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节 隐公继位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先是孔子,后是孟子,然后又是仲子,所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问题是姬息再怎么行,庶子这个标签他无法甩掉,从继位的规则上来看,我们能够猜到的是太子的事其实轮不到他。

  事情也正是这样发展的,从宋国来的仲子嫁给鲁惠公后生了『姬允』。甭管手心天生就有『鲁夫人』三个字是不是真的,仲子好歹是宋武公的女儿,身份地位自然不低,姬允自幼便被立为太子。

  公元前723年,鲁惠公去世,在位46年。

  这里有二个问题,一是姬息没有继位的资格;

  二是姬息继位了……

  不过这二个问题其实还是源于一个问题,那就是鲁惠公去世时太子姬允年纪实在太小。

  这样的情况我们之前有过介绍,武王灭商后没两年便去世,当时成王年纪同样很小,朝中事务交给当时的成王打点是肯定不可取的,于是后来便有了七年时间的周公摄政。

  鲁国现在同样遇到了这么个难题,周公的后人也再次用了摄政这样的过渡办法,代理小太子姬允摄政的便是鲁惠公的庶长子姬息,也就是后来的鲁隐公。

  鲁隐公对此表示:寂寞山谷角落里,野百合也会有春天。

  不过对于鲁隐公这样的野百合我们还是要交代一点,鲁隐公继位的方式不同于其他任何正牌太子,他是以摄政这样的理由成为鲁国的国君。

  换句话说,姬允的太子身份并没有被剥夺,有朝一日他长大了还是要当鲁国国君的。

  即便是摄政,公元前722年,鲁国还是正式进入到了鲁隐公元年,这一年郑庄公忙着解决共叔段之乱,『春秋』一书也正式拉开序幕。

  鲁隐公即位后,外交的原则是以和为贵,能不打的坚决不打,甚至是鲁惠公时期时鲁国与宋国之间一度关系紧张,但随后鲁隐公立刻与宋国和好。

  同时,对于宋国与郑国之间的摩擦,鲁隐公也是保持中立,尽量不趟浑水,直到鲁隐公九年以后因为宋国外交策略问题,鲁国才坚定的站在了郑庄公这边,并且联合齐国共同对付宋国。

  总体来说,在鲁隐公的治理下,鲁国保持住了老牌诸侯国的底蕴,在中原一带相当吃得开,江湖地位相当不低。

  由于鲁隐公爱好和平,鲁国也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攻击性,继续维持着以德服人的良好形象。

  另外从几件小事上,我们也能看到在一贯恪守礼制的鲁国,鲁隐公也有着其相当个性的一面。

  隐公三年,声子,也就是隐公的生母去世。作为鲁国一把手,隐公并没有大操大办,而是低调的处理,以庶母之礼安葬母亲。

  二年后,也就是隐公五年时,在仲子陵墓的落成典礼上鲁隐公亲自主持,并且规格相当之高。

  按照道理的话,隐公只是摄政,仲子也只是太子的生母,鲁隐公是不该主持这个典礼的,并且这个典礼的规格甚至比诸侯的待遇还高,便有点说不过去了。

  不过也正是从这二件事情的对比上,我们可以看到隐公是明白摄政二字含义的,对自己生母的葬礼按照礼法从简,同时又对太子生母的典礼仪式十分重视,表明了他对小太子的照顾。

  鲁隐公五年时还有一件比较有趣的事情。

  鲁隐公准备到棠地『今山东省平度市门村镇一带』观看捕鱼,结果他的伯父『臧僖伯』呱唧呱唧道理说了一大通,最后的结论是捕鱼是下等人做的事情,鲁隐公还是不要去看了……

  我们说,不去就真不是鲁隐公了,管他什么下不下等,想看就要去看。鲁隐公:我是隐公,我为鲁国渔民代言……

八卦战国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73880/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