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白天。
太监读奏折:臣梅国桢再拜于吾皇座下,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叶督上任以来,兢兢业业,勤勉有加。与叛军交战,大小三十余战矣。宁夏镇尚没攻克。以臣私计,则无如原任辽东总兵李成梁者,屡经战阵,纪律严明。其子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桢皆负大将之才……若虑其权多分属,地非素历,宜于文臣中畅晓军情、实心任事者公举一人,兼其军事。谋勇相资,调遣随便。
皇帝:传首辅王锡爵,兵部尚书石星。
。。。。。。
皇帝:西北战事,朕心甚为忧虑。倭寇已经登陆朝鲜。迫在眉睫,奈何,奈何?
王锡爵:皇上不要忧虑。西北叛逆,迟早荡平。等等看吧。
皇帝:一月是等,一年是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朕现在,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明日复明日的等待,是多么地煎熬。
石星:前方将士,也是希望,早日克敌凯旋呢!
皇帝:梅国桢上了奏折,推荐李成梁带兵西援。二位卿家,有何高见?
王锡爵:不可,不可。李成梁一来年老,二来,是待勘之臣。此时用他,颇为不可。
石星:皇上。不妨起用其子李如松。此人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可堪大用。
皇帝:正合朕意。拟旨,八百里加急。
。。。。。。
紫禁城,夜,
郑贵妃宫殿。
郑贵妃:皇帝打算用李如松出兵西北?
皇帝:是啊!爱妃认为有何不妥吗?
郑贵妃:李如松坚决果敢,熟读兵书。肯定不负皇帝所望。臣妾是一万个支持的。不过。。。。
皇帝:爱妃有何担忧吗?
郑贵妃:皇上派李如松提督辽东,蓟镇,宣府,大同,固原,陕西六镇兵马,相当于把大明的全部家当,压在了李如松身上。不错,李如松是赤胆忠心,忠心耿耿,人所共知。但是人心隔肚皮,谁也不知道谁。如果再让李成梁担任辽东总兵官,皇帝就是把一个国家军队尽为李氏父子所有,固臣妾觉得不妥。
皇帝:爱妃说得是。朕立即下旨,免去李成梁辽东总兵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