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梓慎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梓慎是鲁国的大夫,春秋时期最有名的阴阳家之一,他生活在鲁襄公、鲁昭公时期。

  鲁襄公二十八年春,鲁国没有结冰,这在当地是反常的气象。梓慎对此发表看法,他说:“今年宋国和郑国大概要发生饥荒了吧!”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便用星象学的道理对人解释道:“今年岁星应走在十二次的星纪位置上,实际上却超前走到了玄枵的位置上,这是不正常的,必然会发生灾害。阴气在冬天本应强盛而实际不强,阴气被阳气压倒,所以会发生不结冰的反常现象。”

  那为什么宋国郑国又会发生饥荒呢?梓慎的解释是:木星(岁星)属木为青龙,但却走得太快提前来到玄枵的位置。而玄枵位置上的星宿为女、虚、危,属于蛇。龙在蛇的位置之下,这叫蛇乘龙。这是反常的现象。按照分野说,宋国和郑国的主星为岁星,即被蛇所乘的龙,因此星象反常就会在地上相应的区域内表现出来。那又根

  据什么判断这场灾害是饥荒呢?

  春秋战国时代,有种叫“望氛”的行为,是天子诸侯们用来预兆吉凶的活动。那么,什么是“望氛”呢?可能你不能想象,其实“望氛”就是查看云气之象,简单的说就是通过观看云彩来判断吉凶。只是“氛”,大多数时候说的都是凶兆。

  《左传》里说“楚氛甚恶”,《国语》里说“凶气为氛”,《汉书》说“氛邪岁增”,“氛”所产生出来的词语都不是好词语,如“氛邪”是邪恶之气,“氛厉”是祸害之气,“氛秽”则是邪恶肮脏之气。还有“氛妖”,说的是所谓妖气。《礼记》里有“氛雾冥冥”,《诗经》里有“上天同云,雨雪氛氛”,说到“氛”似乎就是不可抑止的悲情。

  中国人向来讲“居安思危”,对于“氛”之妖孽,早在两三千年前的人们就极为重视,周文王筑有“灵台”,就是专为“望氛”之用。在那个年代里,天子诸侯们多喜欢筑造高台,就是殷纣王也曾修筑鹿台,诗曰“鹿台高耸透云霄”,若说鹿台为“望氛”之用,也是有可能的。周文王“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务亟,庶民子来”,可见为“望氛”,就是作为圣人的周文王也是不惜大兴土木的。

  “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也”,可见天子诸侯们多半皆筑有“灵台”以“望氛”,《国语》里就记载有楚庄王修筑““匏居”高台,就是“高不过望国氛”。

  春秋战国时代,精通“望氛”的人多为熟悉星象者,鲁国就有个叫梓慎的职官,专门负责星象占卜之事。鲁昭公时期,“梓慎曰:吾见赤黑之禄,非祭祥也,丧氛也”,梓慎参加鲁国的一场重大祭祀活动,结果就在“望氛”环节的时候预言官员将有丧事,后来鲁国大夫叔弓果然就是在参加祭祀活动的过程中不幸死亡,可见梓慎预言之精准。

  梓慎不仅在预言鲁国的事情上很准确,通过“望氛”梓慎还曾预言过别国之灾祸,“梓慎望氛……今兹宋有乱,国几亡,三年而后弭,蔡有大丧……无礼已甚,乱所在也”,这年里宋国果然就发生了华氏、向氏劫持宋元公之事,蔡国的公侯也是在这年里死掉。

  “望氛”之事对国家大事皆有准确预兆,而在晋、鲁、楚等国皆有“望氛”之职官,可见诸侯贵族们皆重视“望氛”,在“祀与戎”中“望氛”也多有重要作用。当年晋国讨伐翟国,有“见翟租之氛,归寝不寐”,晋献公行“望氛”之事,发现翟国的氛象为凶兆,但又对此颇为怀疑,所以就搞得晚上也睡不着觉。

  这幅画面其实非常具有戏剧感,晋献公与负责“望氛”的职官在高台之上,望着翟国方向的天空,发现那里黑云密布,似在翟国正发生着某种重大动乱,正是晋国大举进攻的好时机。于是晋献公带领大军攻破翟国,可见晋献公对“氛”之征兆也是相当依赖的。

  殷纣王、周文王、楚庄王、鲁昭公等天子国君,当他们在高台之上,望着远方层层黑云,便是有欣喜之意,而若是看自己国家的上空充满雾霾,那便会心中疑虑,会举行更为重大的祭祀活动,以求取和平。上古之事,观云之习,竟是如此有趣,想必很少有人知道!

  梓慎认为,玄枵的名称表明了其灾为饥荒。因为玄枵之次有三个星宿:女、虚、危,三者的位置是虚宿处于中间,这就是虚中(中间空虚)的意思。枵的意思是耗。虚中表示土地空虚没收成,耗指人民消耗已空,因此判定为饥荒。据《左传》记载,后来宋、郑两国果然发生了饥荒。

十朝代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207063/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