护,整个大后方没有战略防卫了,完全交给当时的戎人、狄人、胡人、楼烦、匈奴等等。

  漫天遍野的戎狄人就不断向陕西、山西、河北北部汹涌而来。

  戎狄人来了,就要面对周人的对待了。

  周人从陕西撤到河南以后,整个陕西交给了谁?也是戎狄人——秦人。秦人也是因为护驾有功被周人封了国,就在现在陕西的天水。天水是个好地方,可惜我还没有去过,自然环境很好,离四川近,离河西走廊近。陕西北部和山西北部,也是戎狄人。

  东周时期,在山西的政权是晋国。晋国刚开始的时候还与狄人通婚,晋文公重耳就是他父亲(晋献公,妻子为狐姬、少姬姐妹)与白狄人通婚生的儿子。后来,狐姬煽动献公废长立幼,惹了一连串的祸端。

  这个时候,狄人也没有闲着,就开始渗透、移动。最后过了黄河,到了河南境地。洛阳附近都是狄人(翟人)了。

  周王子带曾经为了取得王位,还请附近的戎王来帮忙,结果戎狄人来了,把郑国打败了,周襄王还娶了戎狄女人为妻。但是诸侯国,比如齐桓公等的兵马也来了,把戎狄人赶走了。

  可见戎狄人当时已经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社会力量了。

  当时的戎狄人非常强大,是一个部落联盟式的松散的政权形式。戎狄人不仅到了河南,还去了山东。在狄人干预周朝朝政,被齐桓公阻挡失败之后,狄人的庞大的部落联盟失败了。之后狄人分裂为:赤狄、长狄、白狄和其他杂狄。分裂等于灭亡!

  晋献公十六年(前661年),受到晋国挤压的白狄人,或鲜虞人,把邢国赶到黄河以南,又把卫国给灭了。当时的黄河还不是现在的黄河,当时的黄河从河北走,从天津海河如海。

  后来戎狄人一直打到山东,但他们的运气并不好,刚好遇到了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管仲,管仲为齐桓公为相,真是君臣一心。在管仲的帮助下,齐国打败了“长狄”人向南移动的计划,就此打住。

  现在的翟姓就是狄人的后裔,翟音di,非现在的zhai。

  所以,后来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说,如果没有管仲,我们现在的人应该披发左衽了。意思是如果没有管仲打败和阻止了戎狄人的大规模入侵,现在就没有华夏民族了,就是少数民族的天下了。

  晋国对戎狄人是恨多于爱。之前说过,晋献公开疆扩土,打败了郦戎,并娶了人家的两个女儿,生了公子重耳。重耳出游列国19年,其中曾经在白狄人舅家躲了很多年,他舅舅狐堰跟随他流亡,最后在秦国的帮助下复国。

  晋文公重耳之后,眼看戎人遍布国土,他们很着急,但又不敢轻易得罪。

  在起初的时候,晋国出钱购买戎人的土地。戎人的目标是向内地、向温暖的东方移动,他们就把地卖给晋国。

  白狄人从陕西北部榆林,越过太原、忻州走廊,从五台山下的山沟,一路向东迁移。他们迁移到了现在河北省的定州、保定境内,太行山以东。当时也是晋国的地盘。

  当时,这个地方的人叫鲜虞,也叫鲜于。鲜虞人据说也是白狄人。除了鲜虞人外,还有商朝时期的遗民,据说都姓“子”。现在定州还有子位镇。

  也即是说,当年陕西北部的白狄人迁过来的时候,此地有鲜虞人、商朝遗民,他们大概都是白狄人,与陕西白狄人是一个族的。从文化上看,就热闹了,有商朝遗风,还有戎狄人之风。

  之后,河南、山东的狄人就留在当地了。

  晋国境内除了太行山以东有白狄人,在腹地潞城市,还有一个赤狄和长狄人建立的国家——潞国,他们的后代姓“路”。

  在晋国晋悼公时,晋悼公采取“和戎”政策,这个时候,晋国也戎狄人的关系还是很融洽的。为什么和戎,主要是怕戎狄人从后背动刀。

  在太行山以东的白狄人包括几个已经建立政权的小国:鼓国(河北晋县以西)、肥国(山西昔阳)、仇由(盂县)、鲜虞(定州)。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晋国要想向外发展,他们不允许,或不放心在他们的眼皮子地下有政权存在。他们先把潞国灭了。

  现在就剩下太行山以东的白狄人的几个小国家了。

  晋国灭掉“赤狄”潞国之后,矛头开始对准东边的白狄国家。

  晋国统帅,也就是中行氏的荀吴,首先灭了肥国、鼓国。肥国、鼓国都是东边白狄人联盟的主要盟国,当时这几个国家被外边人通称为“鲜虞”。

  然后才再用欺骗的手段灭了仇由国。

  仇由国在现在定州的盂县。据说地形很崎岖,作者还没有去考察呢。晋国想灭仇由,可是路不好走,有人提出了一个骚主意,让晋国给仇由铸造了一个大鼎,鼎很沉,路不好走呀。仇由国君贪财,主动修路取鼎,结果路修好了,晋军来了,就把仇由灭了,真是奇葩。

  就这样,晋国先灭了赤狄潞国,有向东用兵,灭了肥国、鼓国、仇由国,被灭国的白狄人,或鲜虞人,四处逃散,有一部分去了北边,那里有一个鲜虞白狄人最后的国家——中山国。

  就这样,历史慢慢推进到我们要演绎的中山国了。

  晋国在灭掉其他几个白狄人国家的时候,晋国也发生了重大的权利斗争,晋国几个权臣:赵、魏、韩、智、中行、范氏,为了争夺晋国统治权,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斗争。

  以此同时,齐桓公为了打败南边的楚国,在召陵(河南郾城县)召开著名的“召陵会盟”,结果此次会盟以楚国主动示好而告终。晋国参加会议的有:晋大夫中行氏的荀寅、范氏的范献子。

  就在晋国中行氏、范氏大臣在召陵与各诸侯喝酒聊天的时候,北边的白狄人开始了行动,他们要为以实际行动报复、打击晋国!

  从此开始了一段长达一百多年的铁血历史!

  ●这个“引子”够长了。不过不交待清楚背景,以后的故事没法展开。

  [抱拳]谢谢各位看官!.

  小提示:电脑访问qiuxiaoshuo.com手机登陆wap.qiuxiaoshuo.com求-小-说-网

中山国铁血传奇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49746/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