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收留孔融遗孤一事,关靖是决然反对的,一力劝阻是勋:“养其孤,比吊其人、葬其尸,更易怒魏王也。(百度搜索"求小说网",最新章节免费看)小說,主公不敢往许都相吊,而乃养其孤,是避豺狼而自投虎穴也,不亦危乎”
可是周不疑却坚决主张收留两个孩子:“先生以经学治身,以仁名布天下,今人有难不救,已不义矣,而先避之,尚有可说。人托其孤于先生,岂忍却之舍外即不为程婴、杵臼,亦不当为屠岸贾耳。”
是勋说我怎么就屠岸贾啦又不是我要搜杀孔融遗孤。周不疑说啦:“孔文举将孤儿托付先生,是以先生能全之也,今若舍之,恐为魏王所害,与手杀之何异今二子不投门下,犹可避也,既来投,而使与其亲并戮,骂名必旋踵而至先生三思。”
是勋忍不住低声嘀咕:“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好吧,这年月还没有周顗,这句话没人能够听懂。想了一想,不禁问道:“若遣人护其返归曲阜,可乎”
你孔氏在曲阜还有一大家子呢,凭什么让我来帮忙养你的孤儿孤女啊
周不疑连连摇头:“郗鸿豫深诬孔文举,孔氏恐当避嫌,必不肯育其儿女若可育,孔文举岂不知之,而乃托之先生”要是能把孩子平安地送回老家去,孔融早就那么干啦,为什么偏偏要把孩子们送到你这儿来呢不正说明了族人都不可靠吗对于孔氏同族的德行,你说是你比较了解呢,还是孔融比较了解啊
是勋心中暗叹。其实这都是我当年说错了话。所酿成的恶果啊还记得他曾经奉曹操之命去游说孔融。想把孔融诓出许都,赶得远远的,结果孔融料知来意,一见面就捂耳朵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是勋没有办法,只好以耸听危言来开篇,先说:“闻孔公新得公子,故来相贺。”接着又说:“既允赠于勋,自当先观。”
孔融当场就惊了。说:“谁言相赠于卿”
是勋即道:“孔公待勋恩厚,勋不能为公孙杵臼,只能为程婴也。孔公放心,勋必将公子养大成人。”那意思,你若不肯滚蛋,则必为曹操所杀,你就算不顾惜自己的性命,难道不为初生的婴儿考虑吗还是先避让一段时间吧“比及公子年长,乃还之故郡,则即使公还被难。公子亦不难匿也。”
所以孔融一旦临难,才会首先想到是勋。赶紧的就把儿子女儿给送过来了吧
关靖继续反对,是勋也继续犹豫,周不疑乃扬声道:“身可死耳,志不可夺;人夺其志,虽生犹死。不疑知先生志在匡正,兴盛国家,而若失其德,虽有智数,其谁听之匹夫而欲安天下者,焉有是理”
有些人虽然死了,他仍然活着;有些人虽然活着,他已经死了。你哪怕再有什么宏图大志,这一品行败坏,声名毁荡,那还有人肯听你的话吗就算再足智多谋吧,也不过一匹夫而已匹夫岂能安天下
一语点醒是勋,他不禁猛地一拍大腿:“元直所言是也,吾意决矣”什么改朝换代,辅佐篡僭,还能找到种种理由来为自己开脱,后世论史,也未必会把自己刻画成奸臣而且奸臣怎么了大奸似忠,大忠还可能似奸呢。然而倘若连两个小孩子都不能拯救,那就不是大白脸奸臣啦,连小白脸小丑都混不上,那还能算是人吗我一心安定中华,要是缺了最后那么一点儿人味儿,中华又会被我带向何方
这俩孩子,我救定了我意已决,你就别劝了,并且千万千万,不可对外透露真相特别是你那个大伯,绝对不能告诉他
那“谗慝小人”也是必然反对我收留二子的,倘若因此再来烦我,终究他是长辈,面子不好驳啊,可是也不能因为他一句话就改变我的初衷不是
对外只说,此乃是氏远亲,因父母双亡而来投奔也。子兰从此就做了是云的玩伴,两人以姊妹相称;子义则与夏侯威、秦朗等人并列,算作是勋的少年弟子。
接着就提心吊胆地等候来自安邑的消息他要关靖联络仍在邑内的逄纪,再使逄元图密会卢洪,一旦曹操接到自己的那首诗,不管作何表态,都请第一时间通报我知道。此相关性命也,切切勿失。
卢洪跟他暗中勾结,等于相互间都捏着对方的小辫子,一损俱损。要是因为卢洪的疏失,导致是勋有性命之忧,你猜他临死前会不会找卢慈范来垫背
可是没想到的是,安邑那边尚无消息,许都却有天使前来传诏,征拜是勋为尚书令未完待续。。
ps:实在琢磨不出抄什么诗好了,只好自己动笔呜呼,还真特么的难瞧在我如此辛苦的份儿上,哪位朋友还有月票,劳驾惠赐几张吧。小提示:电脑访问进qiuxiaoshuo.com手机登陆m.qiuxiaos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