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快到给太上皇请安的日子了。往常这时,李世民会带着皇后长孙氏和太子李承乾,赶往太安宫给太上皇请安。
但是,近来突厥屡屡犯边,以及便桥之盟的阴霾,无情地盘旋在他的心里,搅得他心烦意乱。他实在不想因此,影响到阿耶的心情。
怎么办呢?他想了一想,决定请姑母同安长公主,带着雉奴去看望太上皇。长公主是太上皇的亲妹妹,一母同胞,感情甚好。
雉奴这小家伙儿睿智岐薿,机灵可爱,着实惹人喜爱。太上皇见到他们,心情会舒畅许多。父亲心情好,也算他尽到了做儿子的孝心。
想到做到,李世民轻喊了声儿,贴身的宦者令王舜碎步前来。他哈着腰,操着不男不女的宦官强调问道:“陛下有何吩咐?”
“去万寿街崇仁坊,将同安长公主请来!”李世民吩咐道。
王舜应了声“诺”退着身子出了两仪殿。
这位同安长公主,可谓大唐第一贵妇人!在皇室,她是太上皇李渊的亲妹子。大唐建立之初被封为同安公主,李世民即位后,又加封为长公主。她嫁的婆家,则是相当了不得的太原王氏,周王室后裔。
魏晋南北朝时,王家系士族门阀,官爵世袭罔替。属老牌豪强贵胄。与范阳卢家,河间李家,洛阳崔家、河东郑家合为北方五大姓的门阀名望。长公主,在婆家又是当家的主母,谓之贵不可言了!
这时,殿外传来熟悉而骄傲的声音:“陛下找我,有何贵干!”
李世民展目瞧去,同安长公主已然走了进来。她头戴篱帽,她整个人罩在篱帽垂下的曼纱中,好似灯笼中的灯芯一般。瘦高的个儿,隐约从罩纱中瞧见她穿着件暗褐色的抹胸长裙,同色的丝绸宽袖衫。华丽的裙裾,长长地拖在地上。她抬起两只手臂,宽袖滑到了胳膊肘,露出白皙修长的臂弯。她取下篱帽,转身将它递给了跟来的贴身侍女。
直到这时,方才得见她的庐山真面。虽徐娘半老,但由于保养的好,显得整个人看上去风韵犹存、雍容华贵。
鹅蛋脸儿,柳叶眉丹凤眼,玉鼻如琼唇若朱涂。发不染而漆,盘成时令的半月髻,金银首饰插满头。光滑的额上,贴着金闪闪的花钿。她的这副华贵的样子,好似一朵绽放的绚丽牡丹。
李世民遂令殿内宦官,给同安长公主拿了竹席请她坐下。
待同安长公主坐定后,李世民伸手推了推,案几上堆积成山的奏章,无奈地说:“你瞧瞧,这么一大堆事,要是不忙完,岂不要耽误国事?近些日子,发生了那么多闹心的事,弄得朕焦头烂额,烦闷不已。尤其是便桥之盟!转眼,又到了给太上皇请安的日子。朕实在不想,因此,影响到阿耶的心情。故而,劳烦姑母…”
“好了!”话还未说完,同安长公主毫不客气地打断他。斜睨着李世民,她抢过话语权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不就是想,请我-代你向太上皇请安吗?哼,算你还有点良心!若非你昔日存了野心,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屠杀皇孙数十人,伤了太上皇的心,逼得他不得不放弃皇位。以他的体质,就算再做十年皇帝,也是绰绰有余的!现在,李二郎你用这不光彩的手段当了皇帝,掌了天下,算是心满意足了吧!”她这般不顾情面,连珠炮似得翻老底的责难,弄得李世民好不尴尬,他蹙起了眉宇,忍着胸中闷气吞吐着:“姑母,您……您…”
窘了好半天,李世民才算缓过神儿来。红着脸,请求道:“请姑母,请姑母明日去保宁坊,把雉奴带去看望阿耶。迄今,阿耶还没见过他呢!”
“好吧!”说罢,她转身,仰着高贵骄傲的头颅,趾高气扬地走了。
…………………
翌日辰时,同安长公主的车驾来到保宁坊的晋王官邸。
掀开车帘,往外望去,瞧见小小的晋王已穿着整洁,在奶娘姬忽持,以及官邸诸位侍女,内侍的陪同下,站在大门口等她了。
“参见长公主,长公主长乐无极。”诸侍女,内侍齐声道。
同安长公主却是傲娇地不可一世,完全将他们视为空气,理也不理。她沉着声音,吩咐侍女道:“还不快将晋王抱上来!”
“诺。”侍女应了声儿,跳下马车,将雉奴抱起,回到马车上。
雉奴学着大人的模样儿,交叠着两只胖乎乎的小手儿,抬到头顶敛衽深深地作揖,嗓音稚嫩,软糯糯地说道:“雉奴拜见姑祖母!”
“哦?你就是晋王?”同安长公主隔着篱帽面纱,语气毫无波澜道,话语中却毫不掩饰她的傲慢与下意识的疏离。
“诺,雉奴就是晋王!”雉奴认真地回应道。
“雉奴,这是个什么名儿?听起来,倒像是野鸡似得!抬起头来我瞧瞧!”同安长公主嗤鼻冷哼了声儿,居高临下地吩咐道。
听了这话,雉奴撅了下红嫩的小嘴应了声儿,直起身子。
同安长公主微微撩起面纱,垂下眼皮儿,睥睨着他-五岁大的小儿,三尺高的个儿,婴儿肥的小脸蛋粉嫩粉嫩的,像个糯米团子。他发迹中分,在脑袋的两侧各梳一个用黄色缎带扎着的总角童髻,后面垂着半长头发,仿若传说中托塔李天王的三太子哪吒。
一袭藕荷色的交领广袖的直裾深衣,严严实实地包裹着他小小的身体,半分也没有宽大的感觉,却显得非常合身。两只小脚穿着双织锦的云头绣履。深衣裳裾很长,盖着他的脚背,只露出绣履前的云头。
雉奴咧开小嘴,甜甜地笑道:“姑祖母,您像只美丽高贵的凤凰!”
“哎呦,听听,这嘴儿甜得跟抹了蜜一样!呵呵!”同安大长公主咯咯一笑,那张化着浓墨重彩的脸上,展露出一抹得意之色。她冲雉奴招了招手,一脸笑意地招呼道:“来,小野鸡到姑祖母这里坐吧!”
雉奴软软地应了声“诺”乖巧地坐在了同安大长公主身边的席子上,将小小的身子亲昵地靠在她的怀里,惹得同安大长公主满心欢喜,她抬起一只手抚摸着雉奴的小脑袋,同安大长公主偏过头看着他,平生第一次对自己孙女以外的小孩子展露出慈爱的微笑。
嗯,果然如二郎所言,是个听话的乖孩子!
车子走了,晃晃悠悠地渐渐离开了保宁坊。
雉奴侧过小脑袋,天真地问道:“姑祖母,我们去看望阿翁吗?”【注1】
同安长公主扭过脸笑问道:“去看阿翁,雉奴高兴吗?”
雉奴使劲儿地点了点头道:“高兴!”
大概过了半刻的功夫,马车既已到了皇宫的正门—崇德门。
太极宫是隋朝留下来的宫城,占地大约七十二万平方米,非常之壮观。车马穿过宣德门的长隧道,进了皇宫。雉奴掀开锦缎车帘,探出脑袋,往外望…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阿耶早朝的正殿。
正殿,又称之为太极殿。它座落在九米高,五个间断的汉白玉台阶之上。中国古代,将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
太极殿的后面,是皇后的丽正殿,又称之为中宫。左边是掖庭,掖庭中有就日殿、凤鸾阁、紫烟阁、飞霜殿…是嫔妃们居住的地方。
马车行驶,宣武殿和两翼殿、武德殿、甘露殿、武成殿、朱雀阁、天禄阁、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等,一座座宫殿,阁楼、廊邬,永巷,从雉奴的眼前划过。它们虽然陈旧,却各个华丽巍峨,气派宏伟。
随着马车的不断前行,眼前的景致越来越凄凉。好似到了荒郊野外般。雉奴放下车帘,回头问道:“姑祖母,阿翁住在哪里?”
“太安宫!不远,就快到了!”同安长公主沉声答道。
玄武门之变后,为了防止李世民,效法隋炀帝弑父篡位,李渊决定,遂将皇位提前传给了儿子,自己做了退隐的太上皇从此再不问国事。然而,他毕竟是开国皇帝,英雄一世,余威尚存且有武德旧臣在侧,这让刚即位的李世民很不安心,为了让退位的老皇帝远离政治中心,彻底再无翻身威胁他的机会,不但在贞观三年以清除朝中冗员为由,将武德功臣尽数贬黜,还将其排到最偏僻的太安宫居住。
那里夏天燥热无比,冬天又冷又潮。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同安长公主的双辕车驾在太安宫门口,停了下来。侍女们服侍着同安长公主和晋王雉奴下了车。看着眼前破旧狭窄的宫殿,雉奴难以置信地睁大了眼睛,手指着太安宫,奶声奶气地问道:“姑祖母,难道,阿翁就住在这里?”
同安长公主没有回答他,脸上露出了仇视的神情,冷哼了声儿。
雉奴撅着小嘴儿问:“姑祖母,阿翁是不是生我阿耶的气了?”
“生气?哼,气大了!你皇祖父不想见到你阿耶,永远都不想再见到这个杀兄逼父,忤逆之极的不孝之子!”长公主气呼呼地说道。
雉奴仰着小脑袋望着她,一脸认真地劝道:“姑祖母,你不要生气好不好?我听娘说过,生气会伤身体的。”
听着他这番话,童音稚嫩却又十分有道理。同安长公主“嗯”了声儿,怒气稍解。扭过头,她垂眸俯视着这个,个头只到她腹部却异常聪颖的小家伙儿,笑着夸赞道:“你比你阿耶懂事多了!”
雉奴一本正经地摆了摆小手儿,正经八百地说:“姑祖母不要这么说他,他是雉奴的阿耶!我娘说,雉奴的阿耶是旷古罕见的明君!”
话落,长公主嗤得笑了起来。风韵犹存的脸上,满是居高临下的傲娇之态。嘁,多大点儿人啊,就知道维护父亲。还挺孝顺的!
雉奴忽然松开了她的手说:“姑祖母,我要回去!”
“雉奴不想看望阿翁吗?”同安长公主诧异地,蹙着眉问道。
雉奴像个小大人儿似得说道:“不是,雉奴当然想看阿翁了!只是姑祖母说,阿翁在生阿耶的气。雉奴是阿耶的儿子,阿翁见到雉奴,就会想起阿耶,岂不是生气?阿翁生气,伤及龙体!”
言毕,转身抛下同安大长公主往太极宫的丽正殿方向跑去。
同安大长公主掠了一眼他小小的背影,拖着华丽的裙裾,独自进了太安宫。
……………………
雉奴没去探望太上皇的事,很快让李世民知道了。
这天退了朝,他命人将雉奴叫到身边,严肃地质问道:“你这孩子怎么回事,不是让你代朕看望太上皇吗?为何到门口了,不进去?”
站在父亲面前,雉奴仰着小脸儿望着父亲,见得父亲恼怒的样子,他非但不怕,反而理直气壮道:“因为,阿翁见到雉奴会生气!”
李世民蹙眉,拉长了鼻音“嗯?”了声儿。
扭过脸,垂眸看着雉奴一副天真烂漫,且又自振言辞的样子,李世民只觉既好气,又好笑。他故作威严地沉下脸,话语中假以怒气地呵斥道:“莫名其妙!你阿翁又没见过你,为何会一见你就来气?这么小的孩子,就学会狡辩犟嘴!我是不是太宠着你了!”
雉奴摇了摇脑袋,不疾不徐地解释道:“阿耶错怪孩儿了,孩儿没有狡辩!阿耶,您难道没有听说过爱屋及乌吗?”
“什么,爱屋-及-乌?你,居然知道爱屋及乌?”
李世民挑眉,不禁睁大了凤眸,张大了嘴,俊朗的脸上显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他弯下腰,拉着雉奴胖乎乎的小手儿,惊讶地话都说不全了问道:“你,你给朕说说,什,什么叫爱屋及乌!”
雉奴站在父亲面前,小腰杆儿挺得笔直,似有大人模样地肃着漂亮的小脸。他嗓音稚嫩,话语却充满着认道:“上次,孩儿去汉王官邸玩耍时,是八哥教我的!此典出自《尚书大传·大战》,其中有言曰,“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雉奴想,爱屋及乌相反之意为,恶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也!姑祖母说,皇祖父生阿耶的气。自然,也不会喜欢阿耶的儿子雉奴。阿耶要孩儿去看望祖父,是为了尽孝而不是去给阿翁添堵,阿翁生气伤了龙体,孩儿不孝还带累着阿耶的名声儿,那,孩儿岂不是更不孝了!阿耶,雉奴说得对不对?”
瞪大了一双俊美的凤眸,李世民惊骇莫名地看着眼前的幼子。雉奴的每一句话,都说得让李世民感到震撼。
这孩子,他才多大点儿的人啊,竟然懂得这般道理。他的两个同胞哥哥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也是从小就从聪明机灵,惹人喜爱。但比起雉奴,他们还是略微逊了一筹。至于他的那个庶次子吴王李恪,更是比都没得比,吴王李恪像雉奴这么大的时候,就只会和他的弟弟蜀王李愔在一起斗鸡走狗,玩弄一些膏粱子弟的低俗游戏。
坐上锦榻,平视着雉奴,李世民双眸闪着惊讶不已的辉芒,俊秀的脸上,露出了怜爱的笑意。继而,他叹了口气想,雉奴所言,甚有道理!阿耶心里的那道坎儿,终究是难以跨过去的,还是难以宽宥我。
也罢,也罢。
思至此,他抚摸着雉奴梳着总角的可爱脑袋,俊朗的脸上,展露着疼爱的笑容,夸赞道:“呵呵,你真是个既聪明,又懂事的小东西!”此时,李世民在心里盘算,雉奴这孩子自小就聪明过人,机敏伶俐,若择师加以善导,必成大器!是时候,给他寻个师傅了。
雉奴两条小胳膊抱住了父亲的大腿,脸蹭着他的袍裾嘿嘿笑着,显露出小孩子的天真,逗得李世民也大笑了起来,弯腰将他一把抱起.....
掌灯时分,长孙皇后正坐在席子上,借着机子上的烛光,为李世民缝制袍衫。忽地,听到殿外宦官扯着嗓子喊“陛下驾到!”她放下手里的活儿,从榻榻米的坐席上站起身来,带着侍女们走出丽正殿。
此时,李世民已上了殿前石阶。一身褐色圆领袍衫,脚蹬乌皮靴子。头上,则扎着时令的黑色的软角幞头。看上去,颇为利落轻便。
“妾恭迎圣驾。”
长孙皇后双手交叠,放在腹部,右腿半蹲左腿后移行了个福礼,恭敬而亲切地说道。福礼,在后宫中只限于皇后。若是妃嫔接驾,必须大礼参拜,五体投地。因为皇后是帝王的正妻,妃嫔位份儿再尊贵,在皇帝跟前再如何得宠,也是稍微高于奴隶的滕仆妾室而已。
“皇后不必多礼,春夜寒冷,你近些日子身子也不爽利若着了风寒可就不好了。走吧,我们进去说话吧!朕,还有事与你商议呢!”李世民伸手扶起妻子,清俊的脸上,流露着温柔的笑意。
“好吧!”长孙皇后回之一笑。
李世民与之并肩走上台阶,在玄关处脱了丝履进了殿。
屈膝坐在各自的席子上,待婢女端上糯米汤退下后,李世民遂将中午,在两仪殿召见晋王雉奴一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长孙皇后。
闻丝竹而知雅乐,长孙皇后自是听得出丈夫此言合意。她抬起脸,笑问道:“陛下是寻思着,要给雉奴找个师傅吧?”
李世民咧嘴一笑,看着皇后的双眸中,闪着赞赏的辉芒。他点了点头,带着征求的语气道:“皇后蕙质兰心,一语中的!满朝文武,朕仔细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觉得,秘书监著作郎萧德言最为合适!此人乃当代大儒,学富五车,随分从时,品德优良,皇后意下如何?”
长孙皇后沉默良久,搁下手里的活儿道:“以前在家时,听我父亲提起过他。这萧德言,乃南齐尚书萧思话的玄孙,本是兰陵人。祖父萧介官任陈朝御史。陈朝亡后,其祖举家迁了关中定居。如今,他也官任弘文殿的学士,也算是名门仕宦子弟了!若让他担任晋王太傅,言传身教中,能让雉奴深通为人臣子之道,今后好好辅佐乾儿!”
李世民说:“是啊,萧德言摄通经史,尤其对《春秋》这类儒家经典非常精通,又好文章。如今,在朝中掌着国史,让他担任晋王师傅。希望,他的学识和品格,能对雉奴有所影响。”
“陛下所虑甚是,妾也是这么想的。”长孙皇后道。
“朕明日早朝就令中书令草拟诏书,让萧德言兼任晋王师傅!”李世民果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