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武器设定:火炮篇1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注意!

  1、针对文章中已出现的一些历史上不出名的、像炮塔式10cm连装高角炮一样被强行拆成两部分的、尤其是历史上不存在或者使用了历史上不存在的魔改版的装备,进行浮光掠影式的技术参数解说。

  2、可能会有口胡部分,可能会有历史数据不全的部分。所有解释均雾很大,所有解释均可能解释不通。如有虚构,你TM来打我啊。(?)

  3、各种厨、各种黑注意。

  4、某些舰娘和深海通用的装备可能会呈现双方不同的数值,不如说所有装备给舰娘和深海用数值都不会完全相同,嗯嗯。

  5、撒,给母喔蛤级没有。

  ※※※※※※※※※※※※※※※※※※※※※※※※※※※※※※※

  试制18inch三连装炮MK.1→16inch三连装炮MK.4、18inch连装炮MK.A

  美国18寸炮的研制始于一战末期,在美国议员本杰明·提尔曼的“最大化战舰”提案的IV-1案(1917年)中最早提及了使用50倍径18寸炮的军舰的计划。虽然美国海军部对提老中二“八万吨级巨舰一劳永逸终结战争实现昭昭天命”的计划嗤之以鼻(首先,巴拿马运河……),但作为大舰巨炮主义的必然趋势,还是认真研究了一下18寸炮,在华盛顿海军条约把舰炮口径限制在16寸以内时,该18寸炮(……按德制确实算是50倍径)已经完成了大约一半。其后,在1927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约束力下降时,和1938年日意已显示无心加入第二次伦敦海军协定时(“超级战舰计划”),该炮又两次被提上日程,但最终也仅仅是完成了炮管而已。该炮被舍弃的原因很多:炮管寿命过短(仅有100发寿命)、弹道过平、重量惊人(接近16寸炮两倍)导致火力投放量不足等,但最重要的还是没有这个需求。从数据上来看,该炮的穿甲弹出膛瞬间的穿深也就是和大和级发射九一式彻甲弹相当,而弹重不及九一式彻甲弹,这意味着其在远距离上将越来越无法与大和炮媲美。……但是,这说的仅仅是“18寸48倍径MK.1”。

  18“/L48MK.1

  炮管重量:177.8t

  总长:884“(22.454m)

  炮管长:864“(21.946m)

  理论射速:1.5rpm

  装药量:890lb/403.7kg

  穿甲弹:全重2900lb、装药70lb

  炮塔:MK.1Mod.0三连装炮塔

  定位: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30°~+130°

  回旋速度:2dps

  俯仰角度:-3°~+35°

  俯仰速度:5dps

  装弹角度:-5°~+30°

  防护:正面18“/457mm、侧盾14“/356mm、后盾8“/203mm、顶盖9“/228mm、座圈14“/356mm

  全重:3036t

  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到1927年之间,美国曾经尝试过把上述18寸炮减口径制成了16寸炮,称为MK.4。因为是18寸炮减口径,自然药室还是18寸级的,因此,该炮具有深井冰一般的初速度……和炮管寿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16“/L56MK.4

  炮管重量:185.2t

  总长:915“(23.24m)

  炮管长:896“(22.76m)

  理论射速:1.75rpm

  装药量:910lb/367.4kg

  穿甲弹:MK.3常规穿甲弹(全重2100lb、装药70lb)

  炮塔:MK.4Mod.0三连装炮塔

  定位: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30°~+130°

  回旋速度:2dps

  俯仰角度:-3°~+35°

  俯仰速度:5dps

  装弹角度:-5°~+30°

  防护:正面18“/457mm、侧盾12“/305mm、后盾8“/203mm、顶盖9“/228mm、座圈10“/254mm

  全重:2740t

  在1941年,随着二战的开始和战争气息逼近美洲,美国也开始寻求超越条约口径的新型舰炮,改进新型的18寸炮也是其中之一。如前所述,这种重制版47倍径炮将可以发射重达3850磅的超重弹!……幸亏美国佬见机行事,提前终止了提尔曼妖精的暴走,要是让他知道了这种东西的存在,呵呵厚。要知道,评估中的MK.A炮三连装炮塔总重将会达到3000吨以上,比大和炮还重300吨,没有任何能通得过巴拿马运河的严肃军舰会考虑带这玩意;但是,随着深海栖舰一侧各种瞎狗眼的概念防护战舰鬼姬陆续粉墨登场,大力出奇迹的18寸炮又开始变得有一定的必要性,何况……随着南达科他级的兼具1920南达科他火力点的改二、衣阿华级的兼具蒙大拿级火力点的一改,美系已经具有六条具备4个重型炮圈的战舰了,这个炮圈显然不足以装备18寸三连装炮,但却非常适合装备四个18寸连装炮形成18寸8炮战舰。因此,在某人的设计下重新进行了设计,形成了与16寸MK.7改良火控的炮塔类似的格局。虽然并没有为本炮研发类似MK.7后期的那些乱七八糟炮弹,但由于英国的MK.II改进型炮能发射的炮弹本炮全都能用,因此威力依然是有的,甚至只用连装就可以达成接近其他18寸炮三连装的火力。

  18“/L47MK.A

  炮管重量:177t

  总长:865“(21.97m)

  炮管长:846“(21.5m)

  理论射速:1.8rpm

  装药量:890lb/403.7kg

  高爆弹:(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3000lb、装药149lb

  长射程弹:马丁鸟-4B改远程火箭(全重4500lb、装药260lb)

  穿甲弹:全重3850lb、装药68lb

  穿甲弹:MK.VIA6crh(全重33201b、装药79lb)

  炮塔:MK.C连装炮塔

  定位: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

  回旋角度:-150°~+150°

  回旋速度:4dps

  俯仰角度:-4°~+40°

  俯仰速度:10dps

  装弹角度:+5°

  防护:正面19.5“/496mm、侧盾14“/356mm、后盾12“/305mm、顶盖9“/228mm、座圈15“/381mm

  全重:1792t

  ※※※※※※※※※※※※※※※※※※※※※※※※※※※※※※※

  16inch连装炮MK.2→16inch三连装炮MK.2→试制16inch六连装炮MK.2、16inch三连装炮MK.7、深海16inch三连装炮→16inch三连装炮MK.7+准现代GFCS

  16寸50倍径MK.2是为了1920年列克星敦/南达科他级战舰而研发的产物,列克星敦级准备装备连装炮而南达科他级准备装备三连装炮。虽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但总之全都被华盛顿条约所击沉。一般认为提尔曼在“最大化战舰”案的前面数个提案中提及的16寸50倍径炮如果实现,可能就会是这个样子……因此,除了连装和三连装之外,实际上还有个莫名其妙的六连装选项……不过嘛,

  16“/L50MK.2

  炮管重量:128.2t

  总长:816“(20.726m)

  炮管长:800“(20.32m)

  理论射速:2rpm

  装药量:700lb/318kg

  高爆弹:HCMK.13(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1900lb、装药153.6lb)

  穿甲弹:APMK.3(全重2100lb、装药70lb)

  穿甲弹:APMK.5(全重2240lb、装药33.6lb)

  *备注:5号重型穿甲弹历史上并未装备于本炮,但陆军在使用本炮时使用了和5号重弹相同规格的12号重弹

  炮塔:连装炮塔

  定位: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45°~+145°

  回旋速度:2dps

  俯仰角度:-4°~+40°

  俯仰速度:5dps

  装弹角度:+5°

  防护:正面11“/283mm、侧盾6“/152mm、后盾6“/152mm、顶盖5“/127mm、座圈5.1“/130mm~9.2“/230mm

  全重:949t

  *备注:除护甲数值之外其余的均为估算

  炮塔:三连装炮塔

  定位: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45°~+145°

  回旋速度:1.7dps

  俯仰角度:-4°~+40°

  俯仰速度:4dps

  装弹角度:+5°

  防护:正面18“/457mm、侧盾10“/254mm、后盾9“/229mm、顶盖5“/127mm、座圈13.5“/343mm

  全重:1403t

  *备注:一般顶部炮塔会自带三座厄利孔20mm连装机枪,不计入炮塔全重

  炮塔:六连装炮塔

  定位: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30°~+130°

  回旋速度:1dps

  俯仰角度:-4°~+40°

  俯仰速度:3dps

  装弹角度:+5°

  防护:正面16.5“/420mm、侧盾8“/203mm、后盾6“/152mm、顶盖5“/127mm、座圈12“/305mm

  全重:2969t

  *备注:两两共鞍,中间无隔壁

  大名鼎鼎的鸭滑炮16寸50倍径MK.7某种意义上可以算是前述的16寸50倍径MK.2的进化版,是MK.2的进化版MK.3进一步发展的产物。长身管、强装药与超重弹的结合使该炮拥有了仅次于18寸炮的高穿深,更重要的是与16寸炮相称的低重量。本炮配备有MK.13火控雷达、MK.48测距仪、MK.8弹道计算机和数据传输互联装置。MK.38型火控系统可以从航向、航速、风力、风向、大气密度、气温、炮膛磨损等诸多因素进行解算,所得射击诸元转换成电信号传递给主炮伺服系统,控制主炮的旋转和仰俯以跟踪锁定水面,空中与岸基目标目标提升齐射的精度。在此基础上,使用X波段的改进型MK.13火控雷达、并安装GTU(陀螺传输单元)的一系列火控系统,成为当之无愧的大口径炮火控之王,同时可以发射“马丁鸟4”火箭弹和一系列海湾战争时期的新型高爆弹,理论上甚至可以发射惊人的W23核炮弹,不过因为炮弹自身的原因所以禁止使用。

  16“/L50MK.7

  炮管重量:121t

  总长:816“(20.726m)

  炮管长:800“(20.32m)

  理论射速:2rpm

  装药量:655lb/297kg

  高爆弹:HCMK.13(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1900lb、装药153.6lb)

  高爆弹:HC/HEMK.14系列(全重1900lb、装药153.6lb/全重2240lb)

  破片高爆弹:深海対空散弾改(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2240lb、装药176lb)

  长射程弹:飛び魚成型炸藥弾(全重2240lb、装药180lb)

  长射程弹:马丁鸟-4B改远程火箭(全重2900lb、装药200lb)

  穿甲弹:APMK.8(全重2700lb、装药41lb)

  穿甲弹:一式徹甲弾(全重2443lb、装药39.2lb)

  穿甲弹:劣化徹甲弾(全重23701b、装药36lb)

  裂变炮弹:W23(全重1900lb、装药153.6lb、20ktTNT)

  *备注1:W23核炮弹为禁用弹,即使深海栖舰也一样

  *备注2:该一式彻甲弹原系为苏制406毫米炮设计,所有能够发射MK.8超重弹的16寸炮均可使用该弹,后述

  炮塔:三连装炮塔

  定位: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50°~+150°

  回旋速度:4dps

  俯仰角度:-4°~+45°

  俯仰速度:12dps

  装弹角度:+5°

  防护:正面19.5“/496mm、侧盾10.3“/260mm、后盾12“/305mm、顶盖7.2“/184mm、座圈20.1“/509mm~21.8“/553mm

  全重:1708t

  ※※※※※※※※※※※※※※※※※※※※※※※※※※※※※※※

  【16inch连装炮MK.1→16inch连装炮MK.5→16inch三连装炮MK.6】、16inch连装炮MK.8+RPC

  美国的巨七炮在初始时是巨七炮里面最丢人的一个。该炮可以视为13寸35倍径MK.2炮的升级版,虽说是升级版,但并非什么魔改版,装药量和弹重都不算高,不要说和英制MK.I相比,连跟换弹前的三年式41厘米炮比都不如。为此,在长门于30年代初换弹之后,本炮也进行了重新设计,而其结果就是16寸MK.5,加大药室,可以发射后来研发的5号重弹,最大射程也略有提升。在二战开始前后,科罗拉多级战舰陆续换上了MK.5炮。

  30年代后期进行的另一轮改进,即后来搭载于北卡罗来纳/南达科他级战舰上的MK.6炮,结构更简单也更轻便,装药量提升、炮管镀铬,可以发射著名的8号超重弹。MK.6三连装炮是一门中规中矩的好炮,这里不再赘述,主要要提及的却是另一门炮,即MK.8。MK.8是MK.5的进一步简单升级版,依然只能发射5号重弹而不能发射8号超重弹,但膛线均匀分布并在内膛镀铬。历史上只有在珍珠港中受损严重的西弗吉尼亚更换了本炮,实际上原本是打算更换MK.6炮的Mod.2炮管的,但最终失败了。西弗吉尼亚在更换本炮的同时还内置了RPC(远程动力控制)系统、MK.34主炮指挥仪和MK.8火控雷达,可以实现10海里以上的精确盲打,苏里高海峡之战就是这种进步的最好注解:没有更换这套火控系统的马里兰,必须跟随妹舰的弹着水柱才能标定距离开炮。

  16“/L45MK.8

  炮管重量:107t

  总长:736“(18.694m)

  炮管长:720“(18.288m)

  理论射速:1.5rpm

  装药量:545lb/247.2kg

  高爆弹:HCMK.13(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1900lb、装药153.6lb)

  高爆弹:HCMK.14(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1900lb、装药153.6lb)

  穿甲弹:APMK.5(全重2240lb、装药33.6lb)

  炮塔:连装炮塔

  定位: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50°~+150°

  回旋速度:2dps

  俯仰角度:-4°~+30°

  俯仰速度:8dps

  装弹角度:+1°~+5°

  防护:正面18“/457mm、侧盾10“/254mm、后盾9“/229mm、顶盖5“/127mm、座圈13“/330mm

  全重:920t

  ※※※※※※※※※※※※※※※※※※※※※※※※※※※※※※※

  【380mm四连装炮→深海380mm四连装炮、380mm四连装炮改】→380mm四连装炮改+GFCS

  黎赛留级战舰的380mm/45Mle.1935本身的威力和防护没有问题,整个战舰时代15寸级最高的装药量和重弹使该炮拥有着仅次于意大利长倍径嗑药炮的火力。但是,先不说其高达288公斤的装药量使得本炮的炮管寿命只有100发,由于一个……奇情异想的设计使得本炮配置的OPfKMle.1936穿甲弹的弹底闩上主动钻了四个孔,结构强度出现了笑话般的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赴美改装时美国专门为其生产了一批整380毫米口径的坩埚钢风帽穿甲弹,并大大降低了其装药量。经过这样的改装以后黎塞留的火力毋宁说是降低了,虽然获得了包括火控系统、安全性和多样性在内的各种补偿。鉴于黎塞留的赴美改装案是在美法2013年底进行军事交流之后才得以落地的,实际上该炮的最终图纸得到过美国设计人员的调整,炮管镀铬、装药量取折中的500磅(272公斤)、总结战训改善弹药库位置和供弹系统,除此之外的一切数据全部“让·巴尔化”:使用美制坩埚钢穿甲弹OPfKMle.1943和英制高爆弹OEAMle.1945,加装延时射击装置,主炮火控由一个14米DCT(测距仪塔)测距仪、两个14.2米炮塔测距仪、ABM火控雷达和英制274型火控雷达组成。经过这样的改装,本炮可以凭借着火控和可靠的四连装结构,与16寸新炮叫板了。

  380mm/L45Mle.1936

  炮管重量:94.2t

  总长:704“(17.9m)

  炮管长:679“(17.26m)

  理论射速:2.2rpm

  装药量:500lb/272kg

  高爆弹:OEAMle.1945(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1949lb、装药63lb)

  破片高爆弹:深海対空散弾改(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1900lb、装药120lb)

  长射程弹:飛び魚成型炸藥弾(全重1960lb、装药160lb)

  穿甲弹:OPfKMle.1943(全重1951lb、装药44.4lb)

  穿甲弹:劣化徹甲弾(全重1950lb、装药35lb)

  *备注:OEAMle.1945的装药量无史实数值可考

  炮塔:Mle.1935bis四连装炮塔

  定位: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56°~+156°

  回旋速度:5dps

  俯仰角度:-5°~+40°

  俯仰速度:6dps

  装弹角度:-5°~+35°

  防护:正面16.9“/430mm、侧盾11.8“/300mm、后盾9.8“/250mm、顶盖8“/203mm、座圈16“/406mm、中央隔板1.8“/45mm

  全重:2278t

  *备注:一般顶部炮塔会自带三座厄利孔连装机枪或其它小口径防空炮,不计入炮塔全重

  ※※※※※※※※※※※※※※※※※※※※※※※※※※※※※※※

  【三年式41cm连装炮】→试制三年式41cm三连装炮→试制三年式41cm三连装炮+九八式射击系统→仮称九五式41cm三连装炮

  历史上整41厘米口径的舰炮全世界只有一种,就是1914年(大正三年)开始开发、1915年开发完毕的45倍径三年式舰炮。由于之后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把舰炮口径的上限牢牢卡死在了16英寸整(即406毫米)以下,一分也不能多,故而日本只好把这种舰炮的名称由“四十五口径三年式四十一糎砲”改为“四十五口径三年式四十糎砲”,但实际的炮身并未作出任何改变,还是410毫米内径。这也奠定了日后IJN超标舰炮一律号称“四〇糎”的传统。最初的41厘米炮三连装计划早在陆奥舾装的1920年时就已经提及,当然用的还是三年式炮。扶桑级在海军假日时期的改造案B案(1922年前后)中则是明确提出了这一思路,把两对四一式356连装炮更换为两座三年式三连装炮,而金刚代舰的藤本/舰本案则直接打算用三座三年式41厘米三连装炮来武装。不过,以上所有的计划都没有实现。

  四五口径三年式四〇糎砲

  炮管重量:100t

  总长:741.7“(18.84m)

  炮管长:720.2“(18.39m)

  理论射速:1.5rpm

  装药量:483lb/219kg

  高爆弹:零式通常弾改(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2069lb、装药44.3lb)

  烧霰弹:三式通常弾(全重2072lb)

  穿甲弹:九一式徹甲弾(全重2249lb、装药32.8lb)

  穿甲弹:一式徹甲弾(全重2251lb、装药32.8lb)

  *备注:一式彻甲弹普及后基本不再使用九一式彻甲弹;三式弹则出于对地攻击效果优于近接信管的缘故继续保留

  炮塔:B1型三连装炮塔

  定位: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30°~+130°

  回旋速度:3dps

  俯仰角度:-5°~+43°

  俯仰速度:5dps

  装弹角度:-5°~+20°

  防护:正面12“/305mm、侧盾6“/152mm、后盾5.5“/140mm、顶盖4.5“/115mm、座圈14“/356mm

  全重:1563t

  *备注:一般顶部炮塔会自带两座九六式25粍连装机枪或厄利孔20mm连装机枪,不计入炮塔全重

  初期的三年式41厘米三连装炮是妖精们为了雾岛改二而敲出来的,其特点是只需要更换炮塔并把九二式射击盘更换为九四式射击盘、加装九八式延时射击装置而已。虽然更换简单,但是精度和防护并没提升多少。在此基础上,加大炮塔正面护甲倾角、将炮塔折角改为圆滑的形状、改善弹药库位置、强化液压传输系统、然后把射击装置整个替换为大和级的九八式方位盘/射击盘/测的盘的便是三年式三连装炮的新型炮塔。虽然整体上并没有提升穿深,但却大大提升了有效射程(与大和级相当)。该炮塔是平贺让为了应付田中健助而为其扶桑级的航战改二案设计的,虽然只是急就章,但整体来讲还算不错,后来也被应用于长门级的改二案。

  四五口径三年式四〇糎砲

  炮管重量:100t

  总长:741.7“(18.84m)

  炮管长:720.2“(18.39m)

  理论射速:1.5rpm

  装药量:483lb/219kg

  高爆弹:零式通常弾改(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2069lb、装药44.3lb)

  烧霰弹:三式通常弾(全重2072lb)

  穿甲弹:九一式徹甲弾(全重2249lb、装药32.8lb)

  穿甲弹:一式徹甲弾(全重2251lb、装药32.8lb)

  *备注:一式彻甲弹普及后基本不再使用九一式彻甲弹;三式弹则出于对地攻击效果优于近接信管的缘故继续保留

  炮塔:B1型改三三连装炮塔

  定位: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50°~+150°

  回旋速度:5dps

  俯仰角度:-5°~+45°

  俯仰速度:8dps

  装弹角度:-5°~+30°

  防护:正面12“/305mm、侧盾6“/152mm、后盾5.5“/140mm、顶盖4.7“/120mm、座圈14“/356mm

  全重:1571t

  *备注:一般顶部炮塔会自带两座九六式25粍连装机枪或厄利孔20mm连装机枪,不计入炮塔全重

  但,实际上日本的41厘米炮并非截止到三年式为止。其后,在大和级的A140计划的J案中曾经多次提到了长炮身的41厘米炮。该炮最早出现于八八舰队计划,只是作为一张草图;首次出现比较明确的设想则是在金刚代舰的平贺私案中,准备建造一双连一三连背负式两对的10门长41厘米炮塔;最后进入舰政本部的提案则是在A140J案。不论如何,该炮分别在1921、1930、1934三次被中止设计,最终也完全未成。这次平贺让是打算用藤本的3×3布局配自己的长41厘米炮,因此只制作了三连装炮塔。炮管镀铬,在其中配备了美制MK.13火炮火控雷达,并根据火控雷达调整了九八式射击装置的性能,且加装了GTU(陀螺传输单元)和九八式延时射击装置。虽说本炮是41厘米炮的完成型,但实际上是最初完成的,因此本炮在设计时还只有普通的零式通常弾和三式弹可用,但不久之后就拥有了安装近接信管的零式通常弹了,此外“南方水鬼”时雨和夕立还为本炮改装了可用的深海炮弹。

  五〇口径九五式四〇糎砲

  炮管重量:100t

  总长:869“(22.1m)

  炮管长:848“(21.5m)

  理论射速:2rpm

  装药量:661.4lb/300kg

  高爆弹:零式通常弾改(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2069lb、装药44.3lb)

  破片高爆弹:深海対空散弾改(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2072lb、装药147lb)

  长射程弹:飛び魚成型炸藥弾(全重2094lb、装药153lb)

  烧霰弹:三式通常弾(全重2072lb)

  穿甲弹:九一式徹甲弾(全重2249lb、装药32.8lb)

  穿甲弹:一式徹甲弾(全重2251lb、装药32.8lb)

  穿甲弹:劣化徹甲弾(全重23751b、装药40lb)

  *备注:使用深海炮弹时,只有贤者深海栖舰能够发挥应有的火力值

  炮塔:B2型改二三连装炮塔

  定位: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50°~+150°

  回旋速度:5.5dps

  俯仰角度:-5°~+50°

  俯仰速度:8dps

  装弹角度:-5°~+30°

  防护:正面16.1“/410mm、侧盾9.8“/250mm、后盾7.5“/190mm、顶盖8.7“/250mm、座圈14.2“/360mm

  全重:1744t

  *备注:一般顶部炮塔会自带两座九六式25粍三连装机枪或厄利孔20mm连装机枪,不计入炮塔全重

  ※※※※※※※※※※※※※※※※※※※※※※※※※※※※※※※

  【406mm三连装炮Б-37→维克斯式406mm三连装炮Б-37(mod)】→406mm三连装炮Б-37(mod)+FCS

  苏联级战舰的主炮论威力几乎可以用惊天动地来形容,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是意系火炮所共有的炮管寿命问题,其次是穿甲弹的风帽形状导致存能不足,另外,虽然没有离心离德导致故意不做品控的问题,但苏联本身极度落后的炼钢技术也导致火药威力不足、炮弹和炮管强度极差,实际穿深和散布界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虽然说炮管寿命和炼钢技术都早有解决方法,但俄国本身与各大海军强国缺乏交流的事实却是最大的难题,英美德日的钢材进来对于俄国来说是难以补充的消耗品。因此,前卫原本设计的整16寸一式彻甲弹也没有实际生产(最终便宜了美制MK.7)。好在苏联在战后的炼钢和火药技术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以1948年的炼钢、火药技术来装备前卫设计的炮身自紧和炮管镀铬的炮管、以及更换风帽、被帽的炮弹,得到的就是被称为维克斯式的新炮。

  虽然前卫在炮弹上进行的改良被否决了,但那仅仅是资源问题,对于炮塔的改良,闪电АЦ-68改火控系统、GTU、延时射击装置、发泡水泥剥被帽装甲的这一套却是心悦诚服,不过实际投产的时候换成了苏联50年代自产的机械计算机。

  406mm/50Б-37(mod)

  炮管重量:136.7t

  总长:815.75“(20.72m)

  炮管长:781.8“(19.86m)

  理论射速:2rpm

  装药量:683lb/310kg

  高爆弹:М1915(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2461lb、装药249lb)

  半穿甲弹:全重2443lb、装药94lb

  穿甲弹:М1915/28(mod)(全重24431b、装药56.7lb)

  炮塔:МК-1(mod)三连装炮塔

  定位: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50°~+150°

  回旋速度:4.5dps

  俯仰角度:-2°~+45°

  俯仰速度:6dps

  装弹角度:0°~+6°

  防护:正面19.5“/495mm、侧盾9.1“/230mm、后盾16.1“/410mm、顶盖9.1“/230mm、座圈16.7“/425mm

  全重:2348t

  *备注:一般顶部炮塔会自带三座37毫米70-К单装机炮或博福斯单装机炮,不计入炮塔全重

  ※※※※※※※※※※※※※※※※※※※※※※※※※※※※※※※

  【三年式20cm连装炮→三年式20.3cm(二号)连装炮】→三年式20.3cm(三号)连装炮→仮称三式20.3cm三连装炮

  日制8寸50倍径炮(即三年式20糎二号)在世界各国的重巡炮当中属于性能平庸的一类,穿深和射速均不上不下。实际上,早在高等级货色(美制15号炮、德制C/34)出现之前的1930年,日本就曾经试图研发55倍径的8寸炮。该炮在1931年完成了一门,试验结果不错,但最终出于造价、工时、炮管寿命等多方面的考虑……或许最重要的是官僚矛盾,继续研发该炮的计划在1933年被废止了。这里为三号炮重制的连装炮塔基本和二号炮的E1型炮塔相差无几,但测距仪是和E3型炮塔一样的8米,而非E1型的6米。

  仮称三年式五〇口径三号二〇糎砲

  炮管重量:20.6t

  总长:457“(11.6m)

  炮管长:441“(11.2m)

  理论射速:4.38rpm

  装药量:74.5lb/33.8kg

  高爆弹:零式通常弾改(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277.4lb、装药18lb)

  烧霰弹:三式通常弾(全重277.4lb)

  穿甲弹:九一式徹甲弾(全重277.4lb、装药6.9lb)

  穿甲弹:一式徹甲弾(全重277.4lb、装药6.9lb)

  穿甲弹:全重335lb、装药5lb

  炮塔:仮称E5型连装炮塔

  定位:重巡中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20°~+120°

  回旋速度:4dps

  俯仰角度:-5°~+55°

  俯仰速度:12dps

  装弹角度:0°~+10°

  全重:174t

  至于三式20.3厘米炮,则是在3号炮管的基础上,平贺让“老夫聊发少年狂”一次完全放飞自我的产物:炮管镀铬、装药量提升到86磅,可以发射包括美制超重弹在内的一切8寸炮弹;炮塔的供弹、旋转系统采用美制大功率液压机和大倾角装甲,并使用了意大利的剥被帽装甲系统;火控系统采用大和级战舰的硕大九八式射击系统加上31、33、43号电探,把本炮与全舰的雷云高射系统相连(如果是战舰的话),并加装了GTU(陀螺传输单元)和九八式延时射击装置。整体一通操作使得该炮塔的重量飚上了414吨(不过还是比美制16号三连装炮轻),射击速度和精度直逼美制16号炮。

  仮称五〇口径三式二〇糎砲

  炮管重量:20.7t

  总长:457“(11.6m)

  炮管长:441“(11.2m)

  理论射速:8.7rpm

  装药量:86lb/39kg

  高爆弹:零式通常弾改(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277.4lb、装药18lb)

  半穿甲弹:全重290lb、装药11.5lb

  穿甲弹:一式徹甲弾(全重277.4lb、装药6.9lb)

  穿甲弹:APMK.21(全重335lb、装药5lb)

  炮塔:仮称F1型炮塔

  定位:重巡中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50°~+150°

  回旋速度:8dps

  俯仰角度:-5°~+55°

  俯仰速度:12dps

  装弹角度:0°~+30°

  全重:414.2t

  ※※※※※※※※※※※※※※※※※※※※※※※※※※※※※※※

  试制53cmGeraat36连装炮

  这是一种实验性的武器,正确的内径为整21寸,在1938年造出过一门,也是历史上曾经被造出来的作为“舰炮”(排除臼炮)的口径最大的火炮,可想而知由于其弹重和装药量,威力也是极其强大的。然而,并没有任何准备装备本炮的军舰被设计,即使是只有个草稿的H级战舰42、43、44案,其中最为狂想的H44也不过就是准备实装20寸(50.8厘米?)炮而已。话说回来,由于本炮的炮塔始终没有被设计出来,考虑本炮适宜在多重的舰上发射已经是空中楼阁的事。萨莉·布拉德娜对这类超口径火炮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至少在2013年到2014年,因此在其执掌基尔港兵器开发工作室的大权时,很快便为此炮设计了德式的连装炮塔,并包括专门为此炮定制的三组15米版C/38测距仪(后来该测距仪也用于其他战舰改二、改三案)。然而,考虑到本炮塔远超3000吨的重量和慢到吓人的射速,基尔提督若亨·约安尼斯几乎想也没想便却下了本炮的使用建议,本炮也就成了德国装备库里众多从未用过的火炮之一。

  53cmL/52Geraat36

  炮管重量:330t

  总长:1090.55“(27.7m)

  炮管长:1025.2“(26.04m)

  理论射速:0.6rpm

  装药量:1212lb/550kg

  高爆弹:Spr.gr.Kz(弹头引信榴弹)L/4.7(使用延时信管/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4850lb、装药485lb)

  穿甲弹:Psgr.BdZ(风帽穿甲弹)L/4.4(全重4850lb、装药100lb)

  *备注:一说穿甲弹实为L/4.9,但因为穿甲弹未留下数据,这里还是用普通德制舰炮穿甲弹形制

  炮塔:Dopp.LC/44连装炮塔

  定位:超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30°~+130°

  回旋速度:1dps

  俯仰角度:0°~+35°

  俯仰速度:2dps

  装弹角度:3°

  防护:正面24“/610mm、侧盾16“/406mm、后盾20“/508mm、顶盖5“/128mm、座圈22“/558mm

  全重:3241t

  *注:座圈护甲不包含穹甲部分

  ※※※※※※※※※※※※※※※※※※※※※※※※※※※※※※※

  【8inch连装炮Mark.VIII→8inch连装炮Mark.VIII(改Mark.II式)】→8inch连装炮Mark.XI→试制8inch三连装炮Mark.X

  8寸50倍径MK.IX或改MK.IX,是英国为萨里级重巡洋舰预备的新型重巡洋舰炮,大体上可以视为之前通用的MK.VIII炮的后膛扩大版,整体炮管结构微调,可以发射新型的290磅(131.5公斤)重型半穿甲弹(皇家海军没有为巡洋舰研发穿甲弹)。但随着第二次伦敦海军会议召开,穷得叮当响而又沉迷绥靖神教的英国主动放弃了萨里级重巡的计划,本炮也就在没有炮塔的情况下丢人落幕。这次是使用了与MK.VIII炮的改MK.II炮塔类似的炮塔,除了优化火控和供弹系统之外并没有什么改变,重量也没比原本的改MK.II炮塔重,可以完全通用。

  8“/L50MK.IX

  炮管重量:17.3t

  总长:413.25“(10.5m)

  炮管长:400“(10.16m)

  理论射速:4rpm

  装药量:72.25lb/32.8kg

  高爆弹:全重256lb、装药23lb

  半穿甲弹:全重290lb、装药11.5lb

  炮塔:连装MK.II改二炮塔

  定位:重巡中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50°~+150°

  回旋速度:8dps

  俯仰角度:-3°~+50°

  俯仰速度:10dps

  装弹角度:6°

  全重:224.7t

  *备注:一般顶部炮塔会自带一座厄利孔机枪,不计入炮塔全重

  8寸50倍径MK.X,是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厂在1942年根据英国海军的新标准设计的升级版Mark.IX,除了炮管屈服点由20/27提升到24/27之外没有太大差别。这里使用的是朴茨茅斯的前卫(维多利亚公主)重新设计的炮塔,炮管镀铬,强化了观瞄设备、炮塔护甲倾角和供弹系统,加装AGTU(海军部陀螺传输单元)并更换了新型机械计算机,能够发射美制21号超重穿甲弹(335磅/约152kg),射速接近9rpm。

  8“/L50MK.X

  炮管重量:12.7t

  总长:413.25“(10.5m)

  炮管长:400“(10.16m)

  理论射速:8.8rpm

  装药量:72.25lb/32.8kg

  高爆弹:(使用延时信管/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256lb、装药23lb

  半穿甲弹:全重290lb、装药11.5lb

  穿甲弹:APMK.21(全重335lb、装药5lb)

  炮塔:三连装MK.III炮塔

  定位:重巡中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50°~+150°

  回旋速度:8dps

  俯仰角度:-3°~+50°

  俯仰速度:10dps

  装弹角度:-3°~+40°

  全重:443.9t

  *备注:一般顶部炮塔会自带一座厄利孔机枪,不计入炮塔全重

  ※※※※※※※※※※※※※※※※※※※※※※※※※※※※※※※

  【试制甲炮型51cm连装炮】→20inch连装炮试制型

  虽然20寸炮的提案早在一战结束之前就有,即所谓的无比级战斗巡洋舰,但是由于提议者约翰·费舍尔爵士离任,该计划最终被G3级战斗巡洋舰所取代,并没有出什么成品,连炮管都没进入论证。在约翰·费舍尔因前卫的改二而转生之后,立即试图重启该计划。虽然乔纳森·乔布斯考虑到费舍尔其人对日本的金刚级、以及青色舰队的实质领袖深海栖舰金刚的巨大影响力而同意了该计划,但也提醒费舍尔爵士二战的战场可不是一战时那么简单了。费舍尔自然也心知肚明,因此果断寻求了前卫的帮助,而前卫也对这位开创了战舰时代的大前辈抱以十足的尊敬。最终成型的炮基本是以(前卫在前往日本期间弄到图纸的)日本试制甲炮为基础、采用重型弹的产物,与萨莉·布拉德娜的47.5倍径20寸炮在平战的威力差相仿佛、对垂直主装的威力则超出约九分之一。内径508毫米,炮管镀铬,并加以延时射击装置、GTU、MK.X火控系统等一系列标准改装,可以说是试制甲炮的火控升级版……和轻量化版,仅仅用不到两千二百吨便实现了20寸炮塔,代价就是即使用上大倾角剥被帽装甲,还是掩盖不了不到18寸级防护能力的事实。嗯……不过好在,大改后的俾斯麦级和苏联级是勉强能用了,大和级使用之更是毫无窒碍……除了防护差以外。

  EOCBL20“/L45

  炮管重量:213t

  总长:927.6“(23.56m)

  炮管长:900“(22.85m)

  理论射速:1.5rpm

  装药量:1190lb/539.8kg

  高爆弹:(使用延时信管/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4190lb、装药352lb

  穿甲弹:全重4640lb、装药67lb

  炮塔:Drh.LC/44连装炮塔

  定位:超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50°~+150°

  回旋速度:5dps

  俯仰角度:-5°~+45°

  俯仰速度:10dps

  装弹角度:0°~+25°

  防护:正面17“/432mm、侧盾11“/283mm、后盾8“/203mm、顶盖10“/254mm、座圈14“/356mm

  全重:2136t

  *备注:一般顶部炮塔会自带两座八连装砰砰炮或博福斯四连装机炮,不计入炮塔全重

  ※※※※※※※※※※※※※※※※※※※※※※※※※※※※※※※

  【20.3cmSKC/34连装炮】→试制20.3cmSKC/34三连装炮

  所谓的8寸C/34三连装炮实际上是德国的萨莉·布拉德娜和英国的前卫合力全新设计的炮塔,重量496吨,萨莉·布拉德娜将主要由前卫设计的本炮塔称为Drh.LC/46(1946年型回旋式炮塔)。自不待言,前卫是在设计完成MK.X的新炮塔后,作为推广三连装设计的实验找上了欧陆8寸炮最为优秀的C/34的。除了改善液压供弹系统和护甲结构、把最大仰角提升到50°之外,前卫还特别为该三连装炮设计了参考牛头人级轻巡、与FuMO26的电波效率相配的机械计算机,并且加装了首次在前卫的主炮火控上实装的GTU(陀螺传输单元),使得火控系统内的各个从动陀螺可由主陀螺罗盘取得监控信号并进行必要的改正,实际上等于极大地降低了因为风浪颠簸和航行规避造成的射击误差和失靶风险。

  20.3cmL/60SKC/34

  炮管重量:20.7t

  总长:478.4“(12.15m)

  炮管长:453.5“(11.52m)

  理论射速:8rpm

  装药量:112lb/50.8kg

  高爆弹:Spr.gr.Kz(弹头引信榴弹)L/4.7(使用延时信管/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269lb、装药14.4lb)

  高爆弹:Spr.gr.Bdz(mHb)(弹底引信风帽榴弹)L/4.7(全重269lb、装药19.7lb)

  高爆弹:Spr.gr.Bdzu.Kz(mHb)(双向引信风帽榴弹)L/4.7(全重269lb、装药19.7lb)

  穿甲弹:Psgr.BdZ(风帽穿甲弹)L/4.4(全重269lb、装药5.1lb)

  穿甲弹:Psgr.BdZ(Pf.mHb)(弹底引信尾翼稳定风帽穿甲弹)L/5.5(全重289lb、装药5.1lb)

  炮塔:Drh.LC/46三连装炮塔

  定位:重巡中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50°~+150°

  回旋速度:8dps

  俯仰角度:-10°~+50°

  俯仰速度:12dps

  装弹角度:0°~+10°

  全重:495.7t

  ※※※※※※※※※※※※※※※※※※※※※※※※※※※※※※※

  【330mm四连装炮】→深海330mm四连装炮、330mm四连装炮改+FCS

  330毫米50倍径Mle.1931用来武装一战之后第一次军备竞赛中的法军,也就是敦刻尔克级袖珍战舰。本炮的强装药和高倍径使得炮口初速极高,但一战后期以来的“高速轻弹”主义使得本炮的穿甲弹比较轻,存能不足。本炮也是法国的四连装之路的开始,且一开始便选择了正确的“炮塔中央分成两个连装炮组、中设装甲板”的思路。但是,炮管距离过近使得本炮的开火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加上强装药总之使本炮的散布界变得很过分,加上RPC系统效率不及预期、液压供弹系统功率稍显不足,总之缺点还是不少。这次是前卫访法之后,专门为其进行了调整,与380毫米Mle.36一样炮管镀铬、主炮火控更换为美制MK.38火控系统,并增设了ABM火控雷达。考虑到敦刻尔克级战舰们的情绪,在这一主炮内并没有使用任何英制火控设备,只是更换为让·巴尔的液压设备、增设GTU(陀螺传输单元)、并把萨莉·布拉德娜在介绍日本援德装备时提及的“九八式延时射击装置”仿制了一个置于其中,从而降低了炮塔开火造成的干扰。

  330mm/L50Mle.1931bis

  炮管重量:70.5t

  总长:676“(17.17m)

  炮管长:655.3“(16.645m)

  理论射速:2rpm

  装药量:423lb/192kg

  高爆弹:OEAMle.1935(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1151lb、装药140lb)

  破片高爆弹:深海対空散弾改(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1200lb、装药105lb)

  长射程弹:飛び魚成型炸藥弾(全重1240lb、装药110lb)

  穿甲弹:OPfKMle1935(全重1235lb、装药44.7lb)

  穿甲弹:劣化徹甲弾(全重1250lb、装药15lb)

  炮塔:圣沙蒙Mle.1932四连装炮塔

  定位: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50°~+150°

  回旋速度:8dps

  俯仰角度:-5°~+35°

  俯仰速度:10dps

  装弹角度:-5°~+35°

  防护:正面13“/330mm、侧盾9.8“/250mm、后盾14“/356mm、顶盖6.3“/160mm、座圈12.2“/310mm、中央隔板1.6“/40mm

  全重:1501t

  *备注:一般顶部炮塔会自带两座厄利孔20mm连装机枪,不计入炮塔全重

  ※※※※※※※※※※※※※※※※※※※※※※※※※※※※※※※

  【203mm连装炮→203mm连装炮改→203mm连装炮后期型】→试制203mm三连装炮

  法国和意大利共用的这种203毫米54倍径三连装炮,严格来讲是意大利的53倍径Mod.1929的魔改版。采取炮身自紧结构、炮管内膛镀铬,可以容纳的弹重大大提升,炮管长度也加长了约20厘米。虽然这样,药室和炮塔的基本结构基本与法国圣路易级巡洋舰的三连装**纸一致,只是护甲采用了意大利的剥被帽体系多层护甲,并采取了更大功率的供弹系统。火控采取美制MK.34火控、RPC系统和274型火控雷达的组合,并加装了GTU(陀螺传输单元)和“九八式延时射击装置”以避免失靶风险。整体改装结束后的新炮称为203mm/54M40,以不到400吨的重量达成了英制MK.X三连装炮同等的实力。

  203mm/L54Mod.1940

  炮管重量:25t

  总长:448“(11.38m)

  炮管长:431.9“(10.97m)

  理论射速:6rpm

  装药量:103.6lb/47kg

  高爆弹:OEAMle.1932(全重263.9lb、装药18.2lb)

  高爆弹:(使用延时信管/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256lb、装药23lb

  半穿甲弹:全重290lb、装药11.5lb

  穿甲弹:OpfMle.1936(全重295lb、装药17.8lb)

  炮塔:Mle.1940三连装炮塔

  定位:重巡中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50°~+150°

  回旋速度:10dps

  俯仰角度:-5°~+45°

  俯仰速度:12dps

  装弹角度:-5°~+10°

  全重:397.2t

  *备注:一般顶部炮塔会自带两座厄利孔单装机枪,不计入炮塔全重

  ※※※※※※※※※※※※※※※※※※※※※※※※※※※※※※※

  【305mm三连装炮、12.5inch连装炮→320mm三连装炮】、深海320mm三连装炮→320mm三连装炮+FCS

  320毫米Mod.1934/1936是意大利一战期间使用的维克斯/艾尔希克12寸46倍径Mod.1909升级的产物。在20年代末39年代初法国开建敦刻尔克级战舰时,意大利立即感到了威胁,故而准备把旧有的两级四艘弩级战舰改装为超弩级的新战舰。改装应该说十分成功,由原本的12寸炮仅扩膛半寸,便获得了远超法制13.5寸炮的穿深效果,虽然还是不及敦刻尔克级的新型13寸强,但是以短12寸炮的外胆能够做到这一点已是难能可贵,何况敦刻尔克级只有两舰,一旦开战可是二对四。总而言之,本炮除了散布界因为药室扩大的原因而比原有的英制12寸炮略大之外,并没有什么值得挑剔的地方。不过,恰好在加富尔伯爵级-杜伊利奥级第二次大改装图纸在研讨中的时机前卫到访,并试图对本炮进行进一步的调整,除了电动机强化动力、提升最大仰角以外,在炮塔防护上使用了意大利自己的剥被帽多层护甲,甚至在原有的炮弹基础上修正了穿甲弹的形状,把研究日制一式彻甲弹的成果用在了本炮的穿甲弹上,造出了“6crh风帽的32厘米口径重型一式彻甲弹”,加上已经驾轻就熟的炮管镀铬、RPC系统、主炮火控分为三层测距仪(射击指挥塔上的架一座293P雷达)和猫头鹰雷达组成的光学火控系统与英制MK.X火控平台和274型火控雷达组成的电子火控系统双轨制、GTU(陀螺传输单元)和延时射击装置,不但大大提升了炮击的精度,还使得火炮的穿深尤其是水中弹的威力直线提升……呃,考虑到意系战舰的普列赛系统对水中弹没什么效果,也可以说是另一种麻杆打狼就是了?

  320mm/L44Mod.1936

  炮管重量:69t

  总长:571“(14.5m)

  炮管长:551.2“(14m)

  理论射速:2.4rpm

  装药量:386lb/175kg

  高爆弹:(使用延时信管/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1010lb、装药104lb

  破片高爆弹:深海対空散弾改(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1120lb、装药100lb)

  长射程弹:飛び魚成型炸藥弾(全重1200lb、装药100lb)

  穿甲弹:一式徹甲弾改6crh(全重1157lb、装药26lb)

  穿甲弹:劣化徹甲弾(全重1180lb、装药10lb)

  *备注:意大利炮弹的装药量无史实数值可考

  炮塔:Mod.1936bis三连装炮塔

  定位: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20°~+120°

  回旋速度:10dps

  俯仰角度:-5°~+35°

  俯仰速度:12dps

  装弹角度:0°~+12°

  防护:正面10.9“/280mm、侧盾9.45“/240mm、后盾8.7“/220mm、顶盖5.5“/140mm、座圈13“/330mm

  全重:737t

  *备注:一般顶部炮塔会自带三座37毫米Mod.39单装机炮,不计入炮塔全重。一改的加富尔伯爵级-杜伊利奥级战舰的顶部炮塔为连装炮塔故无此数(不过320mm连装炮本身顶部也有一座Mod.38连装机枪)

  ※※※※※※※※※※※※※※※※※※※※※※※※※※※※※※※

  【381mm三连装炮】→深海381mm三连装炮、381mm三连装炮改+FCS

  381毫米50倍径Mod.1934,著名的嗑药炮,15寸炮当之无愧的王者……也是受意大利军工企业离心离德消极怠工影响最大的炮。只是把炮弹的生产关把好这种事倒并不困难,然而本炮的巨大潜力显然不是这样就能够发掘的。炮管寿命和即使炮弹质量过关依然不算小的散布界都需要解决,而火控系统更是大有改造空间。为此,在罗马即将改二的时间点,刚刚在法制330毫米Mle.1931和意制320毫米Mod.1936上获得成功的前卫立即驾轻就熟地来了一套操作。炮管镀铬、电动机动力强化、增设GTU(陀螺传输单元)和延时射击装置,主炮测距仪维持不变,但射击指挥所全面电子化:主炮火控分为12米主炮测距仪、7.2米DCT测距仪(上架一座293Q雷达)和猫头鹰雷达组成的光学火控系统与英制MK.X火控平台和274型火控雷达组成的电子火控系统双轨制,均由RP40型RPC操控。M1934本身就不需要高吊角因此仰角并没有额外提升,但根据英国标准设计的15寸弹也一样可以用于本炮。

  381mm/L50Mod.1934

  炮管重量:110t

  总长:778.8“(20.72m)

  炮管长:750“(19.05m)

  理论射速:1.8rpm

  装药量:599lb/271.7kg

  高爆弹:全重1776lb、装药65.1lb

  高爆弹:MK.VIIIb6crh/L4.3(使用延时信管/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1938lb、装药130lb)

  破片高爆弹:深海対空散弾改(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1900lb、装药120lb)

  长射程弹:飛び魚成型炸藥弾(全重1960lb、装药160lb)

  半穿甲弹:MMI式15寸高爆弹(全重1817lb、装药65.1lb)

  穿甲弹:MMI式15寸穿甲弹(全重1951lb、装药22.4lb)

  穿甲弹:MK.XXIIb6crh/L4.5(全重1938lb、装药48.5lb)

  穿甲弹:劣化徹甲弾(全重1950lb、装药35lb)

  炮塔:安萨尔多M1934三连装炮塔

  定位: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60°~+160°

  回旋速度:9dps

  俯仰角度:-5.5°~+36°

  俯仰速度:9dps

  装弹角度:+5°~+15°

  防护:正面13.8“/350mm、侧盾7.9“/200mm、后盾7.5“/190mm、顶盖7.9“/200mm、座圈13.8“/350mm

  全重:1576t

  *备注:一般顶部炮塔会自带两座博福斯连装机炮,不计入炮塔全重

  ※※※※※※※※※※※※※※※※※※※※※※※※※※※※※※※

  【15inch连装炮Mark.I→15inch连装炮Mark.I/N→15inch连装炮Mark.I/NRP12】→15inch三连装炮Mark.II→15inch三连装炮Mark.J3

  15寸50倍径MK.J3,看后缀便知是仅仅存在于图纸中并没有实际研制的炮,系20年代J3级战巡案的产物。是时,除了其将用于发射1920磅4crh弹以及将使用三连装炮塔之外没有任何确定的信息。这里的本炮是前卫完全重新设计的火炮,炮管镀铬,最合适的炮弹也换成了6crh弹,全炮的布局、火控和供弹系统与前卫自己的MK.I/NRP12十分类似,最大装药量540磅/244.9公斤,炮管寿命180发……作为代价,总重量高达1542吨,并没有MK.I一系轻便的优点了(MK.I原版连装炮塔仅为770吨,N+RP12炮塔也只有855吨,和意大利的弩级战舰魔改用炮320毫米Mod.1934的三连装733吨同为节约重量的典范;相比之下英国自家的14寸MK.VII就有915吨,俾斯麦的380毫米C/34则有1052吨之重……不过同为15寸三连装新炮,本炮还是比意大利的381嗑药炮略轻)。

  15“/L50MK.J3

  炮管重量:111.8t

  总长:770“(19.558m)

  炮管长:750“(19.05m)

  理论射速:2rpm

  装药量:450lb/204.1kg(训练装药)、490lb/222.3kg(减装药)、540lb/244.9kg(强装药)

  高爆弹:MK.VIIIb6crh/L4.3(使用延时信管/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1938lb、装药130lb)

  穿甲弹:MK.XXIIb6crh/L4.5(全重1938lb、装药48.5lb)

  炮塔:三连装MK.III炮塔

  定位: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50°~+150°

  回旋速度:2dps

  俯仰角度:-5°~+40°

  俯仰速度:5dps

  装弹角度:-5°~+30°

  防护:正面14“/356mm、侧盾11“/283mm、后盾9“/228mm~11“/283mm、顶盖7“/178mm、座圈13“/330mm

  全重:1542t

  *备注:一般顶部炮塔会自带两座厄利孔二连装机枪,不计入炮塔全重

  15寸45倍径MK.II是原本准备应用于英王乔治五世级的新型炮,1935年研发,全钢铸造、炮口收紧,专门用于发射6crh弹。虽然比MK.I长了接近4尺,但重量却轻了3吨……考虑到当时英军的炮塔设计理念已经和后来英王乔治五世级的一样,可能会出现和英王乔治五世级的四连装炮塔一样的问题。不管怎样,随着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的签订,英王乔治五世级的15寸炮案被主动放弃了,本炮也在尚未敲定标准装药量和炮塔的情况下被废弃,后来的前卫也因为经历了二战的英国已经无力再重拾研究而只是采用了旧炮。这里的本炮是前卫在基本上从零起步设计出MK.J3之后,作为英王乔治五世的改二计划案和MK.J3的过渡产品而设计了炮塔,火控和供弹参考了MK.I/NRP12,炮塔结构则参考了美制16寸MK.7,最大装药量490磅/222.3公斤,炮管寿命240发,且总重仅为1288吨(作为比较意大利的381嗑药炮全重是1570吨),整体防护由于采用大角度倾角,与MK.I/NRP12相当。

  15“/L45MK.II

  炮管重量:97t

  总长:697“(17.7m)

  炮管长:675“(17.145m)

  理论射速:2rpm

  装药量:450lb/204.1kg(减装药)、490lb/222.3kg(强装药)

  高爆弹:MK.VIIIb6crh/L4.3(使用延时信管/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1938lb、装药130lb)

  穿甲弹:MK.XXIIb6crh/L4.5(全重1938lb、装药48.5lb)

  炮塔:三连装MK.IV炮塔

  定位: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50°~+150°

  回旋速度:2dps

  俯仰角度:-5°~+40°

  俯仰速度:5dps

  装弹角度:-5°~+30°

  防护:正面12“/305mm、侧盾7“/178mm、后盾9“/228mm、顶盖6“/152mm~7“/178mm、座圈13“/330mm

  全重:1288t

  *备注:一般顶部炮塔会自带两座厄利孔20mm连装机枪,不计入炮塔全重

  ※※※※※※※※※※※※※※※※※※※※※※※※※※※※※※※

  【14inch三连装炮MK.6→14inch三连装炮MK.11】→14inch三连装炮MK.11+GFCS、14inch四连装炮MK.B

  14寸MK.4和MK.6系统贡献了美国海军的第一座三连装炮塔,也是第一座超弩级战舰的非共鞍炮塔。这种14寸炮采取强装药,威力已经明显胜过了维克斯14寸炮(即后来的四一式)一筹。不过,在20年代本炮长时间受到散布界过大、炮弹向药室“逆流”脱落的问题困扰,其结果就是整个药室缩小,降低了50磅的装药量,同时改善了炮塔内的人员座位和仰角、炮管镀铬……在30年代,大多数新墨西哥-田纳西级标准战舰都进行了这样的改装,更换为MK.11炮,依然是相同的三连装炮塔。

  虽然新墨西哥、密西西比、爱达荷和加利福尼亚在30年代都已经换装了11号炮,但田纳西的改装工作却一直拖延到了1941年——也不需要继续拖延了。因祸得福,珍珠港空袭使得田纳西级两舰受创严重,不得不在港内进行长时间的整修。在新的MK.11炮塔内置了RPC(远程动力控制)系统、MK.34主炮指挥仪和MK.8火控雷达。火控系统的应用对于老式战舰来说是惊人的突破,在苏里高海峡之战中,田纳西和加利福尼亚几乎没有受到夜幕的阻碍。

  14“/L50MK.11

  炮管重量:81.5t

  总长:714“(78.136m)

  炮管长:700“(17.78m)

  理论射速:1.75rpm

  装药量:420lb/190.5kg

  高爆弹:HCMK.19(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1275lb、装药104.2lb)

  高爆弹:HCMK.22(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1275lb、装药104.2lb)

  穿甲弹:APMK.16(全重1500lb、装药22.9lb)

  穿甲弹:一式徹甲弾(全重1486lb、装药24.5lb)

  *备注:美英日三国的14寸炮弹在2015年后可以通用

  炮塔:三连装炮塔

  定位: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53°~+153°

  回旋速度:2dps

  俯仰角度:-4°~+30°

  俯仰速度:9dps

  装弹角度:0°~+1°

  防护:正面18“/457mm、侧盾10“/254mm、后盾9“/229mm、顶盖5“/127mm、座圈13“/330mm

  全重:958t

  至于MK.B,则是一个11号炮的新设计计划,是为第二次伦敦条约A计划时期(即限制最大口径为14寸的时期)的北卡罗来纳级战舰案而准备的改良型。装药量恢复470磅,加上长身管,其威力可能尤在常装药只有339磅的英制MK.VII之上。虽然历史上曾经有过三连装、四连装的北卡罗来纳设计案,最终并没有建成实物,本次是为了实验北卡罗来纳的航空战舰案,而在北卡罗来纳改二的时候重新设计的、北卡罗来纳F案所指的四连装炮,并采用了法国四连装炮的中央隔板设计,且配置RPC系统、MK.38主炮指挥仪、MK.8火控雷达和延时射击装置,从而使得四连装炮真正拥有了战斗力。

  14“/L50MK.B

  炮管重量:81.5t

  总长:714“(78.136m)

  炮管长:700“(17.78m)

  理论射速:2rpm

  装药量:470lb/213.2kg

  高爆弹:HCMK.19(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1275lb、装药104.2lb)

  高爆弹:HCMK.22(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1275lb、装药104.2lb)

  穿甲弹:APMK.16(全重1500lb、装药22.9lb)

  穿甲弹:APCMK.VIIB(全重1590lb、装药48.5lb)

  穿甲弹:一式徹甲弾(全重1486lb、装药24.5lb)

  *备注:英制6/12crh穿甲弹因较重,装药少的11号炮一般不敢使用,只有本炮敢使用

  炮塔:四连装炮塔

  定位: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50°~+150°

  回旋速度:4dps

  俯仰角度:-4°~+45°

  俯仰速度:12dps

  装弹角度:0°~+15°

  防护:正面16“/406mm、侧盾10“/254mm、后盾11.8“/300mm、顶盖7.1“/180mm、座圈11.5“/292mm~14.2“/360mm、中央隔板2“/51mm

  全重:1404t

  *备注:一般顶部炮塔会自带两座厄利孔20mm连装机枪,不计入炮塔全重

  ※※※※※※※※※※※※※※※※※※※※※※※※※※※※※※※

  试制50.8cm连装炮

  50.8厘米即整20寸的主炮,德军确实有过这样的军舰构想,那就是在1942年到1943年短暂重启的H级战舰新图纸的最后一张。不过,比起之前那些至少有个实现方法的42厘米炮来,这个50.8厘米炮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东西,连立项都没立项,至于前述的53cmL/52Geraat36,因为造不出合格的炮塔以及没有条件造那么大的舰也已经被舍弃了。萨莉·布拉德娜来到美国后,与当年美国“最大化战舰”计划的提出者、老选棍本杰明·提尔曼的妖精会面,并在一开始被其所迷惑,按照其提示的“大口径50倍径大装药多连装,自紧炮管膛线镀铬”的思路,开足马力,很快便搞出了H44的连装炮的图纸。也就如同提尔曼的计划一样,炮身自紧、膛线镀铬、50倍径(德奥俄制),装药量接近半吨Gu.RPC/40炸药,测距仪则用了日式的15米测距仪配蔡司厂的镜片,RPC还是用的C/35系统,并且如同前卫一样,加上了GTU和九八式延时射击装置。另外,由于采用大角度倾角,在防御力不变的前提下压缩了护甲重量,成功把该炮塔的总重压缩到了三千吨以下……虽然还是有两千九百多吨吧。……然后,被约书亚·约翰逊一句“你有能装得起这个的舰吗?”点醒,加上提尔曼完全没有对于军舰防护和火控系统的概念,最终重新燃起的大舰巨炮热情逐渐退潮了。这张图纸就此不了了之,只做出了两个实验炮塔。

  50.8cmL/50Geraat44

  炮管重量:256t

  总长:1004“(25.5m)

  炮管长:948.8“(24.1m)

  理论射速:1.2rpm

  装药量:1058lb/480kg

  高爆弹:Spr.gr.Kz(弹头引信榴弹)L/4.7(使用延时信管/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4118lb、装药357lb)

  穿甲弹:Psgr.BdZ(风帽穿甲弹)L/4.4(全重4501lb、装药70lb)

  炮塔:Drh.LC/44连装炮塔

  定位:超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40°~+140°

  回旋速度:3dps

  俯仰角度:-3°~+30°

  俯仰速度:10dps

  装弹角度:0°~+5°

  防护:正面22.9“/530mm、侧盾9.8“/250mm、后盾7.5“/190mm、顶盖10.9“/280mm、座圈16.1“/410mm

  全重:2948t

  *备注:一般顶部炮塔会自带两座3.7cmFlaK.M42FlaKzweiling.LM44或博福斯二连装机炮,不计入炮塔全重

  ※※※※※※※※※※※※※※※※※※※※※※※※※※※※※※※

  【305mm三连装炮→305mm三连装炮(mod)+76mm高射炮34-К(集中配置)】→305mm三连装炮(mod)+FCS、深海305mm三连装炮

  305mm三连装炮(mod)的全称为305mm/52в1907МК-3-12(mod),字面意义上的1907年型305毫米炮改,仰角提升到了40°。该炮在苏德战争开始前只有巴黎公社(塞瓦斯托波尔)赶上了换装,此外,甘古特级残存的三舰在30年代的大改装中均在炮塔顶加装了防空武器,视野较宽敞的1号、4号炮塔顶加装的是三座76.2mm/308-К“伦德”高射炮或76.2mm/5534-К单装高射炮(后者在30年代产量极少,具体何时更换完毕也无从查考)。不过,无论是哪一种,实际上都缺陷极多。

  ——而2号和3号炮塔则是加装的37毫米70-К单装机炮了。以这样的炮塔为基础(不过也有修改,炮塔的正面和顶部防护大幅提升,护甲之间充入了发泡水泥),使用膛线镀铬的新炮管、加装巡洋舰斯大林格勒的全套火控系统(包括岩窟Грот火控雷达)及供弹设备,可以发射和斯大林格勒级的1948年型重量大致相同的5crh硬被帽穿甲弹,并添加GTU和日式的延时射击装置。这样设计出的新炮塔才是大改后甘古特级真正适重的主炮,比强行焊上去的喀琅施塔得炮效果好得多——顺便一提,在魔改这门炮的思路上库兹涅佐夫倒是和十月革命混元体狗熊所见略同了,后者表示非常自豪!

  305mm/52В1907(mod)

  炮管重量:50t

  总长:624“(15.85m)

  炮管长:607.1“(14.42m)

  理论射速:3rpm

  装药量:346lb/157kg

  高爆弹:М1928(使用延时信管/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6921b、装药121.7lb)

  破片高爆弹:深海対空散弾改(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1038lb、装药91lb)

  长射程弹:ДГ-022(全重10381b、装药105.6lb)

  长射程弹:全重508lb

  长射程弹:飛び魚成型炸藥弾(全重1030lb、装药79lb)

  照明弹:М1915(全重731.31b、装药6.8lb)

  毒气弹:М1918(全重1038lb)

  半穿甲弹:全重1030lb、装药130lb

  穿甲弹:全重10301b、装药28lb

  穿甲弹:劣化徹甲弾(全重10381b、装药28.6lb)

  炮塔:В1957三连装炮塔

  定位:大型巡洋舰/小型战舰/战斗巡洋舰主炮

  回旋角度:360°

  回旋速度:4dps

  俯仰角度:-5°~+40°

  俯仰速度:6dps

  装弹角度:0°~+20°

  防护:正面9.8“/250mm、侧盾6“/152mm、后盾6“/152mm、顶盖7.1“/180mm、座圈8“/203mm

  全重:859t

  *备注:一般顶部炮塔会自带三座37毫米70-К单装机炮或博福斯单装机炮,不计入炮塔全重

  ※※※※※※※※※※※※※※※※※※※※※※※※※※※※※※※

  试制456mm三连装炮

  苏联在23、24号计划战舰的设计阶段确实曾经检讨过18寸级的主炮,但也仅限于检讨而已,最终通过的还是16寸的Б-37。库兹涅佐夫因为甘古特级改二而转生之后,不是没有尝试过设计本炮,但事实证明苏联的炼钢技术在制造16寸炮时已经大大力不从心,即使换了18寸炮,能力提升也极其有限,加上本炮设计完毕后不久前卫就在日本设计出了比起本炮也不逊色的Б-37魔改,故而本炮仅完成了一座就被束之高阁,甚至连炮弹体系都没有完成。选择456毫米这个口径,倒不是库兹涅佐夫想要特立独行,只是实际造出来之后用妖精的尺子测量就是这个数而已。实际上,当这个数字被量出来之后,库兹涅佐夫当机立断中止了本炮的研发。照他的话讲“连炮管准确内径都把握不了,就不要谈什么炮弹品控了”。库兹涅佐夫不愧为一代名帅,一针见血。

  ※※※※※※※※※※※※※※※※※※※※※※※※※※※※※※※

  【16inch三连装炮Mark.I】→16.5口径三连装炮Mark.G3

  16.5寸炮是一战后英国原本就成熟的舰炮工艺加上德美新创举的一系列计划之一,这一系列计划最终指向的是18寸MK.II和16寸MK.II炮,以及N3、G3级战舰。16.5寸炮原本是打算应用于G3级战斗巡洋舰,计划中也有50倍径和45倍径两个版本,但最终还是使用了传统的16寸45倍径炮。实际上,由于其对炮管的磨损,16.5寸炮被认为比16寸炮没什么优势,因此也没有进一步的研究。前卫这次是采用了全套新技术,炮身自紧并轻量化、炮管镀铬、延时射击装置、AGTU、MK.X火控系统、274型雷达,包括炮塔和6crh炮弹都是独自设计,实际上等于是个完全全新的炮……缺点就是依然很重。

  Vickers16.5“/L50MK.B

  炮管重量:132t

  总长:846.5“(21.5m)

  炮管长:825“(20.955m)

  理论射速:2rpm

  装药量:660lb/299.4kg

  高爆弹:(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2700lb、装药136lb

  穿甲弹:全重26501b、装药71lb

  炮塔:MK.I三连装炮塔

  定位: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50°~+150°

  回旋速度:3dps

  俯仰角度:-3°~+40°

  俯仰速度:8dps

  装弹角度:-3°~+15°

  防护:正面17“/432mm、侧盾12“/305mm、后盾11“/283mm、顶盖8“/203mm、座圈14“/356mm

  全重:1621t

  *备注:一般顶部炮塔会自带两座2磅四连装砰砰炮或博福斯二连装机炮,不计入炮塔全重

舰娘的决意之晓的水平线下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65470/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