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秦彝率数百心腹近卫杀出府门时,街上已到处是潮水般高举火把涌来的周兵。“杀!”口中发出一声饱含悲愤的长啸,秦彝率领着身后为数仅只数百的战士,义无返顾地策马杀入敌群。
此时秦彝手中所执的是一柄重达百斤的四指开锋浑*枪,枪法极尽凌厉精妙。挑、刺、划、扫、崩、打、盖、压,每枪击出都暗蕴如山洪暴发般的狂猛劲力,当者披靡,无一例外地一枪毙命,抛堕马下。
机械看着一个又一个敌人丧命枪下,秦彝心中一片麻木,他十分清楚眼下大势已去,尽可能多的杀死敌人已是自己现在唯一可以做到的事。
“当!”
一根金*盘绞的五尺短棒宛若有生命般玄奥灵动地自斜刺里飞出,轻巧地架下了他以为必杀的一枪。
秦彝定神一看,立时由兵器判断出来人身份,神色凝重地沉声道:“‘囚*无悔’杨林?”
杨林挥手,传令手下兵将暂时住手退开,策马前行数步,收棒拱手道:“正是杨林。秦彝将军,如今这北齐君昏臣佞,岂是英雄栖身之所?望将军识得眼前大势,弃暗投明,我主定当厚待。”
秦彝冷笑道:“若我秦彝就此投降,你杨林心中会如何看我?”
杨林一呆,忽地再次抱拳在马上深深一揖道:“若将军归降,杨林虽碍于大局会对将军以礼相待,心中却免不了瞧不起将军。杨林失言了,还望将军见谅。既然将军心意已决,杨林便不再废话。请赐教!”说罢捉棒在手指天画地摆开架势。
里外三层围得密密麻麻的周军一齐动手,仅剩百余人的齐兵虽悍不畏死,却终是寡不敌众,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刀剑齐落下纷纷溅血倒地。
秦彝心中涌起国破家亡与属下惨遭、戮的深沉悲愤,一声凄厉长啸,手中*枪幻出漫天枪影,带着刺人肌骨的嗤嗤劲风,有如万千出海的毒*般向杨林攻去。
“好枪法!”杨林的眼睛亮了起来,口中大声赞道。一对一百五十斤的囚*棒轻如鸿毛地飞起,其势如腾蛟飞蟒,左舞右盘。
二人枪棒交加,搅起漫天的枪芒棒影,直欲将方圆十丈之内的空间撕成粉碎。蓦地一声激越的金铁交鸣之声传出,*缠在一起的两人同时剧震勒马后退。
杨林随手抹去嘴边溢出的血丝,豪气冲天地大笑道:“痛快!没想到秦将军除了那名闻天下的双锏外,枪法亦如此了得。”旋又恍然大悟道:“我倒忘了,听说令妹胜珠小姐远嫁燕公罗艺为妻。将军所用的莫非便是号称北地枪绝的罗家‘燕山飞雪枪法’?”
秦彝环顾四周,却发现自己的战士已尽数战死。听了杨林的问话,他心中苦笑,若在正常状态下使用双锏,他完全有把握与杨林一战。自己所用的罗家枪法固然精妙,奈何由于各有职司,自己与妹夫罗艺相处时间极短,期间虽曾因意气相投互传枪锏,却均未得全法,兼且此刻心乱如麻,此战的胜算不及两成。但他终是久历沙场的宿将,很快便压下种种负面情绪,*枪一*笔直刺向对手咽喉,朴实无华的招式中蕴涵着与敌携亡的惨烈气势。
杨林一声大喝,双棒招式突变。左棒如挽千钧,沉涩无比的直砸横扫斜崩;右棒则轻巧绵柔地刺挑缠绞,如运细针软鞭——一人分使刚柔两路招法,宛如分身合击,正是杨林赖以震慑天下、折尽无数豪杰的“二心棒法”!
双马倏分,秦彝“扑”得将枪尾*入地面,一手扣鞍一手拄枪道:“‘囚*无悔’,名不虚传,秦彝拜服!”
杨林面现惭色,挂起双棒拱手道:“为全大局,杨林胜之不武,惭愧。”
秦彝摇头:“杨将军不必客气,纵使我双锏在手,你我胜负也只是五五之数罢了。何况两军交战非同个人私斗,本就没这么多讲究。”
杨林诚挚地道:“不知秦将军可还有何心愿未了,若杨林力所能及,必定尽一份心力。”
秦彝呆了半晌,轻叹道:“秦彝只有两件事相求。其一却是欲为这满城的百姓请命。”
杨林摆手道:“将军尽可宽心,我主欲施仁政于天下,又岂会为此大失人心之举。”回首传令道:“三军留下一部守城,其余即刻离城觅地安营,不许妄动民间一草一木。违令者杀无赦!”
秦彝面现感佩之色,又道:“其二,秦彝有一义子与幼子已……”
杨林不悦地打断道:“秦将军莫非担心杨林会行斩草除根的行径?若如此则大可安心,杨林岂是那无胆无量的懦夫小人,他年若两位令郎自觉有能力,尽可向杨林寻仇!”
“杨林不愧是杨林。”秦彝喟然叹道,“生而为敌,不得与君相交为友,当是秦彝此生最大憾事!”言罢双目徐徐阖上,气息断绝。原来两人交手时他已被杨林右棒击在*腹之间,表面看似无恙,内腑却已被杨林棒上柔劲震碎,全靠一口内气强撑到现在。
“义父!”在离战场不远的一条小巷里,隐身墙角后的宁氏母子与李靖三人亲眼目睹了秦彝战死的整个过程。李靖口中发出一声压抑至极点的低吼,双拳死命地紧握,不觉间指尖已刺破掌心,殷红的鲜血由指缝间点点滴滴地淌下。
脑中一片空白的宁氏却已不能发出任何声音,她下意识地紧紧咬住*唇,滴滴清泪顺腮流下,与唇边鲜血混在一起,洒落在怀中幼子的脸上。
茫然中,一只小手*出,轻轻拭去宁氏脸上的泪水。一把略现生涩的童音传入耳中:“娘,不要哭了好吗?不要忘记,父亲希望你好好地活下去。”
宁氏与李靖同时呆了,一起看向不知何时,那原本空洞的双目已悄然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太平郎。因儿子的“顽症”突然痊愈,宁氏心中的丧夫之痛得到极大的缓解。李靖亦怀着满腔的惊喜引领的义母母子穿街走巷,寻觅栖身之所。这是在战乱之中,家家禁闭门户,声息皆无,连客栈都不敢接纳客人。眼看天色将晓,仍是无处安身。三人走到一条僻静小巷,忽听到一家传出幼儿啼哭,李靖连忙上前叩问。不多时,一个手脚粗大、样貌周正的妇人走了出来,怀中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妇人开门看去,见宁氏穿着不象寻常人家,连忙接进院中,关了门,将怀中孩子放下陪秦琼玩耍,向宁氏问道:“这样兵荒马乱,夫人是从那里来的?”
宁氏看这妇人朴实热心,也不隐瞒,将被难情形哭诉一回。那妇人爽朗地道:“原来是秦夫人,失敬了!我丈夫程有德,祖上也曾在东魏做过武官,家道中落后不幸早丧,妾身莫氏,家中只有这孩儿阿丑,别无他人。夫人若无处可去,尽可在此权住,待战乱平息后再寻住处。”
宁氏不胜感激,连连称谢。一旁的李靖却一脸古怪的神色,看着尾巴似地紧跟在自己身边,拖着两条长长的鼻涕、虎头虎脑的男孩儿,心中嘀咕道:“你这小子该不会就是那日后有名的二愣子程咬金吧
周灭齐后,江北遂成一统。杨忠获胜班师,周主宇文邕大喜,封杨忠为隋国公。不久杨忠病亡,其子杨坚承袭父职为隋国公。杨坚相貌魁奇,曾有相者云其“面有日月河海,赤龙自通,天角洪大,双上权骨,弯回抱目,口如四字,声若钏鼓,手内有王文,乃受九锡。昊天成命,于是乎在”,因此深为周主猜忌。他亦自知周主相疑,一面韬光养晦以避嫌疑,一面将女儿杨丽华送于太子宇文赟为妃以固宠。宣政元年六月,周武帝晏驾,宇文赟即位,是为宣帝。宣帝纵情声色,行为怪诞荒唐。由于纵欲过度,年仅22岁时便突发疾病,一命呜呼。宣帝死后,静帝宇文阐尊杨丽华为皇太后。此时,羽翼已成的杨坚则“受遗诏”辅政,进而操纵朝政,不久便篡周而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元年。
杨坚即位,称为隋文帝,立长子杨勇为太子,次子杨广为晋王,封杨林为靠山王,独孤氏为皇后。因独若弼、韩擒虎。君明臣良,渐有拓土开疆,吞并南陈之意。
*******************
“阿丑,该起*练功了!”秦琼一把掀开*上的被子,露出被下将*股翘得老高、整张脸埋在枕头里面酣睡如一头小猪的程咬金。
≡年光阴已如流水般匆匆逝去,如今的秦琼已是一个十岁的少年。由于天赋异禀又兼自幼习练武艺、打熬筋骨,秦琼的发育远较寻常孩童为快,虽是刚满十岁,他却已拥有一副六尺有余的身材,比旁人家十四五岁的孩子还要高出一截。
“大哥,你饶了兄弟吧!”早春的料峭寒意使程咬金打了一个冷战,无耐地张开惺忪的睡眼,一面奋力往回争夺被子一面求饶道,“你又不是不知道兄弟我脑子实在不灵光,义兄教的那几套拳法,我学了几年都打不完整。左右现在阿丑我也算是打遍斑鸠镇无敌手,就不用学那些东西了吧?”
李靖在外看见好气又好笑地看着这个赖在*上的惫懒家伙,总算明白了为何在隋唐群雄中程咬金一辈子凭着那三记板斧包打天下,原来这小子在武功招式方面竟是天生的脑残。
当年齐州城破,秦彝以身殉城,李靖护送义母宁氏与小秦琼逃难,幸得程咬金的母亲莫氏收留才得栖身之所。待到后来战事平息,因齐州城内人多眼杂,李靖便劝宁氏搬到城外居住以避人耳目。宁氏深以为然。却因见到这一段时间里秦琼与程咬金两个小子结下深厚的情谊好得如同一人难舍难分,考虑到小阿丑是爱子“病愈”后结识的第一个朋友,也是为了报答莫氏仗义收留之情,她便提出与其结为金兰姊妹,并说服她虽自己一起迁到了齐州城外一个叫做斑鸠镇的乡村。
自三年前秦琼与程咬金年岁稍长,李靖开始传授两人武艺,秦琼学起武艺自是如有神助,不仅在学习李靖教授的秦家家传武学时得心应手进步神速,而且时不时无意间举一反三到提出的一些“奇思妙想”,往往反令李靖有眼界大开,受益匪浅之感。但是程咬金却遭遇了一生中最恐怖的噩梦。这小子天生一副钢筋铁骨及一身蛮力,本是一个上好的习武胚子,刚开始习武时,将李靖教授的扎基功夫练的坚实无比,即使较之秦琼亦有过之而无不及。李靖直叹自己的好运气,这样的两块良才美质竟全落到自己手里。但不知为何,他学起武艺招式却直如熊瞎子掰玉米,一路掰来一路丢。整整三年,他硬是连一套秦家基础拳法都未能学全,反反复复地学前忘后、学后忘前,程咬金虽带些没心没肺大大咧咧,但小孩子终是好强,一来二去却也有些丧气,到今天已是快有一个月未曾早起练功了。
不理程咬金的抗议,秦琼拎着他的后颈,将他拖到院中。等他在瑟瑟寒风中手忙脚乱地穿好衣服,秦琼故作神秘地凑到犹自气鼓鼓的程咬金跟前小声道:“我这里有一门非常适合你修炼的武艺,阿丑你要不要学?”
程咬金眼皮一翻,无力地道:“大哥,拜托你不要用这么幼稚的谎言来欺骗小弟好不好?你的功夫都是义兄教的,连他都没有办法,你又能拿出什么功夫来教给我?”
“笨蛋!”秦琼屈指在他的头上重重地凿了一记爆栗,笑骂道,“如果是大哥我的功夫,大哥我还会拿来给你浪费时间吗?”
程咬金一听来了精神:“难道大哥你竟遇到了传说中的世外高人,传授了你什么神功绝技?”
秦琼带出点得意的神情道:“算你聪明。你也知道我从半年前开始,每天清晨都会到后山树林去练功。其实哥哥我是得到一位世外高人的青睐收归门下,半年来我一直在偷偷跟他老人家学艺。前几天师傅他说该教的功夫已经教完,要离开此地去云游天下。临别前经过哥哥我的苦苦哀求,师傅他老人家终于开恩,教了一套功夫给我,而且说这是最适合给你练的,要我转授给你。”
程咬金听的眼睛不断睁大,脸上满是欣羡兴奋的神色。
李靖肚里暗自偷笑,这套说辞却是他预谋已久杜撰出来,连这半年来每天往后山跑一趟都是为了今日的说法做伏笔,最主要的原因却是李靖解释自己肚子里这一整套体系完整、继承自前世的太极派武学的来历。这两年来,从李靖处学到的秦家基础功夫,他已将根基扎得坚实无比。但教授自己武艺的李靖在经过这今年的潜修后武功已渐趋圆满,隐隐间已有超越青出于蓝,超越父亲秦彝之势。
当然他对程咬金的话也并非全是虚言,为了这个兄弟兼未来的铁杆追随者,他是真得花了一番心思,还好因有着前世的记忆李靖,在武功的见识修养方面却是名副其实的高手。近日来苦心整理前世接触过的各流派武学,终于被他想到一门适合给程咬金修习的功夫——十三太保横练硬气功!
“十三太保横练”属少林武术绝学。此功法重视练气、养气,不但练开砖碎石的外功横练之法,而且还练丹田混元之气,虽名为“横练功”,却实为内外兼修之功法,即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
十三太保横练硬气功分十三太保内气功、十三太保内爆功、十三太保横练功三部分。其中内气功乃从少林养生气功演化而来,此功的目的为培养内气,强身健体,功至化境时有易筋洗髓之神效;内爆功乃从少林硬气功演化而来,目的为激发自身潜力,强化爆发力,据说修至大成后将具降龙伏象之神力;横练功则吸纳少林七十二绝技之精华,包括铁头功、铁指功、铁拳功、铁掌功、铁肘功、铁臂功、铁膝功、铁腿功、铁布衫,目的乃让习者修习成开砖碎石,任人击打无碍的金钢不坏之身。
这门功夫历来为少林不传之密,直到后来的战争年代才由一位少林出身的将军传入军中并逐渐普及开来。前世作为军中王牌A大队的队长兼教官,李靖自然曾经涉猎此功。有鉴于程咬金的特殊情况,他才突然想起这门重练法而不重招式打法的功夫最适合他这个招式白痴。不过由于他那时专注于太极内家拳术而未曾深入研习此功,有些环节不免模糊,而练武却是事关生死出不得半点差错,所以这几个月以来李靖一直在回忆这门功夫的每一个细节,即使有遗忘之处也结合两世见识一一推导完善,到今天终于将它整理了出来。
后世传说,程咬金为上界土福星官降世,有着一项变态之极的神通——复活!每次他被人打杀,只需一接触大地,马上又是生龙活虎的好汉一条,以致民间流传有“打不死的程咬金”这一俗语。想到此处,李靖暗笑道:“如果真被你将这门十三太保横练练到大成之境,虽未有后世传说变态,但这‘打不死’之名倒也算名副其实。”
斑鸠镇外山林。
早春时节,薄雾迷蒙,寒意料峭。地上是一层历经秋冬的枯败落叶,*透寒露后散发着陈腐与清新混杂的气息。
天色只是朦胧,但秦琼与程咬金两个小子已经出现在林中的一片空地上。
秦琼正色对程咬金道:“阿丑,从今天起我便将这门十三太保横练的功夫传授给你。但你须知道,这门功夫修习起来辛苦无比,最是易学难精。你若自忖吃不得苦,这门功夫还是不练的好!”
程咬金将小*脯拍得啪啪山响,大声道:“大哥你放心,阿丑知道你为力了兄弟费了好多心思。现在你好不容易从师父那里给我讨来这门功夫,阿丑若是还不用功,那还算是人吗?”
说罢退后几步将架势拉开,一面示范一面细细阐述:“阿丑你看仔细了,这内气功的桩法称为‘罗汉归位’。站桩时全身放松,两脚分开稍比肩宽,两膝微曲,含*拔背,双臂抬起放于*前,如抱球状。舌抵上腭,双目微闭。呼吸为鼻吸鼻呼。吸气时要缓慢深长吸,尽量多吸些时间,同时腹部鼓起,呼气亦为缓慢均匀长呼,同时腹部内收。吞吐气息时要意念丹田部位有一火球,天地万物之精华源源不断涌向丹田火球汇聚,之后再通过丹田火球散发到全身各个部位,全身感到温暖舒服。此功每次须练习半个时辰,每日练习三次,只需持之以恒,自有神效。”
接下来架势变化,秦琼继续道:“十三太保内爆功共十三式,今天我先传你第一式‘罗汉虎啸’,此式可承接‘罗汉归位’,先自然站立,双脚分开略比肩宽,眼微闭,舌抵上腭,含*拔背,全身放松。而后双手叉于两腰侧,自然呼吸,意守丹田,不可有过多杂念。站好后以鼻深吸气,意念天地万物之精华由鼻吸入,通过喉咙传至膻中穴直达丹田。同时双脚脚跟抬起,待气吸至不能吸时,口中吐气,大喊一声“哈”,意念丹田之真气由丹田至膻中至喉咙通过嘴发声喷泻出去,同时双脚跟用力着地,全身崩紧,双眼睁开怒视前方,之后呼气放松。如此连续练习七七四十九次后可接习下一式。”阐述完毕,秦琼便要程咬金站好开始摆架势,纠正了他的几处错误后,让他自己练习体会。
向旁边走出几步,秦琼也开始进行每日的第一项功课——站桩。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其中的最精华所在,便是神秘莫测的内功修炼,而内功的修炼并非如武侠小说中一般打坐练气,而是以站桩功的方式来完成的。桩功是中华武术内练能力的基础。习练者在站桩中,通过思维意识的运用,而进入意识相对的静止状态,从中实现人体的阴阳平衡、开通经络、调和气血、补养元气,达到培本固元地目的。通过在桩功中的锻炼,才能使体内的真气运动自如,通过心法的应用才能进入静定的状态,才能达到天地人三合一的玄妙境界。
太极桩法称为“混元桩”,乃太极派练气无上法门。秦琼拿桩站定,肩部和肘部自然松垂,而后以意运力,催动两臂自下而上画弧缓缓抬起,高与*平。同时束肋合腹,小腹的关元、中极二穴共同内敛纳气,冲震命门穴。由于此刻双肩松脱、内卷里合,锁骨下沉相合,心气与横膈膜向小腹中极穴沉降,正可助内部气息团聚,向命门穴冲震。接着使两臂*侧微微内缠向身体外侧撑劲,构成内撑外掤、内圆外方、负阴抱阳的太极状态。两手指松直向内,十指尖左右相对相照,指甲缝的气机含互相渗透和相吸相合之意,同时保持鼻准头的吐纳气息与印堂穴、膻中穴、中极穴这上中下三丹田及头顶心百会穴、双手心劳宫穴、双足心涌泉穴这五心的吐纳气息一致,并将气纳入自百会穴至会*穴一线贯之之中脉轨道,以助中气潜转。同时下闭谷道,使气不向下泄,构成呼气时使气由内达外,劲贯梢节,气贯指(趾)肚;吸气时退藏隐密,气结中宫,循环无端。体内由此现出一种轻灵景象,气机运聚之意象,皆由心发,中气之潜转,上下不停。等到将来功法大成不拘形式,举手投足皆可保持如此意象之时,身体内外就会化生出一种浑厚灵敏、韧性极佳、*性极强的混元气布满周身,护身伤敌,神妙万方,正如太极拳谚所云:“学者若会混元气,哪怕他人有全功。”
等秦琼收功时,却见程咬金也恰好将一式“罗汉归位”完成,脸上现出古怪的神情。他心中一动问道:“阿丑,你小子有何感觉?”
程咬金小脸一红,竟有些忸怩,吞吞吐吐地道:“大哥,你教的这门功夫好生古怪。我按你所说吐纳气息,不久身上忽然出现热、胀、跳、麻、痒等十分难过的感觉,而现在,我……我想拉屎!”说罢似是再也忍耐不住,捧着肚子一溜烟钻入了旁边的草丛。
李靖却是一阵大喜,暗呼这门功夫竟似专为这小子量身定做,竟在第一次站桩的时候就有了常人练习十天半月后才会出现的气感,至于他练习后突然有排泄的感觉,那正是此功夫易筋洗髓、该换体质的功效运作,开始驱除他体内的杂质!
“传说中十三太保横练练到极致时,浑身肌肉硬时坚若钢铁,软时柔若棉絮,刀枪不入,水火不侵,出手劲似风雷,身法轻若鸿毛,踏浪奔驰而不下堕。假以时日,说不定你还真有可能前无古人地将此功法练到大成!”望着蹲在草丛中只露出半个脑袋的程咬金,秦琼心中不无羡慕地想到。
摇一摇头,放下对程咬金的羡慕,秦琼左脚开立、两手前平举、屈腿下蹲,练习过无数遍的太极拳。只见他拳势展开,白鹤亮翅、搂膝拗步、单鞭、琵琶势、捋挤势、搬拦捶、斜身靠、倒卷肱、转身推掌、搂膝栽捶、白蛇吐信、拍脚伏虎……一招一式,架势分明,举手投足间,竟隐隐打出一种星辰起落、日月运转,春秋代序、草木枯荣的玄奥轨迹。
太极为万物之根。黄帝曰:“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茫茫宇宙浩瀚无际,渺渺物质永无穷尽。而世间一切有形与无形无不是由太极而组成。太极分阴阳,因而万物亦均有阴阳两重性。太极为一圆,阴阳圆中生,方为合太极。
太极拳即以阴阳之道为其一切运动的灵魂。阴为意之隐,是虚,是空,是无,是开,是松柔,是虚灵,是舍己从人;阳是阴的对立面,是意之灵,是实,是有,是合,是动,是坚刚。就四肢而言,臂、手为阳是虚,腿、足为阴是实。两手或两足之间也分阴阳,就两腿而言,前足为阳,后足为阴。由此构成习练太极拳的特殊站姿,即两手与一足有包围一实腿之意,谓之“三虚包一实”。就两手而言,在外、在上、在前者,多用于防守,为虚;反之多用于进攻,为实。太极拳的奥妙就在于,无论拳法招式怎样变化,自己阴的始终不*露给对方,使对方只能接触我的阳方,而得不到我的阴方,这恰如日光向背的道理一样,阴面始终不会被日光所照到。以此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的妙境。
只是如今的秦琼毕竟年幼,经验见识虽在,身手却尚未能完全与之配合协调,因此拳脚中的阴阳大道尚只微现端倪,只有等年岁渐长,身体与意识不断磨合,才能逐渐打出自己前世顶峰时期“形则静,姿势无不对称;势则动,动作无不变化。形势转换,循环无端,中无间隙,动静相连”的至高拳意。
已是年近二十≡的李靖从林外缓步踱入。这些年来,随着武艺日渐深湛,李靖的气度越发沉凝雄浑,行走间若*行虎步,伫立时又如岳峙山镇,朴实的面容虽不怒而自威,予人凛然不可轻犯的威迫压力。当年秦彝断言这义子终有一日将青出于蓝超越自己,如今看来此言当真非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