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团部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部队又要开拔了。
原来,135团开赴绥远抗日前线的这几年,全国抗战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委员长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东北军最高指挥官张学良和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留了蒋委员长,进行“兵谏”。蒋委员长在无奈之下终于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西安事变”。1937月2月15日,国民政府将工农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日本鬼子为了独占中国,急不及待地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7月7日夜,驻扎北平(北京)的鬼子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断然拒绝了鬼子的这一无理要求。鬼子恼羞成怒,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由此拉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
蒋委员长也深感与日本和谈无望,7月17日,蒋委员长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并宣示了国民政府求战必应战的战略原则,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紧接着日本鬼子对北平、天津发起了全面进攻。鬼子动用了300多架飞机、几百门大炮对北平和天津进行猛烈轰炸,以现代化的装甲兵团攻击中国守军,中国驻军奋起抵抗,浴血奋战,在消灭鬼子部分有生力量的情况下,大多中国士兵以身殉国,北平、天津最终相继沦陷。
之后,鬼子的目光盯住了上海。因为上海是当时国际性大都会,是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是中国最有活力的城市,国家的财政收入百分之六十来自上海。鬼子认为,只要攻陷了上海,中国就不堪一击,三个月内足可结束对华战争。
于是鬼子开始调兵遣将,将大量兵力囤积上海。中国高层也敏感地意识到了鬼子的战略企图,果断下令:各部队坚守驻地,严阵待命,随时驰援上海!
次日清晨,廖建国接到了川军将领郭汝栋发来的紧急命令,135团必须马上返回四川大凉山驻地,接受新的战斗任务。
刘成龙恋恋不舍地坐上部队的汽车,他感到非常遗憾,非常痛苦,临走时来不及跟师傅告别一声,也无法跟乌斯达鲁和艾丽哈娃说声“再见”,太对不起他们了。
就这样,刘成龙满怀依恋和不舍,默默地随部队离开了绥远。
刘成龙不辞而别之后,乌斯达鲁和艾丽哈娃非常痛苦,尤其是艾丽哈娃,等到第四天傍晚,还没见到刘成龙的踪影,她就连夜打马找到特战队的驻地,一看帐篷都拆了,她的心一下子就碎了,好像疯了一样,一连多少日子,她赶着马在草原上寻找,口中不停地呼唤着:“阿龙哥,我草原上的雄鹰,你飞到哪里去了?你的艾丽哈娃在寻找你,你快快来吧!快快来吧……”
尽管乌斯达鲁一再跟她说,刘成龙打鬼子去了,他是一只高飞的雄鹰,飞离了草原,只要鬼子还在中国,他就不会回来了!
可艾丽哈娃听不进去,她流着泪在草原上游荡,每天傍晚,她就坐在他们曾经相爱过的小河旁,盼望着心上人的到来……
乌斯达鲁看到女儿伤心,他深深地责怪自己,不该把小伙子引到自己的帐篷里来。看到艾丽哈娃的泪眼,他的心不安又痛苦。
几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艾丽哈娃依然那样痴情,乌斯达鲁怕她会变成一个草原上的疯女,于是说道:“艾丽哈娃,你到江西去找他吧,他曾经跟我说过,他是江西人,如果苍天有眼,有朝一日你们会相见的……”
刘成龙没想到的是,在他们返回四川大凉山驻地后的短短几天,上海的抗战形势剑拔弩张,中日双方都在暗中筹谋,调兵遣将,战争一触即发。
卢沟桥事变之后,鬼子野心勃勃,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
蒋委员长知道一场大战不可避免,于是悄悄着手准备着。他暗中把中央军的两个精锐部队第八十七师、八十八师调到上海,准备突袭鬼子海军陆战队,集中兵力将三千鬼子歼灭于上海。又暗中命令海军准备堵塞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
但机密泄露,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
得知这一情况后,驻扎在上海的鬼子最高指挥官柳川平助大惊,马上集结鬼子海军及陆战队1.5万余人,以虹口日军营房为核心,在周边租界、纱厂构筑百余处坚固掩体工事,调集军舰30余艘在黄浦江严阵以待,随时投入战斗。
做完这一切之后,柳川平助电告日本总参谋部,要求增兵上海。日本总参部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组建上海派遣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率领三个师团的兵力开往上海增援。
蒋委员长知道这个消息后慌了手脚,为了取得战争主动权,决定在鬼子援军到来之前拿下上海滩。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时任京沪警备司令官的张治中率领八十七、八十八师向上海虹口、杨树浦日军据点发动猛烈攻击。中日淞沪会战正式打响了。
战斗异常激烈,双方均伤亡惨重。由于八十七师和八十八师重武器严重不足,鬼子依靠坚固的工事顽强抵抗,虽经数日苦战,仍未攻下鬼子的关键据点。
八月二十二日夜,日军松井石根上将率第三、十三、十六师团各一部在吴淞、川沙同时登陆,鬼子的力量剧增。
国军的进攻就此结束,逐渐转入防御守势。
战斗越来越激烈,战线越来越吃紧。鬼子的援兵不断增加,形势越来越危急。
蒋委员长紧急集结罗卓英的十五集团军、薛岳的十九集团军、二十一集团军和张治中的第九集团军,猛扑上海滩。
同时电令桂系的第七、第四十八军,粤军的第四、第六十六、第八十三军,川军第二十、第四十三军,湘军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九、第七十七军,鄂军第十三师,皖军第五十六师,黔军第一二一师、独立第三十四旅共四十万之众火速驰援上海!
川军最高指挥官杨森接到蒋委员长出川的命令后,马上集结部队,并发表告全民书:“……我们过去打内战,对不起国家民族,是极其耻辱的。今天的抗日战争是保土卫国,流血牺牲,这是我们军人应尽的天职,我们川军决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国争光!”并立即通电全国,表示愿意亲率川军四十万官兵出川参加抗战,共赴国难。
杨森集结部队完毕,命令原第九师师长郭汝栋升任第四十三军军长,原135团团长廖建国升任211师师长,原135团特务连连长刘洪生升任211师新一团团长,梁葆声升任新一团一营营长,刘成龙升任新一团二营营长,陈翔为三营营长,谢春华升任二营副营长兼二营一连连长,毕胜云升任二连连长,袁振光升任三连连长,即日开赴上海抗日前线。
刘成龙所在的211师,是第二次出川参加抗战的军队,按军委会的命令到武汉集结,然后投入淞沪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