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兑换比率不同造成的贵金属流失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在直秀原来的世界里,“以扶桑金易海外银”,这种举动德川幕府并未执行过——任何相关的证据都没被发现过。

  开埠当时,扶桑金银比价为1:5,而国际比价为1:15,差异非常之大。

  在幕府签署约定时,没有限制贵金属外流的条款,甚至没有规定货币兑换的手续费——据说米人提督佩里曾提醒幕府,“5%的货币兑换费用是合理的”。但幕府的交涉人员对此不以为意。

  约定中规定:

  异国之间,金银币兑换采用“同种同量”原则,即以同一材质、相同重量进行等值兑换及流通,而不管其成色如何。

  当时,西洋人以墨银换扶桑的银币,然后再以此套购扶桑金币。之后,将金币运到香江或其它地方换取鹰洋或中华银两,然后再去扶桑故技重施。

  据说,因为交易量太大,导致香江的白银紧缺,市场一度崩溃,因此洋商不得不远到天竺、欧罗巴、北米进行交易。

  有学者据史料估计,“1859年7月1日扶桑正式开埠后,仅八个月里,黄金外流就达三四十万两”——这里的金两还是以天保小判金计算,不是扶桑两。

  三四十万枚天保小判金,折合成纯金大约为1.8~2.5吨,按当时的牌价,为英镑24.2万~32.3万左右,相当于中华白银72.6万~96.8万之间。

  除掉兑换比率差异的问题,在贵金属货币成色上,扶桑也和诸国有差异——这也给投机带来机会,同种货币兑换也有利可图啊。

  因此,1859年幕府不得已发行了安政小判金、一分金和安政二朱银,但遭到西洋列强的强烈抗议,仅发行了三个月就被迫停铸——流通还是继续流通的。

  之前的天保小判其重量是11克,含金量57%;安政小判金其重量是9克,含金量56.7%。

  当然,1859年的安政铸币,到底是发现了金银比价的问题还是没有,对此有争议——笔者认为没有,原因在于后面的万延铸币才解决了金银比价的问题。因此安政铸币不过是幕府又一次因财政问题薅羊毛而已。

  要我说,西洋人就是那啥脑子,这含金量下降不多啊,利用金银比价套购不是已经赚的飞起么——不过也说不好,虽然幕府铸币宣称含金量是56.7%,但按惯例经手人一定是会偷工减料的,所以含金量差很多也有可能。

  但西洋人的大规模套利行为最终还是泄露了秘密,为此1860年幕府铸造发行了万延大判金/小判金/一分金/二分金/二朱金,

  之前的天保小判其重量是11克,含金量57%;安政小判金其重量是9克,含金量56.7%,而万延小判其重量是3.3/0.8克,含金量56.7%。

  从天保小判11克变成万延小判的3.3克,重量减为原来的三分之一。而按幕府规定,小判一枚相当于金一两,那改成原本的三分之一,就将扶桑金银比价调整成为和国际比价一致。

  因为安政铸币的发行,基本上遏制了重金属的外流。

  但因为幕府的行政能力相对薄弱,历年来发行的多种贵金属货币同时流通,造成了货币市场混乱。

  更要命的是,按幕府规定,小判一枚相当于金一两,但重量严重减少的安政铸币其实就是一次严重的货币贬值,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使因开国通商而受到重创的经济雪上加霜,民众因此而更加痛苦不堪。

  另外,各藩都开始私下制造劣银,因此挽救财政,直到维新成功后依然不停。

  一直到1871年颁布了《新货币条例》,建立了新官府下的新货币体系,扶桑的货币流通秩序才开始好转。

  ps:

  从1859年7月1日扶桑正式开埠后,到万延小判大面积流通,据说时间将近两年。

  在这两年里,扶桑黄金到底流失了多少,并没有准确数据,有说3.8吨的,有说10吨左右的,也有说更多的。

扶桑镜梦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79626/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