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孙承宗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孙承宗(1563—1638),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网wくww.81くzw.com杰出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青年时代就对军事有着浓厚兴趣在边境教书时,“杖剑游塞下,从飞狐(河北涞源北飞狐关)、拒马间直走白登(山西大同东)又从纥干(山西大同东纥真山)、青波(河北清河)故道南下,结纳其豪杰,与戍将老卒,周行边垒,访问要害阨塞,相与解裘马,贳酒高歌用是以晓畅虏情,通知边事本末”1

  万历三十二年(16o4),孙承宗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天启元年(1621),以左庶子充日讲官,进少詹事当时沈阳、辽阳相继失陷,孙承宗以知兵,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他上任后,上疏条陈当时军事体制与作战指挥上的弊端,谋求改革,主要内容有:(1)“兵多不练,饷多不核”这是说当时军队训练差,后勤供应混乱(2)“以将用兵,而以文官招练;以将临阵,而以文官指;以武略边,而且增置文官于幕府”指出当时“以文制武”指挥策略的失误(3)“以边任经、抚,而日问战守于朝”,指出“将从中御”的不妥因此,他主张“今天下当重将权择一沉雄有主略者,授之节钺,得自辟置偏裨以下,勿使文吏用小见沾沾陵其上”此外,还要抚辽西、恤辽民、简京军等,都得到了明熹宗的批准

  努尔哈赤攻占沈阳、辽阳以后,明军实际上就面临着一个如何进行军事防御的战略选择问题,即是主守关防,作积极的防御;还是固守关门,作消极防御对此,明前线军事将领意见不一辽西经略王在晋主张“拒奴抚虏,堵隘守关”

  所谓“抚虏”,即以金钱收买蒙古对付后金所谓“堵隘”,即在山海关外再修一座关城很明显,这是置辽西走廊这一缓冲地带于不顾,消极防御的方针天启二年(1622),王在晋确定在八里铺筑城,并上报朝廷此举遭到其部下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孙元化等人的坚决反对他们认为筑城“非策”,极力劝阻,并写信给辅叶向高,申诉己意由于情况不明,叶向高难以断定可否孙承宗遂提出前往实地考察,再作决断他抵达山海关后,当即认真巡视山海关及王在晋所主张建筑的八里铺新城,又前往考察了中前所、一片石和黄土岭等处的战略地势在阅察八里铺新城时,孙承宗曾与王在晋展开过激烈的争论:

  “新城成,即移旧城四万人以守乎”孙承宗问王在晋回答说:“否,当更设兵”孙承宗又问:“如此,则八里内守兵八万矣一片石西北不当设兵乎且筑关在八里内,新城背即旧城趾,旧城之品坑地雷为敌人设,抑为新兵设乎新城可守,安用旧城如不可守,则四万新兵倒戈旧城下,将开关延入乎,抑闭关以委敌乎”答:“关外有三道关可入也”问:“若此,则敌至而兵逃如故也,安用重关”答:“将建三寨于山,以待溃卒”孙承宗责问:“兵未溃而筑寨以待之,是教之溃也且溃兵可入,敌亦可尾之入今不为恢复计,画关而守,将尽撤藩篱日哄堂奥,畿东有宁宇乎”严厉批评了王在晋画地为牢、坐以待毙的危险倾向“在晋无以难”,但仍固执己见

  为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孙承宗召集将吏讨论如何防守监军阎鸣泰主守觉华岛(辽宁兴城东三十里海中,今称菊花岛),袁崇焕主守宁远卫(今辽宁兴城),王在晋则主守中前所(今辽宁绥中县前所)监司邢慎言、张应吾等附和王在晋的意见孙承宗在全面考虑了各方意见,权衡利弊得失后,表示支持袁崇焕主守宁远的意见

  宁远,位于辽西走廊中部,“内拱岩关,南临大海,居表里之间,屹为形胜”1守住宁远,也就等于扼住了这条走廊的咽喉,能确保二百里外的山海关的安全因此,孙承宗的决计守宁远,颇具战略眼光

  孙承宗回到北京,即向熹宗明确阐述了其坚守宁远,以与觉华岛守军互为犄角、遥相呼应的战略计划,正式提出了“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方针,并建议解除王在晋的兵部尚书及辽东经略之职熹宗接受了孙承宗的意见,将王在晋调任南京兵部尚书自此,八里铺筑城之议遂息

  王在晋调走后,山海关的防务采取并贯彻了孙承宗与袁崇焕主守关外的战略此后,经数年艰辛的努力,布置成一道坚固的宁(远)锦(州)防线,成为后金骑兵不可逾越的障碍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始终都没能完全打破这道防线在屡次碰壁之后,迫使他们望宁远而却步这道防线不仅确保了山海关免受攻击,而且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间,基本上稳定了辽西走廊的战局

  天启二年八月,孙承宗被任命为辽东经略他即着手实施其欲保关门,必先固辽西;欲复辽东,亦必先固辽西的战略计划,积极部署宁锦防线

  先大力整顿了关门防务“是时,关上兵名七万,顾无纪律,冒饷多承宗大阅,汰逃将数百人,遣还河南、真定疲兵万余”“乃定兵制,立营房,五人一房,三千一营,十五营为三部,而将帅以营部为署兵不离将,将不离帅,教肄分而稽核便”经过整顿,使“兵将一清”,提高了关门守军的战斗力

  在关门防务上,“并夹城之役,修筑关城,南防海口,北防角山水则从望海台出芝麻湾,三面环海,安大炮为横击6则三道关之石城,可顿万人,开突门力夜击北水关外,有峻岭筑号台十一,置炮以防外瞰”经五个月的惨淡经营,稳定了关门局势,并为恢复辽西失地,强固了根基

  同时是修筑宁远城天启三年(1623)九月,孙承宗命祖大寿修复宁远,并令驻军尽恢复山海关至宁远沿线被焚弃各城召辽人回故居,垦荒屯田,重建家园又展采煤、煮盐、海运等事业,以充实民力,确保军需宁远城竣工后,调袁崇焕镇守孙承宗自己则坐守山海关,并备前屯,充当其后盾在袁崇焕的精心治理下,宁远“商旅辐辏,流移骈集,远近望为乐土”,成为一座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重镇

  随着宁远城守的日渐巩固,明军防线不断延伸天启五年(1625)夏,孙承宗遣将分据锦州、松山、杏山、石屯及大小凌河各城这样,自宁远又向前推进二百里,从而形成了以宁远为中心的宁锦防线

  四年来,孙承宗重用袁崇焕等一大批忠直的文武将吏人才,边防大备“自承宗出镇,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矣”不但扭转了原先的那种颓败之势,且整个形势变得越来越好正当他锐意恢复之际,却遭到了来自魏忠贤的打击

  孙承宗功高权重,誉满朝野魏忠贤为长久把持朝柄,一心想把孙承宗也拉到自己一边,故进行过多次试探,但均遭到拒绝,由此怀恨在心天启四年(1624)十一月,孙承宗西巡至蓟、昌,报请以十一月十四日入朝贺万寿节,并面奏机宜魏忠贤得知,恐其拥兵“清君侧”,大惧,“绕御床哭,上亦为心动”,当即命内阁拟旨,以“无旨擅离信地,非祖宗法”为名,令其返关孙承宗无奈,只好返回事后,阉党利用这件事攻击孙承宗“拥兵向阙,叛逆显然”,但熹宗没予理会

  天启五年(1625)八月,柳河之败,导致了孙承宗的去职山海关总兵马世龙,误信自后金逃归的“降虏生员”刘伯的话,派兵渡柳河,袭取耀州,中伏遭败阉党借机小题大做,围攻马世龙,并参劾孙承宗孙承宗气极,连上二疏,自请罢官九月,返乡

  孙承宗辞职以后,兵部尚书高第出任辽东经略高第为一文人,既不懂军事,也没打过仗他一到任上,即一反孙承宗的部署,下令拆撤宁锦防线关外驻防将士除镇守宁远的袁崇焕拒不从命外,其他诸城均撤一空因而使孙承宗数年心血毁于一旦,明朝在山海关及其关外的军事形势顷刻陷入一场新的危机只是由于以袁崇焕为的广大将士的浴血奋战,才使明军在天启六年正月、天启七年五月相继取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奇迹般地挡住了后金的凶猛进攻,从而不仅使宁锦防线经受住战争的考验,且使明朝避免了由于高第的错误军事决策而导致的军事大溃败

  崇祯二年(1629),皇太极率军避开宁锦,假道内蒙,从喜峰口突入塞内,相继攻陷遵化、迂安、滦州、永平,直指北京且行反间计,使崇祯帝囚系并最终杀害了袁崇焕此事所谓“己巳虏变”一时,明廷乱作一团而袁崇焕的下狱,又导致军心涣散,将士东归在此危难之际,明廷再次起用孙承宗,“诏以原官兼兵部尚书守通州”,统筹全局孙承宗先晓以大义,安定了军心其后协调各路军队,联合行动,经数月艰苦作战,取得“遵永大捷”,并于崇祯三年(163o)五月将后金军驱逐出关

  孙承宗再任辽东经略后,仍坚持以积极防御为主的方针,继续加强宁锦防线,决心重筑被高第毁弃的大凌河、右屯二城崇祯四年(1631)七月,令祖大寿等率兵四千守大凌河,又征一万四千人筑城八月六日,动工筑城才二十天左右,大凌河城墙刚刚修完,雉堞仅修完一半,后金突然兵归城下,并于当天开始围城,明军仓促闭门拒战“承宗闻,驰赴锦州,遣吴襄、宗伟往救”但宁远巡抚邱禾嘉“屡易师期,伟与襄又不相能,遂大败于长山”至十月,大凌河已被围三月,守军粮尽援绝,祖大寿假降奔还锦州,“城复被毁”大凌河失守,引起了明廷内部的互相倾轧,“延臣追咎筑城非策,文章论禾嘉及承宗”孙承宗连疏引疾,求退崇祯帝为平息朝议,准其归籍,孙承宗第二次被排挤下台

  崇祯十一年(1638),后金(清)兵深入内地十一月九日围攻高阳赋闲在家的孙承宗率全城军民与之血战三天后,城破,孙承宗被俘,因拒不投降,被活活勒死死后谥号文正﹝当作文忠,见明史本传﹞著作有《高阳集》

  孙承宗遗留的军事著作有《车营扣答合编》这是他在督师蓟辽,经营辽西防务时,筹划反攻辽东与其属下讨论军事问题的记录整理而成的全书共一百零八个问答,由《车营总说》、《车营百八扣》、《车营百八答》和《车营百八说》等四部分组成,通过问、答、说、图等对车营编组方法、营阵布列、行军作战、后勤保障等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说在作战指导思想上,很重视挥火器的作用与各兵种的协同动作如说:“用车在用火”,“用火在叠阵”所谓“用火”即是扬火力;所谓叠阵即步、骑、炮重叠配置,彼此协同,长短相补战斗队形也要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使用方、圆、曲、直、锐等各种队形,向人们展示了火器和冷兵器并用时代,步、骑、炮等诸兵种协同作战的雏形,在军事思想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小提示:电脑访问进qiuxiaoshuo.com手机登陆wap.qiuxiaoshuo.com

乱明风云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50692/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